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傳統(tǒng)游戲流失的原因分析
本文選題:游戲 切入點:鄉(xiāng)村傳統(tǒng)游戲 出處:《學前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摘要】:當前鄉(xiāng)村傳統(tǒng)游戲正在逐漸流失,這對鄉(xiāng)村文化的豐富以及兒童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都是極為不利的。導致鄉(xiāng)村傳統(tǒng)游戲流失的主要原因有學習與游戲的絕然對立、鄉(xiāng)村文化對城市的盲目趨同、現(xiàn)代科技對傳統(tǒng)游戲的擠壓,以及功利化的教育價值取向等。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ural traditional games are gradually losing, which is extremely disadvantageous to the enrichment of rural culture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body and mind.The main reasons leading to the loss of rural traditional games are the absolute opposition between learning and games, the blind convergence of rural culture to cities, the squeezing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raditional games, and the utilitarian educational value orientation.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基金】: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新課程改革十年研究”(批準號:DHA10025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613.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邊霞!210097;論兒童文化的基本特征[J];學前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2 黃紹文;卿麗蓉;;中國傳統(tǒng)兒童游戲觀探析[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6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湘平;全球化研究的人學轉(zhuǎn)向[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徐宗良;當代科技的特征及其價值取向[J];道德與文明;2004年04期
3 胡玉鴻;;“自然人”的社會與“自然人”的法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王仕國;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四個維度[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5 覃永毅;韋日平;;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技術(shù)責任主體探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6 宋曄;追問全球化與本土化背景下的中國教育[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7 李海星;天人合一:文明社會的理性追求[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8 胡天賦;;《憤怒的葡萄》:一部偉大的生態(tài)文學之作[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9 張之滄;新全球倫理觀[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04期
10 盧云軍,陳建東;全球倫理的建構(gòu)何以可能[J];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曄;校園倫理智慧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2 楊兆山;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時代價值——科技革命視野中人的解放問題探索[D];清華大學;2004年
3 孫萬懷;刑事法治的人道主義路徑[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4 丁海東;兒童精神:一種人文的表達[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燕;共生教育論綱[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袁宗金;回歸與拯救[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劉紅臻;知識經(jīng)濟與法制創(chuàng)新[D];吉林大學;2006年
8 白潔;鄂倫春族傳統(tǒng)游戲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9 王麗;藝術(shù)通感與兒童藝術(shù)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陳家起;體育教學的生命解讀[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旭東;現(xiàn)代西方文化的哲學反思與當前主導文化精神的確立[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2 胡偉;淺析國際政治中的道德因素[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1年
3 于冬青;幼兒園生成課程及實施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宋學紅;普世倫理及其道德教育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5 柳志紅;幼兒藝術(shù)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6 郭三保;科技人性化及其實現(xiàn)對策[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7 李卓;“安樂死”問題的法理學思考——從死亡權(quán)角度的考察[D];吉林大學;2004年
8 竇莉梅;試論跨國公司的倫理問題[D];新疆大學;2004年
9 張麗莉;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孫麗麗;幼兒教育對兒童生活的背離與回歸[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云南省幼兒教育工作會議提出新理念[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10年01期
2 黃志斌;;幼兒園環(huán)境建設(shè)淺議[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1998年06期
3 王勁松;;關(guān)于“幼兒創(chuàng)新素質(zhì)教育”的一些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04期
4 康丹;;讓幼兒園教學煥發(fā)生命的光彩[J];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5 張暉;;我國幼兒園教材發(fā)展的歷史回顧[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1年04期
6 劉世民;教育的價值取向與兒童中心論[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7 許靜;怎樣與不常見面的父母溝通[J];山東教育;2004年Z3期
8 李克勤;張曉輝;;學前教育價值研究綜述[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9 胡睿;趙鳳蘭;;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認識與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10 吳凡;;芬蘭幼兒園質(zhì)量評價簡介及啟示[J];山東教育;2010年1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童穎;;科學活動中大班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與實踐[A];探索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第十九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征集活動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揚州大學教科院 周鴻羽;有質(zhì)量的學前教育是啥樣[N];中國教育報;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倩;基于語言觀的幼兒語言教育價值取向的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267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ejy/1726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