發(fā)展服務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之思考
[Abstract]:The first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Fair (Beijing Fair) held a seminar on policy support for trade in services and trade in services in global value chains, chaired and delivered by OECD experts. The seminar focused on statistics of trade in services, value added trade and policy and regulation of trade in services. Some argue that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shows that some developed economies are overdoing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is too small, so they are now proposing to reinvigorate manufacturing.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we should spend more time today on how to develop manufacturing, not services and trade in services.
【作者單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商學院;
【分類號】:F71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景武;;金融應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J];內蒙古金融研究;2011年07期
2 王景武;;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J];中國金融;2011年15期
3 ;《廣義虛擬經濟研究》征稿啟事[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11年02期
4 陳宇崢;;淺議虛擬經濟的風險及應對措施[J];經濟視角(中旬);2011年04期
5 李德荃;;虛擬經濟必須服務于實體經濟[J];領導之友;2011年08期
6 陳凱;;試析美國經濟從“虛擬”到“實體”的調整與協(xié)同發(fā)展[J];財經問題研究;2011年08期
7 張成昆;;對虛擬經濟中市場的分析[J];世紀橋;2011年15期
8 李超群;;虛擬經濟膨脹對我國收入差距拉大的實證分析:1993~2009年[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9 劉洋波;;看不見的經濟相對論[J];現(xiàn)代商業(yè)銀行;2010年09期
10 蘆哲;李雪君;葉楠;;基于資產價格理論的我國股價房價調控分析[J];商業(yè)時代;2011年2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莊鍇;李洪臻;;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研究[A];建設經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9年
2 王愛儉;張全旺;;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作用機制研究[A];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3 趙冰;;創(chuàng)新視角下的全球經濟危機初探——從創(chuàng)新的均衡性談起[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4 李薇輝;;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若干思考——談我國適度發(fā)展“虛擬經濟”[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9)[C];2009年
5 劉慧鳳;;經濟體系與會計的互動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1年年會暨第二十四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王清濤;;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思考[A];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挑戰(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9年
7 強濤;;淺議發(fā)展虛擬經濟與提高金融競爭力[A];陜西省體制改革研究會2003優(yōu)秀論文集[C];2003年
8 吉林大學國有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杜莉;;振興東北過程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匹配發(fā)展[A];中國投資學會獲獎科研課題評獎會論文集(2004—2005年度)[C];2005年
9 劉慧鳳;袁明哲;;對會計宏觀社會后果的反思[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潘英麗;;關于虛擬經濟的演進及其兩重性的探討[A];中國風險投資與資本市場會議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博士后 張磊;虛擬經濟需與實體經濟相融合[N];國際商報;2008年
2 左小蕾;虛擬經濟不能離實體經濟太遠[N];社會科學報;2008年
3 主持人 本報記者 姜欣欣;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發(fā)展的基石[N];金融時報;2009年
4 主持人:本報記者 姜欣欣;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適度協(xié)調發(fā)展[N];金融時報;2009年
5 西南財經大學 趙磊;虛擬經濟“嚴重背離”了實體經濟嗎?[N];社會科學報;2009年
6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袁志剛;虛擬經濟為服務實體經濟而存在[N];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晨夫;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N];上饒日報;2008年
8 許軼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時間價值預期非一致性導致危機[N];期貨日報;2010年
9 記者 鄭昊;榆林:虛擬經濟助推實體經濟[N];陜西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程瑞華;虛擬經濟是把“雙刃劍”[N];金融時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仲崇文;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周瑩瑩;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影響及與實體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3 李多全;虛擬經濟基本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4 楊琳;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于云江;國際資本市場運作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6 吳秋t,
本文編號:22931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fwjj/2293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