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教學思想之學術(shù)史:一個不容忽視的研究主題
[Abstract]: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ought, which is formed in the specific cultural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 has rich connotation and strong systematicness. The study of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ought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thought and academic itself, and it is also the practical need to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urrent teaching reform.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formation of teaching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cultivate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綿陽師范學院;
【分類號】:G42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三定;學術(shù)史:“研究之研究”——兼評北京大學出版社“學術(shù)史叢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2 王鑒;安富海;;教學論學科建設(shè)30年[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年01期
3 吳康寧;“有意義的”教育思想從何而來——由教育學界“尊奉”西方話語的現(xiàn)象引發(fā)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4 于述勝;畢苑;婁岙菲;張小麗;;從教育學史到教育學術(shù)史[J];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5 楊啟亮;;釋放本土教學思想的生命力[J];課程·教材·教法;2011年02期
6 楊啟亮;儒、墨、道教學傳統(tǒng)比較及其對現(xiàn)代教學的啟示[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7 馮建軍;教育理論的“失語”與原創(chuàng)性訴求[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8 張?zhí)烀?;1980年以來我國教學理論本土化研究:回顧、問題與展望[J];課程.教材.教法;2014年01期
9 郭戈;;我國的樂學思想傳統(tǒng)[J];課程.教材.教法;2014年05期
10 祝新華;廖先;;PISA2009閱讀評估的最新發(fā)展:評價與借鑒[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瑋;試論現(xiàn)代英語教學研究方式的轉(zhuǎn)變[J];安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程天君;;中國教育社會學“學科論”百年概要[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年04期
3 王美君;;1999—2009年間墨子教育思想研究綜述[J];濱州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楊潔;莫瑞柏;;我國21世紀以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關(guān)系研究綜述[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年02期
5 楊先梅,楊先花;“教育學中國化”研究的思維方式問題[J];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6 孫華軍;楊先梅;楊先花;;“教育學中國化”路在何方——用鄧小平理論來指導思維方式的革新問題[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7 王智祥,向曉春,余志祥;抗大精神對新時期中國高等教育的啟示[J];重慶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2期
8 楊濤;;成人教育研究的制約因素與化解策略[J];成人教育;2009年06期
9 朱成科;重塑唯物辯證法精神:原創(chuàng)性教育研究的思維向度[J];東北師大學報;2004年05期
10 朱成科;;分化與整合:論中國教育學的學科范式[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包丹丹;;試論口述史何以應(yīng)用到教育學術(shù)史中[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王潔;李藝;;孔墨教學思想之異同及其現(xiàn)代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吳亮奎;;課程與教學變革背景下老子哲學的教學論解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張有德;宋曉平;;儒家教學觀與我國數(shù)學教學[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吳廷俊;張振亭;;新時期中國新聞傳播研究透視[A];新聞學論集(第21輯)——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特輯[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志剛;語文教育文化傳播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道麟;美學視野下的語文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教學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天平;追尋完整的人[D];西南大學;2011年
5 張姝;論教師的文化覺醒及其教學實現(xiàn)[D];西南大學;2011年
6 高文君;中學數(shù)學課堂探究水平的構(gòu)建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師震;論自我意識自覺的機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D];上海大學;2011年
8 賀耀萱;建筑更新領(lǐng)域?qū)W術(shù)研究發(fā)展歷程及其前景探析[D];天津大學;2011年
9 朱成科;生成論哲學視閾中的現(xiàn)實教育“道路”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海波;教育問題的前提批判[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堅;福州市城區(qū)小學教學質(zhì)量管理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2 胡宗艷;幼兒藝術(shù)教育互動教學模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谷唱;小學初任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張璐琳;動搖的基礎(chǔ):哲學對教學論研究的作用趨勢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田利召;近代教育均衡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許中華;后教學法視角下的教師個人理論構(gòu)建[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7 柳林英;上海市初中語文教師備課資源使用情況調(diào)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黃林;我國傳統(tǒng)教學主體理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黃明銳;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對當代學校音樂教育的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于守任;成仿吾教育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容中逵,劉要悟;民族化、本土化還是國際化、全球化——論當前我國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參照系問題[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2 魯潔;應(yīng)對全球化:提升文化自覺[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3 王策三;教學論學科發(fā)展三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05期
4 項賢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與本土生長——從比較教育學的角度觀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5 李姍姍;于偉;;本土化信念:我國教育理論本土化之前提性動因[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6 董琦;德國PISA測試結(jié)果及其引發(fā)的反思[J];德國研究;2003年01期
7 汪丁丁;講故事的邏輯[J];讀書;1997年10期
8 李猛;大學改革與學術(shù)傳統(tǒng)[J];讀書;2004年01期
9 李春青;論儒學體系中的“樂”范疇[J];廣東社會科學;1996年03期
10 王鑒;安富海;;提高博士生培養(yǎng)質(zhì)量 加強教育學學科建設(shè)——“全國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單位學科建設(shè)高層論壇”會議綜述[J];當代教育與文化;2009年0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演講人 方爾加;[N];光明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教學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旭;我國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繼承與轉(zhuǎn)變[J];大理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0期
2 ;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精華和弊端[J];寧夏教育;1986年05期
3 鐘楊;儒家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三大特點[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9期
4 文育林;轉(zhuǎn)變舊的傳統(tǒng)教學思想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1983年01期
5 周永功;;傳統(tǒng)教學思想和課堂結(jié)構(gòu)的表現(xiàn)與弊端[J];教育理論與實踐;1986年05期
6 劉國輝;王海龍;;課改新理念與傳統(tǒng)教學思想之傳承關(guān)系[J];內(nèi)蒙古教育;2007年08期
7 ;何為傳統(tǒng)教學思想[J];寧夏教育;1986年05期
8 丁酉成;;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三大弊病[J];教育理論與實踐;1986年04期
9 包楓樺;;論“板塊三串”教學思想與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相互滲透[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上旬);2014年03期
10 喬立文;;鼓勵學生“挑刺兒”[J];師范教育;1986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勾成勝;;“自主——引導——探究”教學模式的一點思考[A];2013年6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2 王明新;;培養(yǎng)學生閱讀歷史能力之我見[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本文編號:24857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485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