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三字經(jīng)》:我國傳統(tǒng)蒙學讀物對幼兒園課程編制的啟示
本文關(guān)鍵詞:重溫《三字經(jīng)》:我國傳統(tǒng)蒙學讀物對幼兒園課程編制的啟示 出處:《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三字經(jīng)》 蒙學教育 幼兒園課程 課程編制
【摘要】:《三字經(jīng)》是我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蒙學課程,它以勸學和教人立志為目的,為兒童在我國文化語境中確立了學習的根本意義;它提供了將來學習的順序、經(jīng)典及其大綱與恰當?shù)膶W習方法,為兒童將來的學習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chǔ);它精心設(shè)計了大量隱喻,讓兒童在反復吟詠中感悟經(jīng)典的思想精髓,實現(xiàn)了形式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對克服當前幼兒園課程編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不無當代啟示與借鑒價值。
[Abstract]:< > is the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Traditional Chinese classic elementary curriculum, and teach it to his people aspire for the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the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for children learning in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it provides the order of future learning, and the classic outline and appropriate learning methods, basic set methodology for children's future learning Xi foundation; it has designed a metaphor, let the children comprehend classic in repeatedly intoned the essence, achieve the unity of form and content, to overcome some drawbacks of the current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 the contemporary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value.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哲學博士后流動站;《學前教育研究》編輯部;
【分類號】:G612
【正文快照】: 在當前園本課程理念盛行的形勢下,園本教研與園本課程建設(shè)成為了幼兒園的熱門話題[1]。應(yīng)當說這種熱潮有其積極的歷史意義,對解放幼兒園與教師的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為幼兒提供更為適宜的幼兒園教育提供了契機。然而我們同時需要警惕在園本課程開發(fā)中隨意與放任的不良傾向,廣大幼兒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石曉波;;用游戲、快樂、理解承載幼兒園課程[J];學前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2 顧榮芳;;幼兒園教學從兒童出發(fā):應(yīng)然與實然之差異[J];學前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3 左瑞勇;;園本課程開發(fā):流行背后的追問與反思[J];學前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4 虞永平;;幼兒園課程發(fā)展與教師成長[J];學前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5 趙艷杰;呂曉;;幼小課程銜接的理論基礎(chǔ)[J];學前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6 肖菊紅;;應(yīng)用多元智能理論建設(shè)園本課程淺探[J];學前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7 易曉明;;身體、審美與藝術(shù)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8 楊麗珠;宋芳;;幼兒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意義與模式[J];學前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寧莉莉;王傳明;;莊嚴的禮樂 卑微的塾師——試析蒲松齡《鬧館》對禮樂文化的反諷[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2 周文斌;淺談董其昌的審美理想[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3 楊尚鴻;唐曉紅;;中國古代媒介——漢字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4 王平;;羌族文化與羌族性格的雙重展示——《羌族釋比文化研究》解讀[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5 王利濤;;軟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6 趙炎才;;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基本特征透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7 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8 陳希紅;;簡評駱自強主編之《傳統(tǒng)文化導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9 魯捷;;透視4R理論在中職體育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價值[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余華銀;宋馬林;;互動式教學:培養(yǎng)統(tǒng)計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J];安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玲;;傳統(tǒng)人格教育思想的現(xiàn)代性轉(zhuǎn)換[A];傳統(tǒng)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一)[C];2007年
2 高尚榮;;民族文化視域中的科技倫理[A];倫理視野下的社會發(fā)展——第17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陳忠勇;;開發(fā)和利用隱性課程 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發(fā)展[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shè)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4 張麗敏;劉穎;;幼兒教師組織支持感、離職傾向的現(xiàn)狀及其關(guān)系研究[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張朝珍;;論教師教學決策思想的歷史嬗變及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黃孫慶;唐德海;;改革開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鄧城鋒;;香港高中語文教材的文化學習分析[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李勁松;李林杰;鄧麗花;曾北危;;基于內(nèi)需主導型循環(huán)經(jīng)濟模式的環(huán)境經(jīng)濟政策倫理審度——以長株潭“3+5”城市群生態(tài)補償機制為中心[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李勁松;李林杰;鄧麗花;曾北危;;環(huán)境經(jīng)濟政策倫理審度論——以生態(tài)補償機制的政策涵義與目標為中心[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09年
10 呂淑梅;魏珍珍;;觀照包裝設(shè)計文化[A];2005年工業(yè)設(shè)計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建營;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武術(shù)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唐旭天;集團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2009年
4 史大勝;美國兒童早期閱讀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徐晨;盛宣懷近代化思想與官督商辦模式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胡俊紅;中國家具設(shè)計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9 鄔烈炎;藝術(shù)設(shè)計學科的專業(yè)基礎(chǔ)課程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1年
10 劉波;治安社會化思想與模式[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翠冉;黑龍江省普通高中選修Ⅰ課程實施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迪;試論情境型試卷——高考語文試卷的實用性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艷龍;高考語文全國卷古代詩歌鑒賞試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許慶玲;試論孝觀念向封建孝道的轉(zhuǎn)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蘇u&;從歷史發(fā)展看中日圍棋文化比較[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6 李進;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足球?qū)m椪n培養(yǎng)方案改革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7 張珍;高中語文閱讀評價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馬艷;概念圖在高中化學教學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夏英玲;思想政治教育對和諧社區(qū)建設(shè)的作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閆娜娜;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其應(yīng)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崇德;羅良;;建設(shè)創(chuàng)新型國家與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袁茵;楊麗珠;;促進幼兒好奇心發(fā)展的教育現(xiàn)場實驗研究[J];教育科學;2005年06期
3 盧美貴,陳慈娟;幼兒園園長課程領(lǐng)導歷程分析[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10期
4 王登峰;黃希庭;;自我和諧與社會和諧——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心理學解讀[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5 楊麗珠,董光恒;3~5歲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結(jié)構(gòu)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年04期
6 楊麗珠,張野,劉文;基于教師描述的幼兒個性結(jié)構(gòu)的驗證性因素分析[J];心理科學;2004年03期
7 張野,楊麗珠;我國3~6歲兒童個性類型及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4期
8 楊玉芳;張侃;王登峰;周曉林;樂國安;林崇德;荊其誠;高文斌;王二平;傅小蘭;許燕;孫向紅;劉正奎;;促進心理和諧,構(gòu)建和諧社會——中國心理學界召開學習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座談會[J];心理學報;2007年01期
9 楊麗珠;王江洋;;兒童4歲時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對其9歲時學校社會交往能力預(yù)期的追蹤[J];心理學報;2007年04期
10 舒仙桃;重視在游戲活動中發(fā)展幼兒情緒智力[J];學前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曉云;醫(yī)科大學生創(chuàng)傷后應(yīng)激障礙的生成、歸因及干預(yù)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南;;重溫《三字經(jīng)》:我國傳統(tǒng)蒙學讀物對幼兒園課程編制的啟示[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2 俞洋;;對幼兒園課程編制的思考[J];學前課程研究;2009年Z1期
3 鮑欣欽,陶金玲,原晉霞;幼兒園課程編制的基本原理[J];學前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4 朱家雄;;發(fā)展和編制幼兒園課程的社會責任[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6年10期
5 陳時見;論幼兒園科學教育實驗與幼兒園課程改革[J];基礎(chǔ)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6 蔡育婷;淺析古代啟蒙教材《三字經(jīng)》的現(xiàn)代教育價值[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8期
7 邱劍云;引讀《三字經(jīng)》——擇古之優(yōu)而復之[J];中文自修;2004年10期
8 蔡若蓮;古代識字教材《三字經(jīng)》之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3期
9 王世萍;簡論《三字經(jīng)》中教育的哲學意蘊[J];東疆學刊;2004年02期
10 齊建華;批判《三字經(jīng)》的反動教育觀[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74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有英;;“三、百、千”與社會教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陳利華;;對朱熹蒙學教育思想的現(xiàn)代思考[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靳玉樂;;二十世紀美國七大課程事件評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9)——外國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陳雅先;;略論視唱練耳課程與教學的心理學基礎(chǔ)[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5 王安庭;;試論《三字經(jīng)》的德育內(nèi)涵[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春燕;;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幼兒園課程——以陳鶴琴為代表的幼兒園課程變革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佟輝;;《徽州教育》出版[A];明史研究第9輯[C];2005年
8 熊秉真;;幼蒙、幼慧與幼學:近世中國童年論述之起伏[A];文化傳承與歷史記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吳國珍;;現(xiàn)代西方課程理論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9)——外國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于興漢;;中國古代蒙學教材的編選特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錢文忠;今天,我們?yōu)槭裁催要讀《三字經(jīng)》[N];解放日報;2009年
2 主講人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錢文忠 本報實習生 練正超 本報記者 李月寧;今天,為什么我們還要讀《三字經(jīng)》[N];新華日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柳霞;《三字經(jīng)》,要不要刪著讀?[N];光明日報;2011年
4 郭松民;對《三字經(jīng)》不能一禁了之[N];檢察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袁祺;《三字經(jīng)》“整容”后才能進校門?[N];文匯報;2010年
6 柳田;《三字經(jīng)》別走得太快[N];解放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李金金 胡珉琪;《三字經(jīng)》刪不刪?[N];北京科技報;2011年
8 侯江;《三字經(jīng)》不是維生素C[N];音樂生活報;2011年
9 記者 曹雷 通訊員 賈志民 王嘉鐸 李延勇;創(chuàng)新歸納 職業(yè)道德寫成《三字經(jīng)》[N];濟南日報;2011年
10 西北師范大學 李曉梅;加強民族地區(qū)幼兒園課程建設(shè)的四點建議[N];中國民族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生蘭;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2 蘇貴民;幼兒園科學領(lǐng)域課程實施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3 嚴仲連;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之間[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李思敏;澳門園本體育課程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5 路晨;學前自然主義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裴小倩;全球化背景下有關(guān)中國學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相學;學校如何管理課程[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陳蓉暉;幼兒園教師課程決策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賈宏燕;陳鶴琴教育思想的中國文化淵源與創(chuàng)新[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余文森;個體知識與公共知識[D];西南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海紅;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幼兒園課程設(shè)計[D];河北大學;2005年
2 胡秀杰;感覺統(tǒng)合訓練融入幼兒園課程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晶;長春某幼兒園開展民間兒童游戲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青青;生態(tài)學視野下的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楊麗;新加坡學前幼兒課程體系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6 陳淑華;上海市幼兒園家長教育選擇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海紅;幼兒園園本課程資源整合利用的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陳曉紅;實習場與幼兒園課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王丹;張雪門幼兒園行為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10 席小莉;幼兒園健康主題活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3618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1361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