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保險論文 >

中國P2P生死劫:退潮后才知道哪些人在裸泳

發(fā)布時間:2015-07-22 09:15

    現(xiàn)在,行業(yè)監(jiān)管終于來了。在這場互聯(lián)網+金融的資本盛宴里,泡沫終將破滅,既有的發(fā)展模式面臨諸多挑戰(zhàn),行業(yè)劇烈地洗牌后,眾多P2P平臺將被迫轉型重頭來過。那么,究竟誰才能成為剩下的10%?哪些企業(yè)才能夠在廢墟中站起?或許退潮之后才能發(fā)現(xiàn)哪些人在裸泳!
    中國的P2P之問:發(fā)展模式能否持久
    P2P在中國雖然發(fā)展勢頭迅猛,但其發(fā)展模式恐怕很難持久,平臺的融資成本高昂,并沒有凸顯出互聯(lián)網金融的成本優(yōu)勢。
    P2P的初衷是讓資金供方與資金需方直接對接,其價值是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原始的P2P是純粹作為交易平臺,也就是只做信息中介,不介入過多的風險控制及擔保過程,但由于平臺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不對稱,投資人很難鑒別投資風險,導致投資意愿低。
    中國最早的一批P2P,都是從做信息中介的思路入手,根據(jù)成交額按一定比例向借款方收取服務費、管理費等。但隨著越來越多P2P平臺的建立,競爭加劇,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人,P2P平臺紛紛推出了保底、保證金、抵押、擔保等多種形式來架構風險控制體系,以期獲得投資人信任,放大規(guī)模。這個結果從根本上使得中國的P2P很難成為一個公共的、相對獨立的信息服務平臺,因為它把自身的信用放入其中,使得很多投資人更多依賴平臺的信用進行放款。P2P平臺已經從“信息中介”轉向“信用中介”。
    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是P2P在中國最典型的本土化變形。在信用環(huán)境尚不完善的情況下,絕大多數(shù)P2P網貸公司都選擇了這種模式來進行風控。但是這種模式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線下人力成本、時間成本投入大增,無疑加大了平臺的運營成本。
    運營成本增加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國P2P平臺的融資成本高居不下。有些平臺的借款成本甚至超過小貸公司和民間融資的利率。
    中央財經大學民泰金融研究所發(fā)布的《中國中小微企業(yè)金融服務發(fā)展報告(2014)》顯示,提取的全國100家小貸公司樣本,樣本的小貸公司絕大部分貸款利率在10%~25%(含)之間。
    而據(jù)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測算,以融資10000元、12個月為例,根據(jù)借款人信用等級高低和抵押或質押物的不同,在宜人貸、人人貸、陸金所三個平臺綜合貸款利率的上限均超過25%,其中平臺費、擔保費等非息費用在總融資成本中占比為34%~70%。
    另據(jù)《2014年中國網絡借貸行業(yè)年報》披露,2014年近半數(shù)P2P平臺實際融資成本在20%以上。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融資主體的資信數(shù)據(jù),為了規(guī)避風險,P2P平臺不得不引進擔保公司,收取高額擔保費和平臺費成為P2P網貸平臺控制風險的主要手段,這也造成在P2P平臺綜合融資成本的大幅上升。
    而P2P網貸主要融資主體正是小微企業(yè),凈資產利潤率普遍為5%~8%,要如何承擔逾20%的融資成本?
    信息中介還是信用中介?都不太妙
    網貸之家發(fā)布的P2P行業(yè)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以來,新增問題平臺419家,是去年同期的7.5倍,已超過去年全年問題平臺數(shù)量。截止2015年6月底,P2P網貸行業(yè)累計問題平臺達786家。在786家問題平臺中,跑路的占48%,提現(xiàn)困難的占41%,停業(yè)的占10%。
    問題平臺的大量出現(xiàn),除了圈錢為目的的惡意欺詐,很多P2P平臺問題的出現(xiàn)是由于變信息中介為信用中介之后,為壞賬兜底,“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
    如果P2P平臺的屬性是信用中介,則要承擔平臺壞賬的信用風險,規(guī)模越大,平臺風險越大。隨著平臺規(guī)模的做大,P2P交易量的快速增長,大量問題平臺的出現(xiàn)甚至會帶來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
    “在很多企業(yè)剛剛起步時候,不覺得這個有多危險,但成長到一個階段,當你要沖擊100億,1000億規(guī)模時候,還是剛性兌付,就是自己給自己設置了一個定時炸彈。P2P要想長久健康發(fā)展,要想真正盈利,降低成本,必須打破剛性兌付,去擔;。”北京玖富時代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裁孫雷稱。
    但是做回信息中介,對于廣大的P2P平臺而言,也是一場生死考驗。不可否認的是,P2P平臺在中國的快速發(fā)展,與平臺提供擔保等信用中介的身份有很大的關系。P2P平臺從信息中介向信用中介的轉換,是迎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競爭發(fā)展的需要。換句話說,以目前P2P的平均收益水平,是需要依靠擔保、保底等信用條件才能迅速積累的投資人,如果平臺僅僅是投資人和貸款者之間的信息中介,不介入資金交易,不承擔貸款損失,多為次級貸款的P2P將失去吸引力,將風險轉嫁給投資人,或將導致大量的投資者流失。一大批p2p平臺將不得不面臨資金鏈條斷裂的風險。而一旦提現(xiàn)出現(xiàn)問題,眾多P2P會遭遇擠兌甚至倒閉的厄運。
    P2P行業(yè)發(fā)展很可能會遭遇天花板,由于難以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其引以為傲的規(guī)模擴張將不得不停滯,只能維持現(xiàn)有的規(guī)模,難以繼續(xù)發(fā)展壯大。
    另一方面,立足于當前的P2P市場環(huán)境來看,信息中介更核心的發(fā)展阻礙在于目前中國征信體系的不健全,違約成本低,投資人很難查詢到借款人的征信信息,雙方信息不對稱。P2P平臺普遍無法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手段來有效進行風控審核,也就難于專注做一個信息撮合的服務平臺。但由于互聯(lián)網金融大數(shù)據(jù)的碎片化現(xiàn)象嚴重,征信體系的短板并非短期能夠補足。而國家的征信體系建設也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國外P2P:保障靠征信
    對于中國的P2P行業(yè)發(fā)展而言,前路看起來困難重重;蛟S,回顧下國外P2P平臺的成功經驗,能夠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全球第一家P2P網貸平臺Zopa,在2005年首創(chuàng)于英國。愿意將閑置資金出借的個人以及有貸款需求的個人或企業(yè),可以將信息發(fā)布在這個第三方網絡平臺上,自行配對。
    隨著Zopa的成功,其迅速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復制,美國的LendingClub、Prosper,德國的Auxmoney,日本的Aqush等,均為著名的P2P網絡借貸平臺。P2P目前的典型模式是由網絡信貸公司提供平臺,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
    2014年12月,LendingClub成功在紐交所上市。由于LendingClub的P2P交易模式直接讓投資人和借款人走在一起,減少了中間環(huán)節(jié),因此具有成本優(yōu)勢,能夠給借款人提供的貸款利息低于大多數(shù)銀行,而投資人亦能夠通過放貸獲得高于銀行存款的利息,雙贏的格局成就了LendingClub的火爆。
    而P2P的最大價值在于把收益和風險分級。傳統(tǒng)的銀行貸款體系,盡管每個借款人的信用和風險水平不同,但是他們往往需要接受相同的利率水平,這對于高信用、低風險的借款人而言并不公平。某種程度是信用良好的客戶正在被銀行收取高額利息補貼違約客戶。P2P的價值所在就是,對于不同的風險提供不同的利息和回報率,借款人可以獲得與自身信用相匹配的貸款利息,而投資人也可以根據(jù)風險偏好不同,自行選擇投資回報率。
    例如,LendingClub所有的貸款皆為無抵押個人貸款,貸款金額則限制在1000美元至35000美元之間。其信用評級由A至G,共分七檔,網站會根據(jù)借款人的信用評分、信用歷史、貸款金額和負債收入比率等數(shù)據(jù)進行綜合評估,給出評級,決定借款人有無資格申請貸款,并核算出借款人應付的利息和費用。
    披露真實可靠的數(shù)據(jù),并且可以讓投資者作為參考投資,這一點是美國P2P商業(yè)模式可行的關鍵。當然,在這里,重要的是成熟的社會征信體系,P2P的本質是靠信用作為保障。在一個信用社會,不僅有完備的社會信用評分體系提供數(shù)據(jù)信息,而且社會約束明顯,信用違約付出的代價會影響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找工作、租房可能都會有問題。
    花旗銀行副總裁汪勁先生曾經說過:“坑蒙拐騙與其說是道德問題,還不如說是個人信用體系問題。因為道德概念很抽象,而信用體系是以制度為基礎的,沒有信用制度,缺乏約束,美國人一樣不會講信用。如果一個美國人坑蒙拐騙,那么他就會有不良的信用記錄,這個記錄可能斷送他一生的經濟生命。”
    誰會在廢墟中站起
    與國外發(fā)展成熟的P2P行業(yè)相比,中國的P2P雖群雄并起,卻長期處于“無門檻、無標準、無門檻”的混亂狀態(tài),市場呼喚國家層面的監(jiān)管細則能盡快落地。
    從目前的指導意見看,監(jiān)管細則或在信息披露、第三方托管、征信業(yè)務等方面都有涉及。但對于監(jiān)管的程度、違法行為的法律追究等方面還面臨諸多的不確定。例如,是否會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信息披露指標和披露標準,如何確定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甚至于對信息中介的定位,是否即意味著P2P平臺不能附帶任何信用屬性。
    另外,由于中國征信體系的不完善,如果從信用中介回歸到信息中介,大到整個投資環(huán)境、征信體系,小到P2P平臺,都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而由銀行作為資金托管機構,一個要面對的新問題是,可能導致平臺的運營成本仍舊難以降低,P2P借貸仍然缺少成本優(yōu)勢,還是無法解決發(fā)展瓶頸難題。
    可以預見,隨著監(jiān)管細則的出臺,大量不符合標準的平臺公司將逐漸淡出,對于2000多家P2P平臺而言,這是一場逃不過去的生死劫,而處于轉型中的中國經濟不景氣的現(xiàn)狀也會進一步拖累P2P貸款方的償付能力。
    如何來破生死劫?結合國外P2P平臺信息中介的成功經驗,在以下幾個方面具備優(yōu)勢的企業(yè),或能在這場生死浩劫中幸存下來。
    信息披露做得好。信息中介平臺上,因為平臺不再提供擔保,投資人需要具備自我把控和預測風險的能力,這就要求平臺充分的信息披露,降低信息不對稱性?梢哉f,只有在融資者信息、往期逾期情況、貸款金額、貸款目的、還款保障和還款計劃等一些列信息披露完全的背景下,投資人才愿意在去擔保的信息中介平臺上風險自負,投資人也可以根據(jù)風險偏好不同,自行選擇收益率。
    成本優(yōu)勢。P2P平臺解決了中小企業(yè)的融資難問題,卻沒有解決融資貴的難題。高昂的融資成本,制約了P2P行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未來,誰能夠降低運營成本,誰將在行業(yè)洗牌中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平臺的運營成本降低,才能在平臺費、擔保費等非息費用方面有更多的下降空間,來吸引資產端更多的優(yōu)質項目。
    過往的用戶優(yōu)勢。P2P第一輪的跑馬圈地已然落幕,獲得新用戶的成本已經越來越高。規(guī)模較大的平臺獲得投資用戶的成本在600-800元,而規(guī)模較小的平臺成本甚至超過千元。在未來慘烈的大浪淘沙中,想要生存下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既往的用戶黏性和用戶體驗;ヂ(lián)網的核心還是用戶,誰能圈到更多的優(yōu)質客戶,誰才能有資本一站到底。
    當然,刨除技術層面,那些有資源、有資金、有實力,特別是有背景的“富二代”或者“官二代”平臺,還是很有底氣。至少在投資者的心里,銀行系、國資系的背景本身,就已經是信用,具有大而不倒的象征意義。至少到目前,這樣的魔咒還未被打破。
    P2P平臺一場慘烈的行業(yè)洗牌即將上演,或許與昔日火熱的團購一樣,這將是新一輪“剩者為王”的競賽。我們期待看到那些在一番廝殺過后,能夠在廢墟中重新站起的企業(yè)。它們才會成為這個行業(yè)真正的領軍者。
  


本文編號:2081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bxjjlw/2081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b70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