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兒三種典型親社會行為的繪本干預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班幼兒三種典型親社會行為的繪本干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親社會行為通常是指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主要包括幫助行為、分享行為、合作行為、安慰行為、捐贈行為等。親社會行為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存在于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近年來,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頒布,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已成為幼兒社會領域的重要教育內容。 以往研究已對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產生及發(fā)展做了較為細致的探討,其中,相關研究指出4到5歲的中班幼兒處于親社會行為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應給予適時引導,這為本研究選擇中班幼兒進行實驗干預提供了參考。另外,以往的實證研究大多采用故事作為材料進行移情訓練,或者以動畫片為材料進行干預研究,目前除臺灣的相關研究外,大陸學者極少利用繪本進行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為此,本研究從幼兒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選取繪本作為干預材料對中班幼兒進行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 本研究選取天津市某所幼兒園的兩個平行中班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前測,前測結果顯示兩班幼兒在三種典型親社會行為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之后將兩個班隨機分配,一個班為實驗組,另一個班為控制組。實驗組共23名幼兒,男孩12人,女孩11人;控制組共23名幼兒,男孩11人,女孩12人。實驗干預過程中,對實驗組幼兒進行15次繪本干預,每次干預活動持續(xù)30分鐘左右。干預完成后,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幼兒進行后測。在后測結束的第6周,對實驗組幼兒進行追蹤測以檢驗繪本干預的持續(xù)效果。研究結果表明,經(jīng)過繪本干預,實驗組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水平明顯高于控制組幼兒,即繪本干預可以有效促進幼兒三種典型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同時,實驗組幼兒的后測和追蹤測不存在顯著差異,即繪本干預具有持續(xù)性影響。為此,本研究建議幼兒教師以繪本為素材,組織形式多樣的繪本教學活動,持續(xù)不斷地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與此同時,啟示教育工作者創(chuàng)編適合我國幼兒的親社會行為系列繪本,并將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深入探究繪本獨有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中班幼兒 親社會行為 繪本 干預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61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一、緒論10-16
- (一) 問題的提出10-11
- 1. 親社會行為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標志10
- 2. 繪本及其相關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親社會行為的有效途徑10-11
- 3. 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及本研究的新視角11
- (二) 研究目的及意義11-12
- 1. 研究目的11
- 2. 研究意義11-12
- (三) 核心概念界定及分析12-16
- 1. 親社會行為12-13
- 2. 繪本13-14
- 3. 中班幼兒14-16
- 二、文獻綜述及分析16-23
- (一) 有關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研究16-19
- 1. 有關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心理學研究16-17
- 2. 有關幼兒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的研究17-19
- (二) 有關繪本的研究19-23
- 1. 家庭教育中的繪本19-20
- 2. 幼兒園教育中的繪本20-23
- 三、研究內容、對象及方法23-25
- (一) 研究內容23
- (二) 研究對象23
- (三) 研究方法23-25
- 1. 文獻法23-24
- 2. 實驗法24-25
- 四、實驗設計25-37
- (一) 實驗設計類型及模式25
- (二) 實驗假設25-26
- (三) 實驗變量控制26-27
- 1. 自變量26
- 2. 因變量26
- 3. 無關變量26-27
- (四) 研究工具27-31
- 1. 干預材料的選擇27-29
- 2. 測驗材料的選擇29-31
- (五) 干預活動方案31-35
- 1. 干預活動方案設計依據(jù)31-32
- 2. 干預活動方案設計32-35
- (六) 實驗過程35-37
- 1. 前期準備階段35
- 2. 實驗前測階段35
- 3. 干預階段35-36
- 4. 實驗后測階段36
- 5. 實驗追蹤測階段36
- 6. 研究進度安排36-37
- 五、研究結果與分析37-43
- (一) 實驗組與控制組前測結果比較37-38
- (二) 實驗組與控制組后測結果比較38-39
- (三) 實驗組與控制組前、后測結果比較39-40
- (四) 實驗組后測與追蹤測結果比較40-41
- (五) 繪本干預對不同性別幼兒影響情況的比較41-43
- 六、討論及分析43-47
- (一) 繪本干預對幼兒幫助行為的發(fā)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43-44
- (二) 繪本干預可以促進幼兒分享行為的發(fā)展44-45
- (三) 繪本干預能夠提高幼兒合作行為的水平45
- (四) 繪本干預可以有效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45-47
- 七、結論及建議47-51
- (一) 結論47
- (二) 教育建議47-50
- 1. 運用繪本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47-48
- 2. 繪本干預的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48-49
- 3. 繪本研究要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49
- 4. 創(chuàng)編適合我國幼兒的親社會行為系列繪本49-50
- 5. 培養(yǎng)親社會行為的繪本教學活動應持續(xù)進行50
- (三)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50-51
- 參考文獻51-54
- 附錄54-64
- 致謝6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玉蘋;青少年“親社會行為”喪失的心理學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2年13期
2 寇_g,王磊;兒童親社會行為及其干預研究述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3年04期
3 呂哲委;論青少年親社會行為及其培養(yǎng)[J];寧波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4 胡金生,楊麗珠;當前日本親社會行為研究的動向[J];心理學探新;2004年04期
5 賈蕾;試析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因素[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6 朱丹,李丹;初中學生道德推理、移情反應、親社會行為及其相互關系的比較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5期
7 宋鳳寧;黎玉蘭;方艷嬌;江宏;;青少年移情水平與網(wǎng)絡親社會行為的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宗愛東;;兒童親社會行為研究中的三個問題[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9 趙景欣;申繼亮;張文新;;幼兒情緒理解、親社會行為與同伴接納之間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年01期
10 余宏波;劉桂珍;;移情、道德推理、觀點采擇與親社會行為關系的研究進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郁;;大學生親社會行為缺失分析[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劉秀麗;;兩難情境中大學生親社會行為——謙讓行為的調查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3 寇_g;;青少年的親社會行為研究[A];小康社會:文化生態(tài)與全面發(fā)展——2003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程峗;李丹;;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干預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寇_g;;親社會行為研究的新視角[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宏利;張雷;;嚴厲型父母教養(yǎng)與同伴接受和親社會行為的交互作用[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宋鳳寧;;高中生移情水平與網(wǎng)絡親社會行為的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寇_g;;青少年親社會行為的概念表征研究[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張慶鵬;;建構青少年親社會行為測量維度的思路[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趙璇;周治金;;移情和道德感啟動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張慶鵬 黎潔 寇_g 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親社會行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江蘇經(jīng)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孫卉;家庭因素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3 陳軍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青少年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N];汕尾日報;2014年
4 中國社會科學院杜會學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進入慈善榜做秀又何妨[N];北京科技報;2005年
5 李荔;李紓:弱者更合作[N];北京科技報;2010年
6 北京師范大學 劉國芳 中央財經(jīng)大學 辛自強;經(jīng)濟人信念破壞信任[N];社會科學報;2014年
7 宋平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共情的界定及其測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8 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王福蘭;如何培養(yǎng)幼兒分享行為[N];光明日報;2012年
9 趙建軍;從容走向未來的行為密碼[N];中華讀書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遲毓凱;人格與情境啟動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胡金生;兒童同情心的結構及發(fā)展特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曉賢;兒童內疚情緒與初級情緒的發(fā)展差異[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李繼波;時間定價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D];西南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曉彤;虛擬社區(qū)中研究生親社會行為的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劉金梅;不同虛擬內疚類型下青少年親社會行為選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蔣雪;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親社會行為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4 葛高飛;中學生親社會行為家族影響因素的探究與分析[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5 程
本文編號:357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35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