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改革趨同的國際比較
【文章目錄】:
一、刺激教育改革的因素
(一) 經(jīng)濟、技術與社會因素
(二) 由政府決定的因素
(三) 國際比較與調查
二、改革的共同領域
(一) 目的和優(yōu)先權
(二) 管理
(三) 結構
(四) 課程
(五) 教學方法
(六) 教學材料
(七) 評價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瀾;;深入到教育熱點背后[J];中國教育學刊;2009年07期
2 李希貴;;2010年教育關注什么?[J];教育;2010年09期
3 郭影;;成龍成鳳:精英式教育的誤區(qū)[J];江西教育;2011年25期
4 于宗信;;淺談學校管理的人性化[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10年06期
5 金鈞;;教育中“勤奮的懈怠”[J];教書育人;2011年10期
6 李傳栴;質疑“父母最知兒女心”[J];班主任;2004年03期
7 諶啟標;國外學校管理變革的理念與實踐[J];基礎教育參考;2005年02期
8 于鴻博;試析外國占領軍對戰(zhàn)后東西德教育重建的影響[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9 ;外國領導人論教育[J];上海教育;2006年Z1期
10 楊堅良;勇于開拓,走出教育改革的新路子——湛江農(nóng)業(yè)機械學校從困境中崛起的道路[J];現(xiàn)代哲學;199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俐蓉;信息技術與學校教育關系的反思與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盧寧;戰(zhàn)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鐘以俊;美學視野中的學校教育及其變革[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李家成;關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5 姜月;遮蔽與解蔽[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謝翌;教師信念:學校教育中的“幽靈”[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周建高;日本終身學習的理論與實踐[D];南開大學;2009年
8 陳霞;基于課程標準的教育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田道勇;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胡玉萍;教育文化與學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海杰;論梁漱溟的教育思想[D];河南大學;2006年
2 李成增;張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3 秦臻;比較視閾中的我國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4 賀娟;鄧小平教育公平思想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5 方濤;大專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課程改革的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6 戴林;新世紀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學;2008年
7 王亞波;論我國經(jīng)濟轉型期教育體制改革的滯后效應[D];吉林大學;2005年
8 郝真鳴;新世紀高校教學園區(qū)環(huán)境建設特色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9 楊可心;關于職業(yè)學校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10 宋云娟;文科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875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88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