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臺灣地區(qū)幼兒園主題教學變革的動因、方式與基本格局
本文關鍵詞:香港、臺灣地區(qū)幼兒園主題教學變革的動因、方式與基本格局 出處:《學前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主題教學 教學變革 幼兒園教學 課程與教學 基本格局 港臺地區(qū) 變革動因 臺灣地區(qū) 幼稚園 課程變革
【摘要】:從課程與教學變革的動因、方式、基本格局三個視角對港臺地區(qū)主題教學變革進行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港臺不同的社會與政策背景奠定了兩地不同的變革動因,影響了其變革主體與基本策略的選擇,最終形成了不同的變革格局。港臺地區(qū)主題教學變革為我國大陸幼兒園主題教學改革提供了諸多啟示,如應以兒童整體發(fā)展為本、教師參與變革并成為變革領導者、在變革過程中實現(xiàn)政府法規(guī)規(guī)約導向與幼兒園自主實踐的有機結合。
[Abstract]:......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612
【正文快照】: 隨著幼兒園課程綜合化運動的推進,設計與實施具有整合性的教學活動的呼聲日益高漲。在探索整合性教學過程中,幼兒園主題教學日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并逐漸成為推進幼兒園課程綜合化的有力推手。從當下發(fā)展態(tài)勢看,港臺地區(qū)主題教學已成為幼兒園的主流課程模式,但由于文化背景、課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楊明全;課程變革的學理分析:性質、功能與過程[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6期
2 李子建;尹弘飚;;香港學前教育的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趨勢[J];學前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3 李輝;;香港幼稚園現(xiàn)有課程統(tǒng)整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8年06期
4 陳冠潔;談臺灣幼兒教育課程之現(xiàn)況[J];早期教育;2004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雪蓮,李巧針;高等教育?茖哟螌W位的國際比較與設置規(guī)律[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2 林順英;黃漢升;;閩港澳臺大學體育課程設置之比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3 吳錦宇;;“法和經濟學”在臺灣[J];邊緣法學論壇;2007年02期
4 吳言蓀;王平;;臺灣高等教育評鑒的演進與思考[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黎少青;臺灣省職業(yè)技術教育建設實施的啟示[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6 楊明全;行動研究與課程創(chuàng)新[J];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7 王雁,顧定倩,陳亞秋;對高等師范特殊教育師資培養(yǎng)問題的探討[J];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8 劉暉,盧建紅;廣東與臺灣高教大眾化的發(fā)展模式:歷史、政策、矛盾的比較[J];高教探索;2002年01期
9 項碩,莫鋒,黃里云;發(fā)揮高校優(yōu)勢,促進桂臺文教交流[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10 魏正珠;;試論臺灣建國科技大學學生專題研究與能力的提高[J];福建信息技術教育;2009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利;學校課程領導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毛勇;中國公辦、民辦高校在教育市場中競爭的公平性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3 付雪凌;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曾繁相;臺灣經濟轉型與職業(yè)教育改革研究(1953-1989)[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5 于發(fā)友;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楊明全;論教師參與課程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雪;教師抗拒課程改革的文化解釋[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2 白鳳英;呼市地區(qū)公辦幼兒園園長負責制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3 張駿;臺灣九年一貫語文新課程研究[D];揚州大學;2008年
4 曾東平;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論對我國課程改革的借鑒[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5 梁嫣佳;對網絡傳播中“青少年發(fā)聲”問題的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08年
6 夏丹花;欠發(fā)達地區(qū)政府吸納企業(yè)科技人才機理框架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7 陳波;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職務制度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苗靜;臺灣地區(qū)技職教育體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陳淼;中國臺灣地區(qū)高等技職教育評鑒制度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敏;激勵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校本途徑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孔繁盛;占盛麗;;滬港學前教育財政體制比較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年2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迎吉;語文課程中的主題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05年06期
2 太倉市明德幼兒園,梅燕芳;小班“鞋子”主題教學之美術活動掠影[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5年08期
3 劉萍;主題教學法及其在教學中的運用[J];福建財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7年01期
4 任志鵬,曲銘欣;“主題教學”模式對公共外語教學的作用[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5 竇桂梅;主題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人民教育;2004年12期
6 王靜;用主題教學促進英語寫作[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7 竇桂梅;主題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語文教學通訊;2004年16期
8 吳蘭芳;論學校教育中的互動式主題教學活動設計[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2期
9 席小莉;幼兒園教學活動咨詢初探[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5年02期
10 丁革民,李濤;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幼兒園教學利弊談[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亮奎;;課程與教學變革背景下老子哲學的教學論解讀[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二)[C];2009年
2 陳秀華;;論《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進展、問題與前瞻[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體育專輯)[C];2006年
3 蔣國琴;;小學《品德與生活》課應轉變的幾個觀念[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4 許紅梅;;走向開放的課堂——生態(tài)學視角下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數(shù)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5 陳凌;;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之我見[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李盡九;陳瓊;;預設生成和非預設生成[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7 崔希棟;;科技館展品的教育設計[A];2004年科技館學術年會論文選編[C];2004年
8 張保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之我見[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九次年會交流論文論文集[C];2004年
9 靳艷芬;張曉輝;母小勇;;教師職業(yè)停滯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繆鴻;;生成——在超越中演繹精彩[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數(shù)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建平;網絡引發(fā)教學變革,但不能替代課堂教學[N];中國教育報;2001年
2 徐文華;對智障兒童實施綜合主題教學[N];中國改革報;2004年
3 王鳴迪;主題教學讓語文與生活共振[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袁彬;站在課程與教學研究的前沿[N];中華讀書報;2001年
5 本報記者 郭銘;新世紀教師應該強化哪些能力[N];中國教育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張樹偉;融進“人生”:竇桂梅的課堂密碼[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周長華 陳志剛;走向警營的第一課[N];解放軍報;2006年
8 ;語文到底該承載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4年
9 記者 張紅艷;全省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工作會議在我市召開[N];菏澤日報;2009年
10 張樹偉;一個人的反思和教育的夢想[N];中國教師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小勇;問題化教學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史艷嵐;基于中國主流報紙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對外漢語報刊新聞主題詞群及相關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3 靳瑩;結構主義視角下的化學概念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江新;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學校知識資產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陳雪梅;中學向量課程與教學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陸真;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劉成新;整合與重構:技術與課程教學的互動解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杜曉萍;全納學校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席佩亞;價值教育模式:理論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任桂平;文化視野中的語文課程[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丹;小學主題教學設計與實施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汪保忠;接受理論與當代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5年
3 肖平;基于主題教學的教學設計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程琪;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改革的探索[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唐衛(wèi)平;我國中小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實驗20年之回顧與反思(1979—1999)[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尹繼東;中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顧彬彬;國際文憑項目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智明;中學函數(shù)課程與教學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9 王薇;大學優(yōu)秀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海彬;設計專業(yè)造型基礎課程的探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3478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134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