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保”籌資機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
本文關鍵詞:“新農!被I資機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 出處:《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新農! 籌資機制 問題 對策 可持續(xù)
【摘要】:我國"新農保"保障了億萬農民的養(yǎng)老權益,實現(xiàn)了制度全覆蓋,基金收入逐年增長,繳費人群持續(xù)擴大。與此同時,"新農保"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定額繳費制度中存在不合理因素、各級政府財政補貼分擔不合理、"新農保"籌資在村里人工收費容易出現(xiàn)道德風險和刑事犯罪等等。筆者調研發(fā)現(xiàn):提高"新農保"的待遇水平是構建長效可持續(xù)發(fā)展籌資機制的關鍵所在。在"新農保"個人繳費中應采用比例制繳費方式,盡快提高"新農保"的入口補和出口補的待遇,合理分配各級政府的財政責任,國家支付"新農保"60歲以上每人每月55元應該提高到100元,大力拓寬"新農保"資金保值增值的渠道,"新農保"籌資機制實行省級統(tǒng)籌。
[Abstract]:China's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to protect the pension rights of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farmers, to achieve full coverage of the system, the income of the fund increased year by year, pay the population continued to exp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ome unreasonable factors such as quota payment system, financial subsidies to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share is not reasonabl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financing in the village of artificial charge is prone to moral hazard and crime and so on.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improve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level of treatment is the key to build a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nancing mechanism. In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dividual payment should be employed in the proportion of payment system, improve the entrance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the treatment of complement and complement export as soon as possibl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ponsibility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national pay "new agriculture" over the age of 60 55 yuan per person per month should be increased to 100 yuan, and vigorously expand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funds to preserve and increase the value of the channel,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The financing mechanism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vincial level.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fā)展研究中心;西安社科院;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西安出版社;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3JJD630011) 西北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項目(YZZ13022)
【分類號】:F842.67;F323.89
【正文快照】: “新農!笔切滦娃r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簡稱,是與“老農保”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指國家為每個新農保參保人建立終身記錄的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全部記入個人賬戶。我國第一部《社會保險法》明確規(guī)定“國家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提出“新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王軍;;中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成就與展望[J];財政研究;2010年08期
2 鄧大松;薛惠元;;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推行中的難點分析——兼析個人、集體和政府的籌資能力[J];經濟體制改革;2010年01期
3 姜木枝;;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試運行中政府責任研究[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宋明岷;;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籌資機制研究[J];農村經濟;2011年02期
5 彭文武;杜茂華;胡升輝;;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資金籌集與風險研究[J];特區(qū)經濟;2010年04期
6 金剛;柳清瑞;;新農保補貼激勵、政策認知與個人賬戶繳費檔次選擇——基于東北三省數據的有序Probit模型估計[J];人口與發(fā)展;201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付小鵬;黃柯;梁平;;重慶市新農;鸹I集主體籌資能力的測算與分析——基于2009年15個試點區(qū)縣的數據[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3期
2 李丹;楊麗;;基于精算模型的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償付能力預測[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4期
3 胡尹燕;;“新農!痹圏c的問題與對策——基于河北省農戶的調查[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0期
4 王鵬;薛志超;趙孝然;劉雙潤;;新農保試點政策實施效果研究——以河北省武安市新農保試點工作為例[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2年02期
5 魯全;;新型農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模式的反思與重構[J];保險研究;2011年05期
6 吳玉鋒;;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參保行為主觀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保險研究;2011年10期
7 封進;郭瑜;;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財政支持能力[J];重慶社會科學;2011年07期
8 曾國安;張群卉;;論中國農村居民消費增長的作用及制約因素——基于1978-2009年數據的實證分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9 劉峰;;我國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改革推進中的困境與突圍[J];湖南社會科學;2011年05期
10 李玉燕;;我國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中地方財政的籌資困境及求解[J];福州黨校學報;201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升;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基金運作機制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1年
2 畢紅霞;農村社會保障的財政支持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1年
3 王章華;中國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陳江生;基于系統(tǒng)觀的遷移型農村人力資本疏導機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5 蔡霞;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理論與政策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6 張瑞書;農村養(yǎng)老保險激勵機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余桔云;新中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變遷與績效評估[D];江西財經大學;2011年
8 鄭軍;中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責任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9 儲德銀;財政政策促進居民消費的作用機理與影響效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10 李香者;城鄉(xiāng)公共服務一體化問題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紅紅;大連市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模式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2 陳瑯;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效果評價[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禚蕾云;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測定與應用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1年
4 何曉明;對我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法律構建的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李芝;經濟發(fā)達縣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政策執(zhí)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敬;完善西部農村地區(qū)養(yǎng)老保障模式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韓曉建;我國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8 馮曉琴;完善我國政府主導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艷;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張娟;我國農村居民參加新農保的影響因素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桑軍;;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試點的調查研究——以安徽省蒙城縣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9期
2 黃明靜;;農戶參加新農保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蒙城縣立倉鎮(zhèn)的調研[J];長春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3 田北海;丁鎮(zhèn);;農民參與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意愿研究[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4 宮春子;;關于農村養(yǎng)老保險基金來源及管理的思考[J];吉林財稅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5 王曉潔;王麗;;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中財政補貼效應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9年12期
6 薛惠元;張德明;;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籌資機制探析[J];現(xiàn)代經濟探討;2010年02期
7 劉東燕;;廣西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調查報告[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9年12期
8 陶紀坤;;“新農保”方案的主要變化及完善對策[J];經濟縱橫;2010年05期
9 張朝華;丁士軍;;“新農保”推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基于廣東粵西農戶的調查[J];經濟縱橫;2010年05期
10 史錦華;;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險基金籌集問題研究[J];金融與經濟;2008年0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東北師范大學商學院 韓俊江 金喜在;[N];光明日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張鳳云;[N];農民日報;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翠云;王裕明;;失地農民養(yǎng)老問題思考[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09年11期
2 張毅;郭宇涵;劉菲;;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分析[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年10期
3 張麗偉;;基于克服政府行為負外部性視角下的新農保制度優(yōu)化[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11年01期
4 于媛媛;王小春;;關于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試點推進策略的探討[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05期
5 賴志杰;;我國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現(xiàn)狀研究及推進建議[J];海南金融;2011年08期
6 王艷;韓旭峰;;甘肅民族地區(qū)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1年09期
7 劉向紅;;影響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若干制約因素[J];農業(yè)經濟;2011年08期
8 段娟;;淺談新農保試點和中國農村養(yǎng)老問題[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10年01期
9 謝廣英;李婷;;試析我國新農保啟動的必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J];農業(yè)經濟;2010年01期
10 姜作培;陳峰燕;馬亮;;推進新農保制度建設的幾個問題——對江蘇南通市新農保工作的調查和思考[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韓軼;姜潔;;我國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問題研究[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2 宋明岷;;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籌資機制研究[A];十二五·新挑戰(zhàn):經濟社會綜合風險管理——北大賽瑟(CCISSR)論壇文集·2011[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迪平;中國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長效供給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王小春;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可持續(xù)性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3年
3 李明;“獎扶制度”可持續(xù)性困境與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兆雁;新農保對農村貧困老人的養(yǎng)老保障作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2 賈婷婷;新農保參保標準的選擇研究[D];安徽大學;2014年
3 胡艷杰;“新農!敝修r民個體社會資本對參保決策的影響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4年
4 代蓉;云南省新農保和城居保并軌的基金管理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4年
5 李秋雯;新農保的需求強度研究[D];安徽大學;2014年
6 胡妍妍;江蘇省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適度水平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3年
7 劉敏;新農保政策框架下的農戶參保行為及其對養(yǎng)老預期的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8 孫娜娜;北京市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收支測算和政策模擬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年
9 周波;新農保與農村其他社保項目的協(xié)調對接分析[D];遼寧大學;2013年
10 黃明靜;農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行為的實證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3825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bxjjlw/1382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