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職院校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在中國,農村的發(fā)展是制約中國整個經濟發(fā)展的瓶頸,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大戰(zhàn)略舉措。2014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堅持農業(yè)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yè)現代化”。研究高職院校學生“三下鄉(xiāng)”服務新農村建設,,能有效地把發(fā)展經濟、建設小康和扶貧攻堅結合起來,把為農村中心工作服務,為農民致富服務和培養(yǎng)農業(yè)現代化的高層次人才、滿足大學生就業(yè)需求相結合,實現經濟、社會、民生多贏的局面。 在研究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高職院校“三下鄉(xiāng)”活動的意義、內容、形式進行了深入研究,發(fā)現經過10多年的發(fā)展,高職院!叭锣l(xiāng)”活動取得了諸如活動開展制度化、活動形式多樣化、活動效果顯著化等成就,但仍然存在學生思想態(tài)度不端正、所學知識難應用、參與動機不純粹,組織者重形式輕效果、重考評輕口碑、重過程輕內容,甚至內容陳舊、形式脫節(jié)、創(chuàng)新不足等問題,而產生這些問題根源主要是影響力不夠、創(chuàng)新性不足、經費保障不力、機制不完善等原因。 因此,本文提出以服務為目標,提高“三下鄉(xiāng)”活動實效;構建高職院校全面系統(tǒng)的“三下鄉(xiāng)”活動機制;創(chuàng)新方式,持續(xù)“三下鄉(xiāng)”活動長效三個對策,以期建立高職院校新農村建設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確保“三下鄉(xiāng)”活動長效,助推高職教育走入農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關鍵詞】:“三下鄉(xiāng)” 高職院校 活動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719.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緒論12-20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12-14
- 1.1.1 研究的目的12-13
- 1.1.2 研究的意義13-14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4-17
- 1.2.1 高職院校學生“三下鄉(xiāng)”活動的早期形式15
- 1.2.2 高職院校師生“三下鄉(xiāng)”活動的近期形式15-16
- 1.2.3 高職院校師生“三下鄉(xiāng)”服務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16-17
- 1.2.4 高職院校師生“三下鄉(xiāng)”服務農村建設活動新的發(fā)展趨勢17
- 1.3 研究(設計)方案17-20
- 1.3.1 研究目標18
- 1.3.2 研究內容18
- 1.3.3 重點解決的問題18
- 1.3.4 擬采取的研究方法18-19
- 1.3.5 技術路線19-20
- 第二章 高職院校“三下鄉(xiāng)”活動的意義20-27
- 2.1 “三下鄉(xiāng)”活動的概念20-23
- 2.2 “三下鄉(xiāng)”活動的意義23-27
- 第三章 高職院!叭锣l(xiāng)”活動的開展情況27-33
- 3.1 高職院校“三下鄉(xiāng)”活動的主要內容27-28
- 3.1.1 義務支教27
- 3.1.2 法律維權27
- 3.1.3 科技普及27
- 3.1.4 衛(wèi)生服務27-28
- 3.1.5 群眾文化28
- 3.2 高職院!叭锣l(xiāng)”活動產生的效應28-29
- 3.3 高職院校“三下鄉(xiāng)”活動存在的問題29-32
- 3.4 高職院!叭锣l(xiāng)”活動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32-33
- 第四章 以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高職院!叭锣l(xiāng)”活動的調研分析33-36
- 4.1 問卷調查的總體情況33-34
- 4.2 問卷調查發(fā)現的問題分析34-36
- 第五章 高職院校“三下鄉(xiāng)”活動對策研究36-44
- 5.1 以服務為目標,提高“三下鄉(xiāng)”活動實效36-38
- 5.1.1 營造氛圍,贏得社會廣泛支持36-37
- 5.1.2 加強教育,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37
- 5.1.3 積極思考,提供農民所需服務37-38
- 5.2 構建高職院校全面系統(tǒng)的“三下鄉(xiāng)”活動機制38-42
- 5.2.1 建立項目審核機制38-39
- 5.2.2 建立和完善高職院校大學生“三下鄉(xiāng)”活動指導機制39
- 5.2.3 完善高職院校學生“三下鄉(xiāng)”活動資金保障機制39-40
- 5.2.4 建立考核評價機制40-41
- 5.2.5 加強培訓指導機制41
- 5.2.6 拓展基地建設機制41-42
- 5.3 創(chuàng)新方式,持續(xù)“三下鄉(xiāng)”活動長效42-44
- 5.3.1 建立“多位一體”的組織形式和運作模式42
- 5.3.2 實行高校內部、高校之間、高校與企事業(yè)單位之間聯(lián)合的組織形式42-43
- 5.3.3 成立大學生支農協(xié)會, 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機制43
- 5.3.4 加強形式和內容的創(chuàng)新43-44
- 參考文獻44-47
- 附件47-52
- 致謝52-53
- 詳細摘要53-55
- 詳細英文摘要55-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有升;;大學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的組織行為學分析[J];安順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石新明;對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特點的探討[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3 張彥;;論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S1期
4 湯程榮;;大學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困境與對策[J];成功(教育);2008年11期
5 萬敏;;淺議“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中的專業(yè)運用[J];大眾科技;2011年08期
6 戴歡歡;;“三下鄉(xiāng)”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及思考——基于湖南臨湘“三下鄉(xiāng)”與擴大內需的專項調研[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7 余嘉強;;創(chuàng)新大學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思考[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8 何學敏;王宏英;;農科大學生“三下鄉(xiāng)”與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研究[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1年13期
9 廖妍;;大學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及其問題研究[J];消費導刊;2009年06期
10 王睿,錢倩;關于建立“三下鄉(xiāng)”網站 深化“三下鄉(xiāng)”活動的幾點思考[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本文關鍵詞:高職院校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706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0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