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小學改進的個案研究:學校文化的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4-07-05 02:43
學校改進是一個持續(xù)且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其最終目標指向的是學校成員學習成果有所提高和學校教育質(zhì)量有所改善。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學校通過改進方能走出現(xiàn)實的發(fā)展困境。從學校文化的視角審視學校改進,能夠全方位把握學校改進的具體過程。以重建學校文化為切入口,基于學校文化進行學校課程的整體規(guī)劃是使學校改進取得成效的有效路徑。研究的選題源自于一項高校學者聯(lián)盟——區(qū)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合作模式下的學校改進實踐的合作項目,筆者選取了南昌市青山湖區(qū)一所小學X小學作為研究對象,采取了質(zhì)的研究取向和工具性個案研究策略,運用訪談、觀察、文件收集等方法收集研究所需的一手資料,以期從中探尋X小學進行學校改進的完整歷程。研究重點關注五個具體問題:(1)學校改進的背景為何,現(xiàn)狀如何;(2)學校改進過程中發(fā)生哪些重要事件,遇到哪些困難,采取什么措施解決困難;(3)如何確立學校改進的方案,方案如何實施以及實施的效果如何;(4)影響學校改進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為何;(5)學校改進的可能路徑為何。研究發(fā)現(xiàn),X小學從一所校舍破敗、師資生源嚴重流失、面臨撤并命運的“無魂”小學到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源回流、...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問題
1.4 研究意義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概念界定
2.2 學校改進的相關研究
2.3 研究述評
第3章 研究設計
3.1 研究取向與策略
3.2 研究對象的選取
3.3 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3.4 研究的理論之基與基本框架
3.5 研究的質(zhì)量評價與倫理問題
第4章 X小學的成長歷程:背景、過程與成效
4.1 學校改進的背景與現(xiàn)狀
4.2 學校改進的措施
4.3 學校改進的成效
4.4 學校改進的影響因素
第5章 學校改進的可能路徑:基于學校文化的課程規(guī)劃
5.1 X小學的文化尋根:做有魂的學校
5.2 X小學的文化表達:文化之網(wǎng)的編織
5.3 X小學發(fā)展之“道”的布設:本校的課程規(guī)劃
第6章 結論與啟示
6.1 結論
6.2 啟示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在讀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著)及科研情況
本文編號:4000920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問題
1.4 研究意義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概念界定
2.2 學校改進的相關研究
2.3 研究述評
第3章 研究設計
3.1 研究取向與策略
3.2 研究對象的選取
3.3 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3.4 研究的理論之基與基本框架
3.5 研究的質(zhì)量評價與倫理問題
第4章 X小學的成長歷程:背景、過程與成效
4.1 學校改進的背景與現(xiàn)狀
4.2 學校改進的措施
4.3 學校改進的成效
4.4 學校改進的影響因素
第5章 學校改進的可能路徑:基于學校文化的課程規(guī)劃
5.1 X小學的文化尋根:做有魂的學校
5.2 X小學的文化表達:文化之網(wǎng)的編織
5.3 X小學發(fā)展之“道”的布設:本校的課程規(guī)劃
第6章 結論與啟示
6.1 結論
6.2 啟示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在讀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著)及科研情況
本文編號:40009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4000920.html
上一篇:教師語言暴力對小學生品德的影響研究——以南寧市為例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