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對不起”行為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24 03:13
本文關鍵詞:大班幼兒“對不起”行為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研究采用質(zhì)化研究方法,通過深入幼兒園現(xiàn)場觀察、訪談收集資料。對幼兒與他人互動時發(fā)生的“對不起”行為進行了概念界定和類型分析,并考查了這種互動行為的功能和影響因素。在一個互動事件中,當幼兒與其他同伴或者成人之間因為人與物之間的不協(xié)調(diào)而產(chǎn)生沖突,發(fā)出“對不起”、“sorry”等言語行為來表達歉意時,我們把這一事件判定為“對不起”行為事件。通過對案例的分析,研究者概括了大班幼兒“對不起”行為的特征,分別是:(一)常需要被冒犯方的提醒;(二)易把同伴的無意冒犯當作故意冒犯;(三)乙方明確表示不原諒的較少;(四)較少伴隨其他補償手段;(五)易受教師的影響;(六)具有性別特征。研究者從三個維度對“對不起”行為的類型進行了劃分。第一個維度,按照“對不起”的功能,劃分為單一功能型“對不起”和多功能型“對不起”;第二個維度,按照幼兒說“對不起”的意愿,劃分為主動型“對不起”、順從型“對不起”和拒絕型“對不起”;第三個維度,按照冒犯的嚴重程度劃分為輕微冒犯型“對不起”和嚴重冒犯型“對不起”。每一種類型又可以進行具體細分。研究者從幼兒“對不起”行為的主體出發(fā),對該行為的功能進行了考察。對該行為的發(fā)出者一一甲方而言,是甲方對自身行為的監(jiān)控,可以減少內(nèi)心不安、焦慮和內(nèi)疚的情緒,減少受到懲罰的危險,維護自己的“好孩子”形象,修復與乙方的人際關系;對該行為的接受者一一乙方而言,是甲方對他的一種精神安慰。緊接著,研究者從幼兒自身和外部角度探討了影響幼兒“對不起”行為的因素。研究者在總結了幼兒“對不起”行為的特征、類型、功能和影響因素后,討論了家長和教師在幼兒“對不起”行為中扮演的角色,并對他們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最后,研究者針對本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幼兒 “對不起”行為 特征 功能 影響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61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研究問題與研究設計8-29
- 1.1 研究的緣起8-11
- 1.1.1 研究者的興趣8-10
- 1.1.2 基于對幼兒禮貌教育現(xiàn)狀的思考10-11
- 1.2 研究的意義11-12
- 1.2.1 理論意義11
- 1.2.2 實踐意義11-12
- 1.3 文獻綜述12-25
- 1.3.1 關于“對不起”12-13
- 1.3.2 關于道歉13-16
- 1.3.3 關于內(nèi)疚16-20
- 1.3.4 關于順從20-23
- 1.3.5 小結23-25
- 1.4 研究設計25-29
- 1.4.1 研究問題25
- 1.4.2 研究方法25-27
- 1.4.3 研究對象的選取27
- 1.4.4 研究過程27-29
- 第2章 研究結果(一)大班幼兒“對不起”行為的概念界定及事件流程29-32
- 2.1 大班幼兒“對不起”行為的界定29-30
- 2.2 “對不起”行為事件的流程30-32
- 第3章 研究結果(二)大班幼兒“對不起”行為的特征及類型分析32-49
- 3.1 大班幼兒“對不起”行為的基本特征分析32-38
- 3.1.1 常需要被冒犯方的提醒32
- 3.1.2 易把同伴的無意冒犯當作故意冒犯32-33
- 3.1.3 乙方明確表示不原諒的較少33-34
- 3.1.4 較少伴隨其他補償手段34
- 3.1.5 易受教師的影響34-36
- 3.1.6 性別特征36-38
- 3.2 大班幼兒“對不起”行為的基本類型38-49
- 3.2.1 基于“對不起”功能的分類38-40
- 3.2.2 基于幼兒說“對不起”意愿的分類40-44
- 3.2.3 基于冒犯的嚴重程度的分類44-49
- 第4章 研究結果(三)大班幼兒“對不起”行為的功能及影響因素分析49-60
- 4.1 大班幼兒“對不起”行為的功能49-54
- 4.1.1 是對乙方的一種精神安慰49-50
- 4.1.2 是甲方對自身違規(guī)行為的監(jiān)控50-51
- 4.1.3 減輕甲方內(nèi)心不安、焦慮、內(nèi)疚的情緒51
- 4.1.4 減少甲方受到懲罰的危險51-52
- 4.1.5 維護甲方的“好孩子”形象52-53
- 4.1.6 修復甲乙雙方失調(diào)的關系,解決人際沖突53-54
- 4.2 大班幼兒“對不起”行為的影響因素54-60
- 4.2.1 幼兒自身因素54-56
- 4.2.2 其他因素的影響56-60
- 第5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60-67
- 5.1 研究結論60-62
- 5.1.1 關于幼兒“對不起”行為特征和類型的結論60
- 5.1.2 關于大班幼兒發(fā)展特點的結論——基于“對不起”行為60-61
- 5.1.3 關于幼兒“對不起”行為功能和影響因素的結論61
- 5.1.4 關于家長和教師在幼兒“對不起”行為中扮演角色的討論61-62
- 5.2 給家長和教師的幾點建議62-67
- 5.2.1 合理利用自己的權威63
- 5.2.2 增強自己的示范性63-64
- 5.2.3 用等待來關心孩子64
- 5.2.4 對孩子多加誘導64-65
- 5.2.5 提高幼兒移情能力65
- 5.2.6 增強幼兒的責任意識65-66
- 5.2.7 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室環(huán)境66-67
- 第6章 研究者的反思67-69
- 6.1 對本研究的反思67
- 6.2 對研究者自身的反思67-69
- 參考文獻69-72
- 后記7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趙弘;;漢語道歉語的性別差異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2 桑標;徐軼麗;;幼兒心理理論的發(fā)展與其日常同伴交往關系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年02期
3 李冬暉,陳會昌,侯靜;父母控制與兒童順從行為的研究綜述[J];心理學動態(tài);2001年04期
4 謝瑤;;在園活動中幼兒情境性順從行為的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11期
本文關鍵詞:大班幼兒“對不起”行為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50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26500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