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職業(yè)教育比較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Abstract]: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Germany and Japan are both relatively successful countri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ave successfully promo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starting from the commonaliti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perfect legislation, the guarantee of funds, and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by enterprises, Drawing lessons from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opens up a new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單位】: 廣州番禺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金】:2013年廣東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行動導向模式下高職院!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以案例教學法為例”,課題批準號為2013CY033
【分類號】:G71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蔣洪平,梁國忠;德國“雙元制”職業(yè)培訓的特點[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 ;德國職業(yè)教育的法制體系[J];職教論壇;2002年01期
3 宮靖;祝士明;柴文革;;日本職業(yè)教育立法的演進[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9年11期
4 張志強;;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2年04期
5 劉小芹;;日本職業(yè)教育現(xiàn)狀考察報告[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竇立莉;;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功能模塊式課程體系建設研究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年08期
2 萬曉冬;;發(fā)達國家職業(yè)教育經(jīng)驗及其對撫州市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啟示[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王艷玲,吳雪萍;德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達原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李偉;;論我國職業(yè)教育法制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5 朱嘉琪;史旦旦;;日本職業(yè)資格培訓考核特色與案例分析[J];消費導刊;2008年16期
6 葉煜;鄒承俊;何興無;尹華國;;農(nóng)業(yè)類高職院校IT專業(yè)校企合作探究[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2年06期
7 劉春英;;高職機電專業(yè)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年23期
8 李曉云;;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專業(yè)校企深度合作探索[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年20期
9 李彬昌;;因地制宜學習德國雙元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年35期
10 唐勇;;基于合作博弈模型的校企合作理性研究[J];廣西教育;2013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何應林;高職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養(yǎng)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2 閆智勇;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目標研究[D];天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秦;淺談我國職業(yè)教育立法的完善[D];蘇州大學;2010年
2 鐘勇;普通高校職業(yè)培訓與勞動力市場聯(lián)系實證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何加飛;湖北省高等職業(yè)院校職業(yè)指導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孫子翠;基于效果改善的浙江省電信行業(yè)職業(yè)培訓方案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5 江紅英;中德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6 楊柳;我國職業(yè)教育法制的問題及完善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彭紅玉;我國高職教育學費形成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8 林育真;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模式在旅游職業(yè)學校的應用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9 尹麗莉;日本企業(yè)培訓制度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10 龍雁;基于人力資本理論的職業(yè)培訓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繼文;日本職業(yè)教育的立法及其思考[J];成人教育;2004年04期
2 羅朝猛;;日本職業(yè)教育立法的嬗變及其特色[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德尊;對德日反省歷史態(tài)度差異的原因分析[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2 艾躍進;趙魯臻;;二戰(zhàn)期間德日同盟關系初探[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3 韋漢軍;德日形成歐亞兩個戰(zhàn)爭策源地之比較[J];中學文科;2002年07期
4 王小娟;德日兩國反省戰(zhàn)爭罪責的差異及原因比較[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王雄;;清末立憲兩種憲政模式的比較——英國模式與德日模式[J];南方論刊;2011年06期
6 張一平;論德日意人民反法西斯反戰(zhàn)斗爭的特點[J];海南師院學報;1991年03期
7 張偉;;德日共犯界限變遷軌跡及根基追問[J];前沿;2013年13期
8 劉瑞瑞;;德日不作為共犯研究評析[J];求索;2007年04期
9 楊連生;吳卓平;錢甜甜;;英德日高?鐚W科研究組織的運行機制及其啟示[J];學術論壇;2013年09期
10 杜雁蕓;論德日在反省二戰(zhàn)罪行問題上的差異和原因[J];前沿;2005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孟昭容;;刑法與人權、人權保障、人道主義——簡介西方近代刑法理論的發(fā)展與“二戰(zhàn)”后德日英美等國刑事法規(guī)變革概況[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刑事法律的理論與實踐[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程鑫;坊子德日建筑[N];中國文物報;2006年
2 駐站記者 李景生 于棟玲;右旗肥水潤草原[N];赤峰日報;2010年
3 鄭州大學法學院 李璐;從德日侵權立法看利益衡量理論的運用[N];檢察日報;2014年
4 本報駐貝爾格萊德記者 宋文富;“圣維德日”和米洛舍維奇[N];光明日報;2004年
5 笑蜀;抗戰(zhàn)外交中的中德日三角[N];南方周末;2004年
6 本報駐羅馬記者 穆方順;安理會改革:意大利全力阻擊德日[N];光明日報;2004年
7 明俐 金大龍;錫市德日斯圖派出所提升民警執(zhí)行水平[N];錫林郭勒日報;2007年
8 王軍;天天都是3·15 的企業(yè)[N];鄂爾多斯日報;2013年
9 程鑫 岳來濤;山東濰坊坊子區(qū)德日建筑群價值評析[N];中國文物報;2013年
,本文編號:23991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399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