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兒童人際交往專題的教案設計
本文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兒童人際交往專題的教案設計
更多相關文章: 小學高年級 人際交往 教案設計 現(xiàn)實療法
【摘要】:小學階段是兒童人際關系形成的關鍵階段。對于小學生來說,同伴關系、親子關系以及師生關系所構(gòu)成的社會交往體系對兒童的發(fā)展產(chǎn)生著巨大的影響和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小學兒童的思維獨立性和批判性的不斷增長,小學高年級的兒童人際關系面臨著挑戰(zhàn)。如何幫助他們面對這些挑戰(zhàn),克服在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的各種適應不良的危機,更好的發(fā)展人際交往技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由于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的時間較短,課程本身不成熟,心理健康課程的實施往往只是建立在一些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上,缺少對相應理論的深度挖掘,而現(xiàn)當代心理學流派眾多,也給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的理論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困難。鑒于此,本文從人際交往理論的各個學說的簡要分析入手,結(jié)合對小學高年級人際交往專題有指導價值且具有可行性的理論—現(xiàn)實療法(Reality Therapy),完成整個專題的教案設計。 本文的創(chuàng)新在于把國外心理咨詢和教育相關的理論和技術(shù)應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來,從美國教育的成功范式取與我國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適應的部分,將選擇理論這一新穎的簡單有效的理論與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相結(jié)合,尋求課程設計新的突破。 本文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首先闡述了選題的意義,然后對研究對象進行了概念的界定,最后對小學兒童階段人際關系的三個主要方面:同伴關系、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文獻綜述,進行小學高年級兒童的基本學生人際交往情況分析,作為教案設計的現(xiàn)實依據(jù)。 第二部分是教案設計的理論基礎,本文從人際交往理論的人際需要理論、自我旱現(xiàn)理論、社會交換理論的簡要分析入手,介紹了現(xiàn)實療法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并對現(xiàn)實療法應用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可行性分析。 第三部分是針對小學高年級兒童人際交往的教案設計,分為四個主要的課時,教案主題分別是自我的認知和表達、我們的班集體、親子溝通、師生交往。教案設計初稿確定之后進行教案實施,通過學生課堂反應情況和教師組評課對教案進行修改,完成整個專題的教案設計,結(jié)合教案實施過程對教案設計進行分析。 最后對教案的設計進行反思,尋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設計的方法要點,為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心理健康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人際交往 教案設計 現(xiàn)實療法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導論10-15
- 1.1 論文選題的理由和意義10-11
- 1.2 概念界定11-12
- 1.2.1 人際交往11-12
- 1.2.2 人際關系12
- 1.2.3 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12
- 1.3 兒童人際關系的發(fā)展特點12-15
- 1.3.1 兒童的同伴關系12-14
- 1.3.2 兒童的親子關系14-15
- 2 教案設計的理論基礎15-23
- 2.1 人際關系建立的基本理論15-18
- 2.1.1 人際需要的三維理論15-16
- 2.1.2 自我呈現(xiàn)理論16-17
- 2.1.3 社會交換理論17-18
- 2.2 現(xiàn)實療法18-23
- 2.2.1 選擇理論18-19
- 2.2.2 責任感——與德育目標一致19-20
- 2.2.3 失敗和挫折的意義——以勝任感為基礎的班級20-21
- 2.2.4 選擇理論適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可行性分析21-23
- 3 教案設計23-39
- 3.1 第一節(jié)自我認知與表達23-28
- 3.1.1 設計理念23
- 3.1.2 活動目標23
- 3.1.3 活動準備23
- 3.1.4 活動過程23-25
- 3.1.5 教學評價與反思25-28
- 3.2 第二節(jié) 同伴關系28-32
- 3.2.1 設計理念28
- 3.2.2 活動目標28
- 3.2.3 活動準備28
- 3.2.4 活動過程28-29
- 3.2.5 教學反思29-32
- 3.3 第三節(jié) 親子溝通32-36
- 3.3.1 設計理念32
- 3.3.2 活動目的32
- 3.3.3 活動準備32
- 3.3.4 活動過程32-34
- 3.3.5 教學反思34-36
- 3.4 第四節(jié)師生交往36-39
- 3.4.1 設計理念36
- 3.4.2 活動目標36
- 3.4.3 教學準備36
- 3.4.4 活動過程36-38
- 3.4.5 教學評價與反思38-39
- 4 反思39-44
- 4.1 教案設計的總體反思39-41
- 4.1.1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的評價39-40
- 4.1.2 選擇理論在小學教育中的滲透40-41
- 4.2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設計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41-44
- 4.2.1 活動的選擇和引導41
- 4.2.2 課堂氣氛的控制41-43
- 4.2.3 對每一個孩子的關注——分享階段的處理43-44
- 注釋44-46
- 參考文獻46-48
- 后記48-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盛華,宋振韶;當代青少年同輩交往的影響機制及其引導[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2 陳衍;陳新宇;;親子關系研究進展[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3 汪新建;行為選擇與責任——格萊瑟之現(xiàn)實療法評析[J];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03期
4 余祖?zhèn)?現(xiàn)實療法探微[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3期
5 岳敏;;表演:心智與身體中社會秩序何以可能——試析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6 周梅;李桂平;;人際互動中的戲劇理論——解讀《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0年12期
7 賀金波,黎少游;一種基于改善人際關系的心理咨詢理論和方法——現(xiàn)實治療和選擇理論述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5期
8 游隆信;陸建身;;構(gòu)建滿足學生需要的選擇性課堂——選擇理論及其對課堂教學的指導[J];教學與管理;2008年12期
9 楊繼平;3—6年級小學生師生關系調(diào)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年11期
10 佟麗君;論霍曼斯的人際交往理論[J];求是學刊;1997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趙海鈞;小學4年級兒童的同伴交往歸因及歸因訓練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劉小群;小學高年級兒童親子依戀與欺負行為的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陳義明;初中生人際交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5937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9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