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鬧”到“傳緋聞”——論自發(fā)性異性交往游戲在女生自我發(fā)展中的作用及其教育啟示
本文選題:異性交往游戲 + 女生 ; 參考:《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摘要】:從女生自我發(fā)展的角度對3~12年級學生自發(fā)性異性交往游戲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打鬧"、"俘虜"、"連環(huán)反擊"、"傳緋聞"等形式各樣的游戲,對不同年級女生自我發(fā)展產(chǎn)生的影響和作用各異。研究結果對學校道德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心理學依據(jù)。
[Abstract]:From the angle of girls' self-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ontaneous heterosexual communication games of Grade 12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arious kinds of games, such as "play", "captive", "serial counterattack", "gossip" and so on,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self-development of girls in different grades. The results provide psycholog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政治理論部;
【分類號】:G47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高亞兵,駱伯巍;論青少年兒童性教育的誤區(qū)[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2 王磊;青少年異性交往心理問題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4年04期
3 馬川;李曉文;;性別同一性的形成及研究角度發(fā)展[J];心理科學;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吉;當前青少年性教育問題省思[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4年04期
2 馬福全;;大學生戀愛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年09期
3 馮新平;青少年的“性”問題及其性教育[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4 鄭友富,俞國良;國外兒童性教育對我國學校教育的啟示[J];教育科學研究;2002年07期
5 李鷹;;中學生異性交往的現(xiàn)狀及心理特點[J];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6 范豐慧,史慧穎;論我國性教育的取向[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7 蘇紅,任永梅;對我國性教育的歷史追溯、比較分析及其反思[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5期
8 王磊,張大均;青少年異性交往的心理功能存在問題及研究現(xiàn)狀[J];青年探索;2002年05期
9 胡學軍;青春期性教育應注意的問題[J];生物學通報;2003年10期
10 孔璐,趙進順,孫桂菊,張立英,歐超燕;長春市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現(xiàn)況[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3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向東;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磊;青少年異性交往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謝妮;學前兒童性教育實施現(xiàn)狀、滯后原因及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張悅紅;學校伴隨式性教育的理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5 袁瀅;青少年學生性道德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楊宗仁;蘭州市初中學生性教育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李美英;大學生性問題的社會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楊揚;中學生性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程璐;中學生物教學中的性教育問題[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冷劍麗;瑞典中學性教育的實踐及啟示[D];西南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張大均;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全心理素質[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1期
2 高亞兵,駱伯巍;論青少年兒童性教育的誤區(qū)[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中學生性生理、性心理發(fā)展及其相關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1996年05期
4 吳晶,龔海梅,謝作燦,丁潔;青春期學生異性交往心理與行為特征研究[J];心理科學;2002年03期
5 郭金山;西方心理學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學進展;2003年02期
6 范珍桃,方富熹;兒童性別恒常性發(fā)展[J];心理科學進展;200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笑笑;;“他”,還是“她”?[J];初中生世界;2011年Z6期
2 ;活力女生的保健秘密——生理期健康保養(yǎng),讓你BEAUTY UP UP![J];男生女生(銀版);2004年04期
3 臥松;;男生的時間管理能力不及女生?[J];黃金時代(學生族);2006年12期
4 艾子;;女生,警惕“纖體”陷阱[J];黃金時代(學生族);2006年05期
5 雅莉;;你的青春,你的“假想情人”[J];黃金時代(學生族);2006年10期
6 方素明;;職高女生的性心理困惑及疏導策略[J];大眾心理學;2007年03期
7 張艷霞;;該忘記的和該記住的[J];北京教育(普教);2011年07期
8 曾滿玲;;要不要這“窗外”[J];大眾心理學;2007年10期
9 張幫群;;誰來關注我們蘇醒的青春期[J];大眾心理學;2009年05期
10 孺子牛;;叫“大姨媽”改天來,行嗎?[J];黃金時代(學生族);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傳鋒;;農村中學女生的自我意識特點及其個性化教育[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2 周維潔;;紅杏枝頭春意鬧——如何有效激發(fā)和增強女生學習自信心[A];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中期研究報告論文集[C];2004年
3 胡義秋;彭萍;王祚亮;;對5214名大學新生的心理素質調查及成因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4 韓萍;;一則對“青春期暗戀心理”的引導手記[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5 鄭愛民;潘熹春;;男女醫(yī)學生人格特征的比較研究[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6 程軍;;宣泄與健康——淺談班主任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導作用[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7 楊學;范麗華;;青春期異性交往研究報告[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8 楊麗芳;;小議女生心理輔導中的體態(tài)語[A];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中期研究報告論文集[C];2004年
9 吳國安;;對體育、文、理專業(yè)學生長時記憶力的探討[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10 張文新;;父母教育方式與青少年自尊關系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金璐 王健 邵佩玲;男生女生(上)[N];金華日報;2010年
2 撰稿 王健 邵佩玲 金璐;男生·女生(下)[N];金華日報;2010年
3 徐陽春 記者 崔志強;又有17名貧困女生獲入學資助[N];哈爾濱日報;2010年
4 鄭宏坤 記者 崔志強;70名貧困女生全部得到入學資助[N];哈爾濱日報;2010年
5 趙向南 楊繼興;代縣16名特困女生受資助[N];山西日報;2003年
6 李 茂;全球師資緊缺 女生全面趕超男生[N];中國教師報;2003年
7 記者 陳會君 實習生 朱志葉 張海燕;“男孩危機”說明什么[N];湖北日報;2010年
8 張富英;不準女生留長發(fā)折射教育缺乏美育觀念[N];貴陽日報;2007年
9 芮彭年;關注男生[N];文匯報;2004年
10 ;和女生挨著坐,,男生的表現(xiàn)會好些[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馬嶸;不同運動方式和情境對大學生社會性體格焦慮影響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周琰;大學生認識信念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馬慶霞;青少年恐懼情緒及調節(jié)發(fā)展的fMRI和EEG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4 白瓊英;青少年心理理論的發(fā)展及其馬基雅維里主義信仰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1年
5 陳亮;青少年早期的同伴侵害:發(fā)展軌跡、相關因素及性別差異[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顏秀娜;影響高中女生數(shù)學成績的心理因素及對策探討[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2 胡冬蓮;潛在課程性別傾向對女生性別自信的影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3 陳曉燕;職業(yè)學校女生欺負問題的現(xiàn)狀及其與性別角色認同的相關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陳雨亭;隱蔽課程中性別不平等的社會學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5 鄭婕;女大學生行為心理與高校外部空間設計相關性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6 李濤;大連城市漢族學生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變化趨勢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縱瑞雪;男女大學生職業(yè)選擇心理源動力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肖蕾;從性別平等的視角看師生互動[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萬姿秀;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情緒的問卷編制和現(xiàn)狀調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宇;對東北師大附中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及教育對策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806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880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