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非言語行為運用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
本文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非言語行為運用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師 課堂非言語行為 運用 提升策略
【摘要】:當前,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人們對教師的素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有聲的言語行為固然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要作用,但是非言語行為在教學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縱觀目前關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非言語行為的研究,發(fā)現(xiàn)相關研究還非常薄弱,缺乏一定的理論支持與實踐論證。所以,本課題以小學數(shù)學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訪談等研究方法對小學低年級、中高年級教師的非言語行為運用情況進行梳理與分析,將一些關鍵因素進行深入剖析與挖掘,找出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原因分析,最后根據(jù)相關問題提出了有效的策略以便改善課堂中教師非言語行為的運用情況。本研究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研究背景、目的與意義,對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進行梳理與概括,并提出本研究的研究思路與方法。第二部主要介紹觀察量表的制定以及實施,并對觀察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從非言語行為的七個方面來分析小學數(shù)學教師課堂非言語行為運用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第三部分根據(jù)調查結果以及發(fā)現(xiàn)的問題從教師自身和外部環(huán)境兩個大方面分析其原因,發(fā)現(xiàn)教師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教師對課堂非言語行為的認識不足、教師的習慣問題、教師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式傳統(tǒng)以及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有限;其他相關原因主要包括數(shù)學學科本身的特點、非言語行為自身的無意識性、學校在非言語行為方面對教師專業(yè)品質的忽視、教師工作及家庭狀況給教師帶來的壓力以及教師所處的社會文化模式對非言語行為的影響。第四部分針對小學數(shù)學教師非言語行為的運用現(xiàn)狀提出了提高教師非言語行為的運用能力的相應策略,從教師和學校兩方面展開論述,即教師要提高自身的非言語溝通能力,學校要重視非言語行為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影響。以期對培養(yǎng)小學數(shù)學教師非言語行為素養(yǎng)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師 課堂非言語行為 運用 提升策略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23.5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2
- 第一章 引言12-24
- 第一節(jié) 問題的提出12-13
- 第二節(jié)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13-14
- 第三節(jié) 相關概念界定14-15
- 第四節(jié) 相關研究綜述15-22
- 第五節(jié) 研究思路與方法22-24
- 第二章 小學數(shù)學教師非言語行為運用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24-45
- 第一節(jié) 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非言語行為研究的設計與實施24-29
- 一、研究目的24
- 二、研究對象24-25
- 三、研究內容25
- 四、小學數(shù)學教師非言語行為觀察表的框架25-28
- 五、訪談設計28
- 六、研究實施與數(shù)據(jù)處理28-29
- 第二節(jié) 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非言語行為使用情況統(tǒng)計結果和分析29-38
- 一、象征性動作30-32
- 二、說明性動作32-33
- 三、表露性動作33-34
- 四、工具性動作34-35
- 五、適應性動作35-36
- 六、調節(jié)性動作36-37
- 七、距離性動作37-38
- 第三節(jié) 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非言語行為存在的問題38-45
- 一、象征性動作運用方式傳統(tǒng)且不規(guī)范38-40
- 二、說明性動作雜亂隨意40-41
- 三、表露性動作缺乏平衡41-42
- 四、工具性動作與教學不同步42
- 五、適應性動作脫離實際情境42-43
- 六、調節(jié)性動作消極43
- 七、距離性動作適得其反43-45
- 第三章 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非言語行為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45-54
- 第一節(jié) 教師自身原因45-50
- 一、教師對課堂非言語行為的認識不足45-48
- 二、教師的習慣問題48
- 三、教師缺乏自我控制能力48-49
- 四、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式傳統(tǒng)49
- 五、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有限49-50
- 第二節(jié) 外部原因50-54
- 一、數(shù)學學科自身的特點50-51
- 二、非言語行為自身的無意識性51
- 三、學校在非言語行為方面對教師專業(yè)品質的忽視51-52
- 四、教師工作及家庭狀況給教師帶來的壓力52-53
- 五、教師所處的社會文化模式對非言語行為的影響53-54
- 第四章 小學數(shù)學教師課堂非言語行為的改進策略54-61
- 第一節(jié) 教師要提高自身的非言語溝通能力54-57
- 一、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54
- 二、教師要提高自身非言語行為運用的能力54-56
- 三、結合數(shù)學學科特征運用非言語行為56-57
- 第二節(jié) 學校要重視非言語行為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影響57-61
- 一、完善師范教育機制57-58
- 二、加強繼續(xù)教育中教師的培訓項目58
- 三、制定教師非言語行為評價標準58-59
- 四、加強小學數(shù)學教師非言語行為運用的反思與交流59-60
- 五、制定適當?shù)莫剟顧C制60-61
- 結語61-63
- 參考文獻63-67
- 附錄67-70
- 后記70-7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梅;非言語行為的標記作用與文化差異[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2 方嵐;;非言語行為在聽力理解中的作用[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潘靜玲;申慧穎;;文化與非言語行為(英文)[J];雙語學習;2007年09期
4 于淮;;大學教師課堂非言語行為對師生關系的影響[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5 陳麗;;試論中日非言語行為的差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2年02期
6 沈力軍;;課堂上的非言語行為[J];外國中小學教育;1983年04期
7 邱文生;非言語行為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意義及色彩上的差異[J];外語學刊(黑龍江大學學報);1994年04期
8 晏紅;;教養(yǎng)系列(之七) 非言語行為更能傳遞孩子的教養(yǎng)[J];家庭教育;2006年10期
9 李玉紅;;如何最佳運用非言語行為[J];課外語文(教師適用);2012年08期
10 顏杰煌;非言語行為在教學中的作用[J];江西教育;200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莉;張璐;;賽前非言語行為對運動表現(xiàn)評價的影響[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2 王美玲;;學會傾聽[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3 蔣紅曄;;非言語英語的教學[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4 陳倩;;Observational Oral English Classroom Studie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Students And Western Foreign Teachers[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豐城孺子學校 徐春國;情感在政治課中的作用[N];宜春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康莊;唐五代禪宗非言語行為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關慧;教師課堂非言語行為的可接受性及其應用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2 鄭蕾;中學教師課堂非言語行為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3 李紅娟;音樂教師非言語行為在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車一鳴;高中英語課堂互動中的教師因素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年
5 戴蔚;非言語行為在交際中的語用分析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3年
6 王明月;對外漢語初級口語課中教師非言語行為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7 宋惠君;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非言語行為運用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8 韓明霖;泰國漢語教學中的非言語行為調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年
9 翟燕;語文教學中教師的非言語行為探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10 于淮;大學英語教師課堂非言語行為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5989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59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