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內容分析法的美國早期學習標準內容探析
本文選題:早期教育 + 早期學習標準。 參考:《學前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早期學習標準是指導幼兒教育及其課程建設的基本依據(jù)。當前我國幼兒教育領域存在各種課程,但普遍存在課程內容深淺不一,缺乏內在連貫性、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等問題。美國早期學習標準從形式和內容來看都較為完善,對世界其他國家早期學習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都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研究。運用內容分析法,可知美國早期學習標準內容注重幼兒全面發(fā)展,兼顧廣度和深度,重視對幼兒終身學習富有意義的內容;呈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傾向性,語言和讀寫領域非常受重視,創(chuàng)造性藝術領域被相對忽視;各領域關注本學科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我國在制定和運用早期學習標準時要注意內容的全面性、銜接性及其價值等問題。一方面,內容不能過于寬泛,否則會使幼兒的學習內容超載,增加幼兒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范圍也不能過窄,否則會使幼兒不能獲得全面、充分的發(fā)展。最有價值的學習內容應是對幼兒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能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的內容,并應使幼兒學習內容與高一年級學習內容既彼此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
[Abstract]:Early learning standard is the basic basis for guid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various courses in the field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different contents, lack of internal coherence, science and systematicness. American early learning standards are relatively perfect in terms of form and content, and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learning standards in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thorough and meticulous analysis and study on them. By us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we can see that the content of the American early learning standard pays attention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takes into account the breadth and depth, and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meaningful content of the children's lifelong learning, and shows a certain degree of tendency. The fields of language and reading and writing are very important, and the field of creative art is relatively neglected, and all fields are concerned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basic knowledge, basic skills and basic attitudes of the subject. Our countr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ness, cohesion and value of the content when making and applying the early learning standards. On the one hand, the content should not be too broad, otherwise it will overload the learning content of children and increase the learning burden of children; on the other hand, the scope should not be too narrow, otherwise the children will not be able to obtain comprehensive and full development. The most valuable learning content should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which can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ir lifelong learning, and should make the learning content of children and the learning content of the first grade of senior high school be independent and inte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作者單位】: 北京市第五幼兒園科研室;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09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編號:DFA90192)的資助
【分類號】:G619.712
【參考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鄔友倩;內容分析的方法論視角新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畢業(yè)生追蹤調查課題組;安徽電大開放教育畢業(yè)生追蹤調查報告綜述[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2 畢磊;安徽電大開放教育畢業(yè)生追蹤調查訪談活動結果與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3 呂新萍;從知識、方法多元性看社會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4 張蕾;李偉明;;高水平中學生運動員培養(yǎng)新路探析——解讀清華大學“馬約翰”體育特長班辦學模式[J];安徽體育科技;2006年06期
5 劉新學;;心理學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6 錢銘怡;章曉云;黃崢;張智豐;聶晶;;大學生網(wǎng)絡關系依賴傾向量表(IRDI)的初步編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6期
7 呂新強;百年來學習理論的研究和發(fā)展[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8 常永才,孟雅君;中國比較教育研究方法的革新:文化人類學視角[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9 徐改;RUC式“生活歷史法”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10 張紅川,王耘;論定量與定性研究的結合問題及其對我國心理學研究的啟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玲;黃瀊飛;;大學英語課堂教師情感滲透的作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蔡煒;;論新時期小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yǎng)[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3 馬力;;在“方法”的岔路口徘徊——對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學解釋學思考[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秋衡;高等教育產(chǎn)業(yè)的特殊性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2 李善良;現(xiàn)代認知壓觀下的數(shù)學概念學習與教學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鄧鑄;問題解決的表征態(tài)理論與實證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賀寨平;農(nóng)村老年人社會支持網(wǎng)[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原;員工心理契約的結構及相關因素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6 何仲愷;體質與健康關系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1年
7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8 閻光才;識讀大學:組織文化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張遠增;高等教育評價方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10 郅庭瑾;為何而教[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文浩;非制式評量透視[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常亞慧;教學認識方式考察[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3 狄飛;幼兒英語浸入式教學的研究與實驗[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4 陳金龍;西北貧困地區(qū)小學校本師資培訓研究與實驗[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5 徐冰鷗;西北貧困地區(qū)農(nóng)村小學教師實踐知識的敘述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6 陳柏華;西北貧困地區(qū)小學校本管理的研究與實驗[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7 焦煒;課程行動研究探析[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8 張軍梅;漢族、回族高中生生涯發(fā)展特點及與學業(yè)成就關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9 沈暉;課堂教學中的機會均等——一種人種志的探索[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10 仇建平;珠海初中生學習觀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本乾;描述傳播內容特征 檢驗傳播研究假設──內容分析法簡介(下)[J];當代傳播;2000年01期
2 馬文峰;試析內容分析法在社科情報學中的應用[J];情報科學;2000年04期
3 任立肖,沙勇忠;網(wǎng)絡內容分析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5年05期
4 周黎明,邱均平;基于網(wǎng)絡的內容分析法[J];情報學報;2005年05期
5 楊壽青;公開政治軍事情報研究中的內容分析[J];情報雜志;1994年04期
6 張蕊,邱均平,周黎明;計算機輔助內容分析軟件進展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5年06期
7 成波;;情報學與傳播學基本理論問題及分支理論比較研究——以信息交流為軸線的探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6年02期
8 繆其浩;觀察國際圖書館學術前沿及其發(fā)展:內容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年03期
9 邱均平,鄒菲;關于內容分析法的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4年02期
10 黃曉斌;成波;;內容分析法在企業(yè)競爭情報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中貴;不可不教 不可多教——娗早期教育的適度[J];早期教育(教師版);1987年08期
2 任洪祥;要多讓嬰兒自由活動和獨立動動[J];幼兒教育;1988年03期
3 ;《早期教育》2000年要目[J];早期教育;2000年23期
4 楊寧;為什么劣幣會驅逐良幣[J];學前教育研究;2003年Z1期
5 秦俐;早熟的果實不甜美——從格塞爾的發(fā)展理論看當前早期教育問題[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6 王彩萍;早期教育與學習成績關系初探[J];學前教育;1994年04期
7 ;鈴木鎮(zhèn)一早期教育法[J];現(xiàn)代特殊教育;1995年04期
8 林菁;對當前早期教育的幾點思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9 閆立英,劉月娥;對91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效果的探討[J];臨床醫(yī)藥實踐雜志;2004年04期
10 陳云愷;談早期教育中的公平問題[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5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蓋笑松;"城鄉(xiāng)兒童入學準備狀況比較研究"課題組;;起點上的差距:城鄉(xiāng)幼兒入學準備水平的對比研究[A];2010年農(nóng)村教育高端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馬蕾;馬中星;;學習珠心算完全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和教育規(guī)律[A];中國珠算心算協(xié)會學術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省會“天價早期教育”惹眾議[N];河北日報;2003年
2 桂 娟;早期教育應以感知為主[N];河北日報;2004年
3 惠永 記者 趙廷榮;盤縣人口早期教育基地成立[N];六盤水日報;2009年
4 記者 李彥伶;早教市場亟待規(guī)范[N];各界導報;2009年
5 周念麗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早期教育是雙刃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金勇;質疑早期教育的內容[N];中國婦女報;2003年
7 章迪思 徐敏;莫讓早期教育“傷”孩子[N];解放日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丁雷;破解公益性早教“供不應求”難題[N];大連日報;2010年
9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教育部原副部長 韋鈺;制定早期教育政策必須依靠科學研究[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10 陳衍民 胡霞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qū)人口計生委;推進早期教育的實踐與探索[N];中國人口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曉芬;農(nóng)村混讀班早期教育現(xiàn)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嚴仲連;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之間[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柳倩;農(nóng)村學前兒童入學認知準備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裴小倩;全球化背景下有關中國學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巍;論早期素質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曉燕;加拿大原住民早期教育和保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瑩;早期教育機構教師的兒童學習觀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4 武瑋;早期學習標準背景下的幼兒教師準備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王成剛;腦科學視野中的兒童早期教育[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6 彭梅芳;我國幼兒早期教育市場特許經(jīng)營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7 王楠;央視《寶貝一家親》的早教理念傳播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張振平;幼兒園低幼兒童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金錦秀;武昌區(qū)幼兒園為社區(qū)兒童早期教育服務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索長清;城市弱勢群體子女早期教育現(xiàn)狀調查[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827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ejy/178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