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任北大校長時期的蔡元培 ——以學界交往為考察對象
發(fā)布時間:2021-01-17 17:59
蔡元培的許多友人和學生曾用“無所不容”來描述他,在人事復(fù)雜的社會活動中蔡元培確實是一位豁達雅量的人。他在一些重大事情的處理與決策上易于接受友人的意見,但是作為一名大學校長,蔡元培亦有不得已的苦衷,他必須處理好當時錯綜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偟膩碚f,無論是從事教育還是參與政治,蔡元培始終不失書生本色。蔡元培早年的交游對象主要是同窗鄉(xiāng)友和科舉同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之后,得以與新型知識分子群體(主要是歐美派)建立起廣泛的人際信任。他在文化上的兩代人之間發(fā)揮著連接作用,圍繞在他周圍的學界友人,方面對他產(chǎn)生著影響,同時諸多學界友人也在他的感召下陸續(xù)進入北大,推動了北大的現(xiàn)代化進程,但也產(chǎn)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如派系爭斗)。論文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蔡元培與北京大學的淵源以及出掌北京大學的經(jīng)過。蔡元培與北京大學早就有著頗深的淵源,蔡元培最終能夠出任北大校長,友人的舉薦與規(guī)勸以及當時有利的人際關(guān)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論文第二部分主要闡述了蔡元培初進北大,在人事聘任方面與陳獨秀的交往。兩人早年早有交往,加上友人的舉薦,使蔡元培“三顧茅廬”聘請陳獨秀為北大文科學長。兩人的交往與努力共同孕育了新北大,而由陳獨秀主辦的《新...
【文章來源】:浙江師范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導(dǎo)言
(一) 選題的緣由與意義
1. 選題緣由
2. 選題的意義
(二) 本研究文獻綜述
1. 蔡元培研究資料的搜集、整理與出版
2. 蔡元培傳記、年譜
3. 研究專著
4. 有關(guān)蔡元培與北京大學的關(guān)系研究
(三) 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
1. 研究內(nèi)容
2. 研究方法
(四) 概念界定
一、蔡元培初掌北大時的學界交往
(一) 蔡元培與北京大學的淵源
1. 從京師大學堂到北京大學
2. 出掌北大前的蔡元培與北大
(二) 1917年前后蔡元培與學界友人的交往
1. 教育總長范源濂為蔡元培出掌北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 湯爾和、馬敘倫等友人對蔡元培出掌北大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3. 有利的人際網(wǎng)絡(luò)促使蔡元培最終決定出掌北大
(三) 小結(jié)
二、蔡元培在人事聘任方面與陳獨秀的交往
(一) 蔡元培“三顧茅廬”誠聘陳獨秀
1. 蔡元培聘陳獨秀的前前后后
2. 蔡元培為陳獨秀造假學歷
3. 蔡元培與陳獨秀的故交
(二) 蔡元培與陳獨秀共同孕育新北大
1. 蔡元培賦權(quán)陳獨秀選聘人才
2. 陳獨秀對北大文科進行改革
3. 蔡、陳在北大共事的結(jié)束
(三) 小結(jié)
三、“五四”辭職事件中各方勢力對蔡元培的影響
(一) 蔡元培“引咎辭職”
(二) 湯爾和、沈尹默等各方勢力在驅(qū)彭挽蔡運動中的表現(xiàn)
1. “挽蔡”斗爭的經(jīng)過
2. 蔡元培的復(fù)職與蔣夢麟的“遣代”
(三) 各方勢力對辭職事件中的蔡元培的影響
1. 江蘇教育會
2. 以沈尹默為代表的章門弟子
3. 湯爾和、馬敘倫等浙籍人士
(四) 小結(jié)
四、蔡元培周圍的派系之爭
(一) 新舊之爭后章門弟子的崛起
(二) 教授治校后派系爭斗的發(fā)展
1. 沈尹默與蔡元培:教授治校的實行
2. 蔡元培周圍的派系之爭
3. 法日派和英美派的矛盾
(三) 復(fù)雜環(huán)境中蔡元培、胡適的默契共事
1. 蔡元培任命胡適為北大教務(wù)長
2. 校長與教務(wù)長的竭力合作、默契配合
(四) 小結(ji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蔡元培的“悖論”——中國近代大學的學術(shù)訴求及其困境[J]. 吳民祥.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10(03)
[2]章士釗在“女師大”風潮中的四則“佚文”[J]. 葛濤. 博覽群書. 2009(06)
[3]李慈銘與蔡元培[J]. 蔡彥. 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 2008(04)
[4]洪堡柏林大學改革與蔡元培北京大學改革的對比研究[J]. 陳偉. 理工高教研究. 2008(03)
[5]大學教授的學術(shù)生活空間——以蔡元培、胡適與顧頡剛為例[J]. 周勇.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07(02)
[6]蔡元培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角色再探討[J]. 崔志海. 史學月刊. 2006(01)
[7]民國學界的老輩[J]. 桑兵. 歷史研究. 2005(06)
[8]蔡元培整頓與改革北京大學的歷史經(jīng)驗[J]. 董寶良. 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
[9]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動機與行為——一種心理史學視野下的探討[J]. 胡志堅. 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 2005(02)
[10]蔡元培北大改革啟示[J]. 陳汝平.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 2004(04)
碩士論文
[1]洪堡德與蔡元培大學改革思想與實踐之比較[D]. 徐曉颯.河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83337
【文章來源】:浙江師范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導(dǎo)言
(一) 選題的緣由與意義
1. 選題緣由
2. 選題的意義
(二) 本研究文獻綜述
1. 蔡元培研究資料的搜集、整理與出版
2. 蔡元培傳記、年譜
3. 研究專著
4. 有關(guān)蔡元培與北京大學的關(guān)系研究
(三) 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
1. 研究內(nèi)容
2. 研究方法
(四) 概念界定
一、蔡元培初掌北大時的學界交往
(一) 蔡元培與北京大學的淵源
1. 從京師大學堂到北京大學
2. 出掌北大前的蔡元培與北大
(二) 1917年前后蔡元培與學界友人的交往
1. 教育總長范源濂為蔡元培出掌北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 湯爾和、馬敘倫等友人對蔡元培出掌北大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3. 有利的人際網(wǎng)絡(luò)促使蔡元培最終決定出掌北大
(三) 小結(jié)
二、蔡元培在人事聘任方面與陳獨秀的交往
(一) 蔡元培“三顧茅廬”誠聘陳獨秀
1. 蔡元培聘陳獨秀的前前后后
2. 蔡元培為陳獨秀造假學歷
3. 蔡元培與陳獨秀的故交
(二) 蔡元培與陳獨秀共同孕育新北大
1. 蔡元培賦權(quán)陳獨秀選聘人才
2. 陳獨秀對北大文科進行改革
3. 蔡、陳在北大共事的結(jié)束
(三) 小結(jié)
三、“五四”辭職事件中各方勢力對蔡元培的影響
(一) 蔡元培“引咎辭職”
(二) 湯爾和、沈尹默等各方勢力在驅(qū)彭挽蔡運動中的表現(xiàn)
1. “挽蔡”斗爭的經(jīng)過
2. 蔡元培的復(fù)職與蔣夢麟的“遣代”
(三) 各方勢力對辭職事件中的蔡元培的影響
1. 江蘇教育會
2. 以沈尹默為代表的章門弟子
3. 湯爾和、馬敘倫等浙籍人士
(四) 小結(jié)
四、蔡元培周圍的派系之爭
(一) 新舊之爭后章門弟子的崛起
(二) 教授治校后派系爭斗的發(fā)展
1. 沈尹默與蔡元培:教授治校的實行
2. 蔡元培周圍的派系之爭
3. 法日派和英美派的矛盾
(三) 復(fù)雜環(huán)境中蔡元培、胡適的默契共事
1. 蔡元培任命胡適為北大教務(wù)長
2. 校長與教務(wù)長的竭力合作、默契配合
(四) 小結(ji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蔡元培的“悖論”——中國近代大學的學術(shù)訴求及其困境[J]. 吳民祥.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10(03)
[2]章士釗在“女師大”風潮中的四則“佚文”[J]. 葛濤. 博覽群書. 2009(06)
[3]李慈銘與蔡元培[J]. 蔡彥. 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 2008(04)
[4]洪堡柏林大學改革與蔡元培北京大學改革的對比研究[J]. 陳偉. 理工高教研究. 2008(03)
[5]大學教授的學術(shù)生活空間——以蔡元培、胡適與顧頡剛為例[J]. 周勇.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07(02)
[6]蔡元培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角色再探討[J]. 崔志海. 史學月刊. 2006(01)
[7]民國學界的老輩[J]. 桑兵. 歷史研究. 2005(06)
[8]蔡元培整頓與改革北京大學的歷史經(jīng)驗[J]. 董寶良. 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
[9]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動機與行為——一種心理史學視野下的探討[J]. 胡志堅. 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 2005(02)
[10]蔡元培北大改革啟示[J]. 陳汝平.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 2004(04)
碩士論文
[1]洪堡德與蔡元培大學改革思想與實踐之比較[D]. 徐曉颯.河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833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9833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