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卡通畫教學探析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G613.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厚祥;論“意象”美術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孫延利;;論美術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3 劉明來;;論美術教育中的創(chuàng)造力培育[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4 戚序;查海燕;;析綦江少兒版畫造型特征[J];書畫世界;2011年02期
5 陳會利;;略談繪畫藝術教學中的抽象和具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6 蘇晨;楊雪梅;;淺析設計與美的形式[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7 閆同林;美術教育與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8 李光安;論藝術教育美術專業(yè)的課程設置[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李光安;;藝術教育主輔修制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王德巖;;視覺文化轉向與高校審美教育[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楊金虎;;藝術學的構建[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2 遲洪燕;;對于中學美術教學的幾點思考[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3 鄧威;王冬冬;;當下中國美術教育的傳承與流變[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4 丁海棠;;科幻畫創(chuàng)作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機制的理論和實踐的探索[A];探索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5 陸穎音;;學習激勵,使小學美術教學課堂充滿活力[A];探索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6 孫遲;楊淘;;藝術設計專業(yè)基礎課中應凸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A];第九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孫遲;楊淘;;藝術設計專業(yè)基礎課中應凸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A];第九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教育科學與邊緣科學分冊)[C];2012年
8 丁海棠;;少兒科幻畫創(chuàng)作與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A];科學教育的實踐與探索[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喻琴;國立杭州藝專校長林風眠素養(yǎ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谷濤;體驗的邏輯—現(xiàn)象學視野下的美術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4 鄔烈炎;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1年
5 馮曉陽;美術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變遷與現(xiàn)實觀照[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6 趙之昂;膚覺經(jīng)驗與審美意識[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周紅;表情達意與心靈潤澤[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馬琳;周湘與上海早期美術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藍星;個體藝術智能的發(fā)生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10 莊岳;數(shù)典寧須述古則,行時偶以志今游[D];天津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玉娟;藝術類高職學生人文素養(yǎng)問題探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王洪進;中師花鳥畫意筆寫生新建構[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賈玉霞;利用鄉(xiāng)土資源優(yōu)化初中美術教學的實踐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小燕;中師手工課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秦秋萍;“自然發(fā)展”視域下的學前美術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高麗;楊家埠木板年畫引入高中美術教學環(huán)節(jié)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楊書靜;幼師美術教育中泥塑教學的實踐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朱鈺;中學美術教育資源配置現(xiàn)狀的調查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周春燕;江蘇省鹽城市中職學校美術課程與教學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夏蕓夢;以美術教學為核心的幼兒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289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ejy/252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