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舞項目在北京市八里莊學區(qū)推廣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排舞項目在北京市八里莊學區(qū)推廣的研究
【摘要】:近年來,隨著體育運動在學校的全方面的開展,排舞運動也開始成為一種新興的運動項目被多數(shù)學校引入。體育教學則是學校能否順利開展體育活動的一個主要因素。小學期間是學生對一些新的體育運動概念初步了解的階段,因此本文通過對八里莊學區(qū)9所小學排舞的推廣情況做實地調查,分析八里莊學區(qū)排舞項目的開展情況,探究排舞項目在推廣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這樣不僅可以更好的促進八里莊學區(qū)各個學校排舞項目的推廣,同時也為排舞項目在北京市其他小學的推廣提供一些理論參考,促進小學排舞項目的發(fā)展。本文以北京市八里莊學區(qū)排舞項目的推廣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共發(fā)放學生問卷360份,教練員問卷18份,對北京市八里莊學區(qū)參與排舞項目推廣的教練員和學生進行調查,對北京市八里莊學區(qū)的體育教師進行訪談,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北京市八里莊學區(qū)各小學均推廣了排舞這項運動,但是,多數(shù)學校均以課外活動的形式進行推廣,并沒有把排舞引入正常的體育課堂的教學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排舞項目在各學校的推廣。2、北京市八里莊學區(qū)學生學習排舞項目的女生人數(shù)多于男生人數(shù),學生參與排舞的動機也各不相同。排舞項目在各學校的推廣效果也比較好,對學生身體和心理健康發(fā)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3、北京市八里莊學區(qū)排舞教練員的綜合素質雖然較好,但是,缺乏排舞專業(yè)的教練員,教練員的等級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學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4、排舞項目雖然教學手段多樣化但是教學內容單一,場地器材的缺乏等問題直接阻礙了排舞項目在各學校更好的推廣。5、雖然學生學習排舞積極性較高,但是由于比賽少,學生無法將自己所學的東西進行展示,造成部分學生失去學習排舞的興趣。
【關鍵詞】:排舞 小學 推廣
【學位授予單位】:首都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23.8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1 前言7-14
- 1.1 選題依據(jù)7
-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7-8
- 1.2.1 研究目的7
- 1.2.2 研究意義7-8
- 1.3 研究任務8
- 1.4 文獻綜述8-14
- 1.4.1 排舞的起源8-9
- 1.4.2 排舞概念的界定9
- 1.4.3 排舞項目的特點9-10
- 1.4.4 關于排舞課程開展的可行性的研究10-11
- 1.4.5 關于排舞項目發(fā)展現(xiàn)狀的研究11-13
- 1.4.6 排舞項目推廣的意義及發(fā)展前景13-14
- 2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14-16
- 2.1 研究對象14
- 2.2 研究方法14-16
- 2.2.1 文獻資料法14
- 2.2.2 問卷調查法14-15
- 2.2.3 訪談法15-16
- 2.2.4 邏輯分析法16
- 2.2.5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16
- 3 研究結果與分析16-38
- 3.1 排舞項目推廣的背景分析16-17
- 3.1.1 排舞項目推廣的參與人群16
- 3.1.2 排舞項目推廣的賽事背景16-17
- 3.2 北京市八里莊學區(qū)排舞項目推廣情況的調查研究17-34
- 3.2.1 北京市八里莊學區(qū)排舞項目推廣過程中教練員及教學情況的分析17-25
- 3.2.2 北京市八里莊學區(qū)排舞項目推廣過程中學生及學習情況的分析25-31
- 3.2.3 排舞項目推廣過程中學生對教練員教學情況滿意度的分析31-33
- 3.2.4 北京市八里莊學區(qū)排舞項目推廣形式的分析33
- 3.2.5 北京市八里莊學區(qū)排舞項目推廣設施的分析33-34
- 3.3 排舞項目在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的分析34-37
- 3.3.1 排舞項目在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34-35
- 3.3.2 影響排舞項目在北京市八里莊學區(qū)各學校推廣的因素35-37
- 3.4 排舞項目的推廣策略37-38
- 3.4.1 引進統(tǒng)一教材,,將排舞納入體育課堂教學中37
- 3.4.2 學校定期舉辦排舞比賽37
- 3.4.3 充分利用媒體進行推廣37-38
- 3.4.4 加強排舞專業(yè)教練員的培訓38
- 3.4.5 增加經(jīng)費投入38
- 4 結論與建議38-40
- 4.1 結論38-39
- 4.2 建議39-40
- 參考文獻40-43
- 致謝43-44
- 附件一44-47
- 附件二47-49
- 附件三49-50
- 附件四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邢大立;在化學教學中提高大學生的哲學素質[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2 牛晚揚;實踐教學的科學管理與實施[J];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3 海向梅;略論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的界定和評價[J];社科縱橫;2000年05期
4 曹伴好;以創(chuàng)造態(tài)度對待教學[J];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11期
5 高振林;談教學效果的回顧[J];職業(yè)技能培訓教學;2000年08期
6 李妍;呂士杰;張巍;王麗華;;教學效果反饋對青年教員搞好教學的重要性[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0年04期
7 夏駿;教學信息的隱性損失[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8 馬鳳龍;教學藝術的特征及功能[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9 肖新玲;開展實踐教學的有效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10 金春蘭;對教學模式的研究(一)[J];黑龍江教育;2001年Z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仁愛;;結合視障學生特點搞好推拿課教學[A];盲人按摩教育、醫(yī)療與研究——中國盲人按摩學會第三屆第二次全國盲人按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2 魏紅;申繼亮;;高校教師有效教學的特征分析[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3 任偉;馬進;;有效教學:案例與反思[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4 王順輝;鄒潔;;淺談高校交互式教育教學的研究與應用[A];高教科研2006(上冊:校長論壇·教育改革)[C];2006年
5 劉曉輝;單巖;;交互性教學模式在護理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中的實踐研究[A];2013年河南省護理專業(yè)成長與職業(yè)環(huán)境規(guī)劃研討班論文集[C];2013年
6 陳志華;;“教學化”及其三種境界[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語文建設卷2)[C];2013年
7 姜紅;;論高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A];全面小康:發(fā)展與公平——第六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12年
8 李佃文;;讓多媒體教學設備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淺談農(nóng)村多媒體教學[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9 王鵬;;淺談開展“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10 李玉梅;;上好一堂政治課[A];2013年3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樟樹市臨江初中 楊少龍;重視例題教學 提高教學效果[N];宜春日報;2010年
2 江蘇省濱?h八灘中學 徐海艷;生物教學中應注意“度”的把握[N];學知報;2010年
3 本報通訊員 鮑豐彩 周煒 本報記者 葉輝;解讀浙江大學“教學優(yōu)先”新政[N];光明日報;2011年
4 凱里市旁海中學 潘昌敏;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N];貴州民族報;2013年
5 劉新奇;新教師如何克服組織教材能力低的障礙[N];中國教師報;2003年
6 敢 峰;閱讀《中學寫作教學新探》[N];中國教師報;2005年
7 呂森林;多媒體教學 從重效應走向重效果[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8 勉縣二中 成顯軍;教師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N];安康日報;2007年
9 渤海大學高職學院 汪洪斌;反串教學非利弊之爭[N];中國教育報;2006年
10 王升 趙雙玉;教學藝術使教師職業(yè)更加美麗[N];中國教育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良田;語篇交際原理與語文教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周仕東;科學哲學視野下的科學探究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春新;《漢俄教學字典》:理論構建與編纂實踐總結[D];黑龍江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華;插圖在延吉市北山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況的調查與分析[D];延邊大學;2015年
2 李銀實;高中概率與統(tǒng)計的教學研究[D];延邊大學;2015年
3 鐘庭;幼兒園嬰班繪本教學現(xiàn)狀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4 李娟;榆林市第一中學語文“271”教學模式現(xiàn)狀調g敕治鯷D];延邊大學;2015年
5 熊輝;湖北省獨立學院籃球課程改革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6 郭學偉;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反思[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7 楊艷;初中英語教材插圖課堂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8 祝寶升;牡丹江市高中英語詞匯教學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9 王瑜;運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10 佟麗麗;高中立體幾何教學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9547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95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