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象學之于教育學的根本意義——追尋教育學成其為“學”的“明見性”依據(jù)
本文關(guān)鍵詞: 現(xiàn)象學 教育學 “明見性” 意識 “本質(zhì)直觀” 出處:《學習與探索》2011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如果說現(xiàn)象學是在研究和探討"認識何以可能"的理論問題,那么,教育學則是要探索如何讓"認識"在學生的內(nèi)心之中真正得以"發(fā)生"的問題。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哲學的基本問題同時也是教育學的基本問題。現(xiàn)象學關(guān)于哲學基本問題的探討,可以成為教育學成其為"學"的重要理論依據(jù),F(xiàn)象學對于"認識何以可能"的"明見性"追問,實質(zhì)上意味著一種接近問題的根本方式的轉(zhuǎn)變,即排除一切中介的因素和任何抽象的概念、空洞的原則而以直觀到的、具有意向構(gòu)成性的純粹意識作為認識得以發(fā)生的原初動力和前提。現(xiàn)象學強調(diào)"回到事情本身"的態(tài)度和方式,為我們重新理解教育與教育學展開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Abstract]:If phenomenology is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theory of "how understanding is possible", then. Pedagogy is to explore how to let "cognition" in the students' hearts can really "happen". In this sens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basic problem of philosophy is also the basic problem of pedagogy. It can becom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pedagogy to become a "study". In fact, it means a change in the fundamental way of approaching the problem. That is to exclude all intermediary factors and any abstract concepts, empty principles and intuitive. Pure consciousness with intention constitution is the original motive force and premise of cognition. Phenomenology emphasizes the attitude and way of "going back to the matter itself". It opens up a new possibility for us to understand education and pedagogy.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后流動站;
【分類號】:G40-06
【正文快照】: 提到現(xiàn)象學,人們也許會覺得它是一些深奧難懂的哲學理論,在日常思維中哲學思考往往被看成是遠離人們現(xiàn)實生活之外的抽象思辨活動,是哲學家們在其頭腦中建構(gòu)起來的一些抽象概念和理念體系,而教育則是每一位教師日常工作中具體而瑣碎的實踐活動。于是,每當提到“現(xiàn)象學教育學”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倪梁康;現(xiàn)象學運動的基本意義——紀念現(xiàn)象學運動一百周年[J];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徐湘;;“教育就是教育”的現(xiàn)象學闡釋[J];中國教育學刊;2007年11期
2 李君;;現(xiàn)象學教育學淺述[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蔣茵;從現(xiàn)象學到智慧教育學——范梅南教育思想探微[J];臺州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金璇;;從現(xiàn)象學的角度來理解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關(guān)系[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11期
5 常秀芹;王樹恩;;“現(xiàn)象學—解釋學”視野中的教師角色[J];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2008年25期
6 許慶紅;;現(xiàn)象學對學科教學論的意義[J];保山師專學報;2006年04期
7 朱曉宏;;經(jīng)驗、體驗與公共教育學——現(xiàn)象學視野中的高師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J];教師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8 李藝;范文貴;;從現(xiàn)象學聯(lián)想到對話[J];青年教師學報;2007年05期
9 張文彬;;現(xiàn)象學視角下的德育工作反思[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8年01期
10 吳敏;;對教育現(xiàn)象本質(zhì)的深思——論教育反思的指向[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09年1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戴大明;;“格物”新釋及其教育學啟示[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教育學方法論是什么?[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蘇思慧;;右腦與直觀性原則[A];廣西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廣西高教研究》創(chuàng)刊十周年(1985-1995)論文選集[C];1996年
4 趙軍;;西方教育哲學是如何講述的——歷史的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張楚廷;;新世紀:教育與人[A];回顧與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論文集[C];2003年
6 李向陽;;陶行知論教學與現(xiàn)行教學論[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88年
7 鄭尚武;;教育學與教育技術(shù)學基本觀念的系統(tǒng)分析[A];中國教育技術(shù)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王紅;;論中國近代教育文獻的基本特征[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遲艷杰;;范壽康教育哲學思想評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姚家群;;赫爾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異同說[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亦敏;“生活世界”的教育學[N];中華讀書報;2007年
2 李龍;從窮人經(jīng)濟學到窮人教育學[N];廣州日報;2007年
3 耿銀平;為珠海的“窮人教育學”叫好[N];珠海特區(qū)報;2007年
4 畢詩成;“窮人教育學”是認識社會公平的一把鑰匙[N];解放日報;2007年
5 王兆t,
本文編號:14690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46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