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合作糾正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途徑
本文關鍵詞: 家庭教育 家園合作 行為習慣 出處:《學前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幼兒健康的生活行為和習慣對于后續(xù)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影響。幼兒園和家庭作為兒童成長的主要場所,只有通過家園合作形成正向、積極的教育合力,才能共同幫助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針對影響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產生的家庭因素,也需要構建有效的家園合作機制,對幼兒進行補償性的個別化教育,才能糾正幼兒不良的行為習慣。
[Abstract]:Children's healthy life behaviors and habit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follow-up study and life. As the main place for children to grow up, kindergartens and families can only form positive and positive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through home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help children form good habits of life behavior together, aiming at the family factors that affect children's bad behavior and habits, we also need to build an effective cooperative mechanism of home, and carry out compensatory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for children. In order to correct children's bad behavior habits.
【作者單位】: 重慶第三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幼兒園;
【分類號】:G61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孫瑜;;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6年06期
2 劉闖;楊麗珠;;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3~6歲幼兒責任心發(fā)展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3 王映學;;論情境性道德學習與育德情境的創(chuàng)建[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林;從自我意識中剖析元認知的實質[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任向東;;論大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3 朱萬喜;兒童語言中的親屬稱謂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4 劉海英;王海俊;;影響女性性別角色心理的社會因素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童成壽;;國內外關于自我控制理論的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6 張敏樺;;高師聲樂教學中兒童聲樂教學的思考[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張長輝;;體驗快樂:基于英文原版動畫片的小學英語教學[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8 馮燕;目標設置對幼兒游泳技能學習、興趣和情緒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9 王魯蒙;胡曉瓊;;對《格林童話》中繼母形象的分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劉珍;;關注早期教育——0-3歲嬰兒的潛能開發(fā)[J];才智;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薇;李曉苗;羅靜;高文斌;;親子分離與聯(lián)系對農村留守中學生自尊的影響研究[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2 徐軍;;多彩的旋律——論音樂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3 李慧;;運用感官激發(fā)2—4歲嬰幼兒科學興趣的實踐研究[A];責任·創(chuàng)新·發(fā)展——上海第十六屆青少年科技輔導論文征集論文匯編[C];2008年
4 李慧;;科學區(qū)域中對托班幼兒“以境激趣”的案例實踐與探索[A];探索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麗瑩;小學兒童合作觀念與行為的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史大勝;美國兒童早期閱讀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皮軍功;幼兒生活教學論[D];西南大學;2011年
4 李林慧;學前兒童圖畫故事書閱讀理解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樸宣姝;學前對韓漢語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楊柳;沙崗村兒童撫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王倩;媒體時代大、中學生處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8 張麗莉;皮亞杰建構主義理論在我國幼兒園課程中運用的可行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高麗;中小學生自我調節(jié)特點及對學校適應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陸啟光;壯族兒童社會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冷珊;父母共同養(yǎng)育、幼兒氣質與幼兒人格的相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郭遜;盲校中學生學校適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吳荻;兒童與居住區(qū)環(huán)境安全性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4 張福英;黑龍江省青少年道德認知發(fā)展及德育對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夏國華;母語習得角度的語文教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朱小敏;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之一[D];蘇州大學;2010年
7 龔程玉;小學生命教育微型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凌紀霞;小學生學習責任感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9 雍花;基于理解的小學教育游戲設計與實現(xiàn)[D];江南大學;2010年
10 王曲;母親教養(yǎng)方式與幼兒數(shù)學水平發(fā)展[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雙琰;網絡德育新解[J];經濟師;2001年02期
2 張麗華;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社會化發(fā)展研究綜述[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03期
3 高文;情境學習與情境認知[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年08期
4 姜勇,陳琴;中班幼兒責任心水平影響因素的協(xié)方差結構模型分析[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7年02期
5 楊麗珠,金芳;促進幼兒責任心發(fā)展的教育現(xiàn)場實驗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倪鋼;;室外體育課與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0年11期
2 劉邦成;中學生視力低下原因調查分析及健康教育對策[J];重慶師專學報;1998年03期
3 劉秀玲;;談聾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成因及有效的教育途徑[J];成才之路;2007年30期
4 袁偉男;;不良行為習慣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農紅宇;;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探究及糾正對策[J];廣西教育;2007年Z2期
6 王春光;王超;;大學生不良行為的負外部性分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年06期
7 柏鐵山;;高職院校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1年04期
8 曹生財;;中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及糾正措施[J];新課程(上);2011年02期
9 周開仁;;當前農村小學生行為習慣的調查分析[J];學校管理;1994年05期
10 朱紅嬙;成才先成人——如何矯正山區(qū)職校生的不良習慣[J];成人教育;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譚遠芳;;淺談如何培養(yǎng)留守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二)[C];2009年
2 譚遠芳;;淺談如何培養(yǎng)留守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梁山;黃玉桂;陸倩婷;;影響高中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社會因素[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二)[C];2009年
4 鄒海霞;涂艷;;讓好習慣伴隨孩子一生[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二)[C];2009年
5 呂成科;黃國獎;;高中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二)[C];2009年
6 梁山;黃玉桂;陸倩婷;;影響高中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社會因素[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7 浙江省臨海市第五中學課題組;;初中生偏常心理及不良行為的輔導與矯治研究[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四卷)[C];2005年
8 羊紹榮;;讓良好習慣引導學生成長[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呂成科;黃國獎;;高中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10 周義美;;加強養(yǎng)成教育,提高留守學生自我保護意識[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二)[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許元強;灑向學生都是愛[N];無錫日報;2011年
2 曹樹林;“懲罰”教育宜適度應用[N];樂山日報;2006年
3 穆英;從小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4 鐘山區(qū)六小 張華;體罰學生 為師者戒[N];六盤水日報;2010年
5 魏劍生邋李寶成;農民工子弟誦讀《弟子規(guī)》[N];福建日報;2007年
6 記者 陳海發(fā) 冀天福 通訊員 常琴;泌陽立足長遠預防青少年犯罪[N];人民法院報;2005年
7 李陸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視[N];濟寧日報;2007年
8 陳文靈;學校、家庭、社會的三結合教育[N];汕頭日報;2006年
9 劉偉邋周華;給“留守學生”一個能撒嬌的懷抱[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10 杜守山;淺析小學生的家校共管教育[N];萊蕪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尹偉;道德量化評價的反思與超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遲明軍;初中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成因及改善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玉平;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現(xiàn)狀分析及調適策略[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3 高雙;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4年
4 沈建萍;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現(xiàn)狀分析及轉化策略[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慧;班會改變中職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6 趙婷;愛心暖心田 成長化和諧[D];天津師范大學;2013年
7 張娟;競技體校學生不良行為歸因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新;初中生不良行為矯正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胡曉和;農村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1年
10 柳靜;肺結核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及干預效果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023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150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