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互助保險及其需求影響因素研究
本文選題:農機服務 切入點:農機互助保險 出處:《價格理論與實踐》2017年01期
【摘要】:本文首先論述我國推廣農機互助保險的探索實踐,然后在定性分析農機互助保險需求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運用面板數(shù)據(jù)進行計量模型分析。研究表明:農機互助保險價格對農機互助保險需求有顯著的負向影響;保費補貼、農機戶人均純收入、拖拉機和聯(lián)合收割機動力占比、農機跨區(qū)作業(yè)面積、農機化作業(yè)服務組織人數(shù)對農機互助保險需求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為促進農機互助保險持續(xù)穩(wěn)健發(fā)展,應降低其他農機保險費率,增加險種和費率檔次,完善保費補貼政策。通過為農機跨區(qū)作業(yè)提供優(yōu)質服務和發(fā)展農機化作業(yè)服務組織來幫助農機戶增收。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opularizing mutual insuranc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our country, and then, on the basis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mand for mutual insuranc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uses panel data to analyze the metrological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utual insurance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utual insurance, the premium subsidy,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farm machinery households, the power share of tractors and combine harvesters, the working area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cross regions,Th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ervice organization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mutual insurance demand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utual insurance,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othe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surance rates, increase insurance types and rates, and improve the policy of premium subsidy.It helps farmers to increase their income by providing high quality service and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operation service organization.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西南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SWU13094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473205)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3CJY081)
【分類號】:F323.3;F84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艷嫣;美國互助保險公司的非互助化[J];中國保險;2001年06期
2 于大鈞;安康互助保險計劃問答[J];工會博覽;2001年03期
3 ;女職工安康互助保險問答[J];工友;2001年04期
4 ;安康互助保險計劃問答[J];工友;2001年02期
5 魯乙酉;;一汽工會積極拓展“職工互助保險”[J];勞動世界;2002年07期
6 栗愛芬;職工重大疾病團體互助保險具備的特點[J];工會博覽;2005年20期
7 栗愛芬;我市重大疾病團體互助保險計劃進展順利[J];工會博覽;2005年22期
8 譚影慧;;論國外互助保險公司的非互助化趨勢[J];上海保險;2006年10期
9 傅宗;;努力開創(chuàng)職工互助保險工作新局面[J];工會博覽;2006年05期
10 張建民;;開拓互助保險新局面更好地為職工服務[J];工會博覽;2006年07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方磊;“職工互助保險”知名度待提升[N];中國保險報;2005年
2 陳萬民 何云 曾荷英;鉛山職工互助保險實現(xiàn)全覆蓋[N];上饒日報;2009年
3 熊曠 曾斌;維護職工利益 推廣互助保險[N];宜春日報;2010年
4 陳峰進;2011年市總工會開展職工互助保險工作取得新進展[N];淮南日報;2012年
5 韓樂悟;農機互助保險亟待“頂層設計”推動[N];中國縣域經濟報;2013年
6 本報記者 王薇;農機互助保險在風雨中前行[N];中國保險報;2014年
7 楊帆 李沖;我國保險“真空人群”應借鑒日本互助保險[N];中國保險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楊明清 通訊員林剛;職工互助保險不該遭冷落[N];工人日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必嫻 ;日本互助保險制度對中國的啟示[N];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
10 仝春建;京郊果農獲首筆互助保險補助款[N];中國保險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黃崧效;縣級職工特種疾病互助保險參保影響因素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年
2 鄭志圣;福建省漁業(yè)互助保險協(xié)會承保理賠管理系統(tǒng)的研究與分析[D];云南大學;2015年
3 孫瑞;我國互聯(lián)網互助保險發(fā)展研究[D];遼寧大學;2016年
4 邱曄;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傷殘互助保險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9年
5 韓瑤;我國漁業(yè)互助保險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3年
6 呂茹艷;財政補貼政策對漁業(yè)互助保險參保情況的影響[D];浙江財經大學;2015年
7 白瑤;石家莊市供銷合作社農業(yè)互助保險問題及對策[D];河北經貿大學;2015年
8 吳正剛;港口經營人互助保險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4年
9 吳愛茹;農機安全互助模式的探討與實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7025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bxjjlw/170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