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象學是現象學的嗎
本文關鍵詞:教育現象學是現象學的嗎
更多相關文章: 現象學教育學 教育現象學 現象學方法 教育系統 教育現象
【摘要】:教育現象學有兩種涵義,一種是現象學教育學,它是現象學方法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這類研究試圖通過現象學還原和現象學直觀的方法研究教育實踐中的個體體驗,解釋其中的本質意義。我們通過分析現象學方法自身的缺陷,論證了現象學教育學研究不可能是現象學的。教育實踐需要另一種涵義的教育現象學,它是一門以教育系統為研究對象,以教育現象為研究內容的科學。這里教育系統被定義為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多個主體之間的信息流動網絡;教育現象被界定為教育系統內部的信息流及其整體效應。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
【關鍵詞】: 現象學教育學 教育現象學 現象學方法 教育系統 教育現象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近幾年,隨著現象學思潮在教育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廣泛,有關教育現象學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澳壳皩W界有言必稱現象學的傾向”。(高偉,2007)可是學界很早就認為教育理論的研究對象就是教育現象,緣何至今才有所謂的教育現象學呢?教育現象學是一種什么研究?它又是一種什么學問?現象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張亮;阿多諾對胡塞爾現象學的馬克思主義解讀[J];哲學研究;2005年02期
2 高拂曉;;感性與理性之間——德國古典美學中的音樂美學之思[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常君睿;;論大學生的審美個性及其培養(yǎng)——康德美學思想的啟示[A];特色·個性·人才強國戰(zhàn)略——2004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云奔;教學公平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徐志宏;馬克思科學觀初探[D];復旦大學;2005年
3 龐振超;1949~1998中國大學人文學科變革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4 鄧永芳;文化現代性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5 馮青來;文化與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陳全黎;現代性的美學話語:批判理論與實踐美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韓強;法律因果關系理論學說史述評[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8 孫慶斌;勒維納斯的他者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9 王立國;基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教師素質標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康偉;師生主體間性理論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陳靜;中西方古代城市極域空間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2 魏景;現象學給教師帶來了什么[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繼紅;哥白尼式革命的真正完成[D];黑龍江大學;2007年
4 白臣;康德責任論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新士;康德權利法哲學思想解讀及其實踐困境和理論意義淺析[D];湘潭大學;2007年
6 鄒天蘭;作為基本美學范疇的“幽默”[D];廈門大學;2007年
7 王增福;論康德的先驗幻相理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井祥貴;日照市農村普高教師生存狀況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劉海;生存困境與審美突圍[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朱光明;范梅南現象學教育學思想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高偉;論現象學引入教育哲學視野之意義[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3 文雪,劉劍玲;教育學在什么意義上不是科學[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07期
4 蔡春;易凌云;;論教師的生活體驗寫作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5 高偉;教育現象學:問題與啟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6 朱光明;陳向明;;理解教育現象學的研究方法[J];外國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7 楊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現象學教育學解讀[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8 張濟洲;;論教育“敘事研究”的科學性——兼與許錫良同志商榷[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寧紅 ,鐘亞妮;現象學教育學關于教育的主要觀點[J];早期教育;2002年11期
2 舒艷;;現象學教育學運用于教育實踐述評[J];考試周刊;2008年27期
3 寧虹,鐘亞妮;現象學教育學探析[J];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4 楊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現象學教育學解讀[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5 黎瓊鋒;;試論回歸生活的教育學——馬克斯·范梅南現象學教育學及其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06年03期
6 于婕;;教育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李樹英博士談教育現象學的價值[J];教育;2006年07期
7 張小菲;;生活體驗研究的涵義、特點與實踐路徑——范梅南教育現象學研究方法之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朱光明;范梅南現象學教育學思想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9 劉徽;;現象學研究:探索教育的新途徑——讀馬克斯·范梅南的《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J];現代教學;2006年09期
10 魏景;;教育:喚起沉睡的心靈[J];教育文匯;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記者張春海;構建立足實踐的現象學教育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萍;教育現象學方法及其應用[D];河南大學;2010年
2 蔣開君;范梅南現象學教育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徐輝富;教育研究的現象學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忠琴;教育學現象學視閾下的家庭教育[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曉征;現象學教育學視域下高師公共教育學教學現狀及對策探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余慶;現象學教育學視域中的教學語言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沈卉子;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意義向度[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5 楊東亞;范梅南教育智慧思想研究[D];徐州師范大學;2008年
6 馬寒榮;現象學教育學啟示下的教師教育智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蔡芳;現象學教育學視野下的知識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8 劉潔;現象學教育學[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穎;教學假象初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10 申夜靈;課程批評探析[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5464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4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