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課堂言說對其思維水平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23 19:42
課堂言說是學生課堂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它既是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基本權利,也是促進學生認知發(fā)展的有效手段。在某種程度上,教育就是學生在言說中接近真理,了解自我,探尋人生真諦的過程。同時,課堂言說能夠將學生內(nèi)隱的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的言說過程,它在獲取學生認知歷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教育改革的縱深發(fā)展,課堂言說的重要性逐漸彰顯。但鮮有研究將課堂言說與思維水平進行集中討論,為此,特展開本研究以探尋小學生的課堂言說對其思維水平的具體影響。本研究首先介紹了小學生課堂言說對其思維水平影響的研究緣起與研究意義,接著系統(tǒng)梳理了有關課堂言說、思維水平以及兩者關系的研究現(xiàn)狀。并對言說、課堂言說、思維、思維水平等核心概念進行界定。隨后系統(tǒng)闡述了維果茨基有關思維與語言的基本觀點,明確語言是思維的心理工具,心理工具能夠影響思維的發(fā)展,并以此為基礎探討小學生課堂言說對其思維水平的具體影響。然后,在真實的課堂教學情境中,主要采用課堂觀察的方法,借助T-SOLO觀察框架對20節(jié)課堂教學中小學生的課堂言說與思維水平進行觀察、測量與記錄,并通過整體分析、差異分析、相關分析等方式,對小學生的課堂言說與思維水平情況進行...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研究緣起
1.基于對課堂教學形式化的反思
2.基于對課堂言說之價值的重釋
3.基于對思維過程可視化的思考
(二) 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2.實踐意義
(三) 研究綜述
1.有關課堂言說的研究
2.有關思維水平的研究
3.有關課堂言說與思維水平關系的研究
4.相關研究述評
(四) 概念界定
1.言說
2.課堂言說
3.思維
4.思維水平
一、理論基礎:維果茨基有關思維與語言的基本觀點
(一) 思維與語言具有不同的發(fā)生根源
1.從種系發(fā)生的角度看,思維與語言具有不同的發(fā)生根源
2.從個體發(fā)生的角度看,思維與語言具有不同的發(fā)生根源
(二) 思維與語言最終走向統(tǒng)一
1.思維與語言走向統(tǒng)一需要經(jīng)歷四個階段
2.自我中心言語是思維與語言走向統(tǒng)一的過渡形式
3.內(nèi)部言語是思維與語言走向統(tǒng)一的最終形式
(三) 語言的發(fā)展影響思維的發(fā)展
1.語言是思維的心理工具
2.心理工具影響思維的發(fā)展
二、研究設計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2.課堂觀察法
3.案例研究法
(三) 研究內(nèi)容
(四) 研究思路
(五) 研究對象
(六) 研究工具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 小學生課堂言說與思維水平的整體分析
1.課堂言說的整體分析
2.思維水平的整體分析
(二) 小學生課堂言說與思維水平的差異分析
1.課堂言說的差異分析
2.思維水平的差異分析
(三) 小學生課堂言說與思維水平的相關分析
1.言說的內(nèi)容與思維水平的相關分析
2.言說的時長與思維水平的相關分析
3.言說的形式與思維水平的相關分析
4.言說的次數(shù)與思維水平的相關分析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 研究結論
1.小學生的課堂言說對其思維水平有影響
2.小學生課堂言說對其思維水平的影響程度不一
3.小學生課堂言說對其思維水平的影響因素眾多
(二) 對教師教學的建議
1.掌握促進學生課堂言說的方法
2.創(chuàng)造學生課堂言說的有利條件
3.加強學生言說與其他學習方式的聯(lián)系
4.避免言說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幾個誤區(qū)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課堂教學師生言語實錄(節(jié)選)
附錄2:課堂言說情況(節(jié)選)
附錄3:思維水平情況(節(jié)選)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雙編碼的翻轉課堂與普通課堂教學語言比較研究[J]. 武小鵬,孔企平,劉雅萍.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8(10)
[2]TED演講策略及其對高校教師有效講授的啟示[J]. 毛齊明,侍禹廷,辛紅雨. 江蘇高教. 2018(07)
[3]民族地區(qū)數(shù)學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現(xiàn)狀[J]. 梁芳,宋佰玲,楊鵬宇. 民族教育研究. 2017(05)
[4]外語慣用語塊的概念表征與習得策略研究——基于維果茨基思維與言語的“歷史文化觀”視角[J]. 劉茂媛,高鳳蘭. 外語研究. 2016(06)
[5]維果茨基的語言與思維關系理論解讀[J]. 吳進善.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2)
[6]新課改的課堂教學要去形式化[J]. 王琿. 中國教育學刊. 2016(01)
[7]圍繞理解的學習評價——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視角[J]. 陳明選,鄧喆. 中國電化教育. 2016(01)
[8]基于ARS的課堂互動雙編碼分析模型設計與應用[J]. 李紅美,張劍平. 電化教育研究. 2015(11)
[9]語文課程性質的言說方式與內(nèi)涵重構[J]. 熊明川. 教學與管理. 2015(21)
[10]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與話語的比較研究——基于四位小學語文教師課堂實錄的分析[J]. 王小平,鄒逸. 基礎教育. 2013(02)
博士論文
[1]第二語言認知協(xié)同論[D]. 豐國欣.華東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SOLO分類理論視角下高一學生平面向量學習的調查研究[D]. 李琳.湖南師范大學 2018
[2]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小學生深度學習評價研究[D]. 劉麗麗.華東師范大學 2017
[3]從兒童心理學角度看語言與思維的關系[D]. 嵇雅迪.黑龍江大學 2016
[4]小學高年級課堂師生言語互動分析[D]. 張穎異.河北大學 2014
[5]課堂觀察工具評價之研究[D]. 王冰如.華東師范大學 2014
[6]“傾聽”與“言說”: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價值研究[D]. 鮮蘭.華中師范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549071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研究緣起
1.基于對課堂教學形式化的反思
2.基于對課堂言說之價值的重釋
3.基于對思維過程可視化的思考
(二) 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2.實踐意義
(三) 研究綜述
1.有關課堂言說的研究
2.有關思維水平的研究
3.有關課堂言說與思維水平關系的研究
4.相關研究述評
(四) 概念界定
1.言說
2.課堂言說
3.思維
4.思維水平
一、理論基礎:維果茨基有關思維與語言的基本觀點
(一) 思維與語言具有不同的發(fā)生根源
1.從種系發(fā)生的角度看,思維與語言具有不同的發(fā)生根源
2.從個體發(fā)生的角度看,思維與語言具有不同的發(fā)生根源
(二) 思維與語言最終走向統(tǒng)一
1.思維與語言走向統(tǒng)一需要經(jīng)歷四個階段
2.自我中心言語是思維與語言走向統(tǒng)一的過渡形式
3.內(nèi)部言語是思維與語言走向統(tǒng)一的最終形式
(三) 語言的發(fā)展影響思維的發(fā)展
1.語言是思維的心理工具
2.心理工具影響思維的發(fā)展
二、研究設計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2.課堂觀察法
3.案例研究法
(三) 研究內(nèi)容
(四) 研究思路
(五) 研究對象
(六) 研究工具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 小學生課堂言說與思維水平的整體分析
1.課堂言說的整體分析
2.思維水平的整體分析
(二) 小學生課堂言說與思維水平的差異分析
1.課堂言說的差異分析
2.思維水平的差異分析
(三) 小學生課堂言說與思維水平的相關分析
1.言說的內(nèi)容與思維水平的相關分析
2.言說的時長與思維水平的相關分析
3.言說的形式與思維水平的相關分析
4.言說的次數(shù)與思維水平的相關分析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 研究結論
1.小學生的課堂言說對其思維水平有影響
2.小學生課堂言說對其思維水平的影響程度不一
3.小學生課堂言說對其思維水平的影響因素眾多
(二) 對教師教學的建議
1.掌握促進學生課堂言說的方法
2.創(chuàng)造學生課堂言說的有利條件
3.加強學生言說與其他學習方式的聯(lián)系
4.避免言說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幾個誤區(qū)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課堂教學師生言語實錄(節(jié)選)
附錄2:課堂言說情況(節(jié)選)
附錄3:思維水平情況(節(jié)選)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雙編碼的翻轉課堂與普通課堂教學語言比較研究[J]. 武小鵬,孔企平,劉雅萍.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8(10)
[2]TED演講策略及其對高校教師有效講授的啟示[J]. 毛齊明,侍禹廷,辛紅雨. 江蘇高教. 2018(07)
[3]民族地區(qū)數(shù)學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現(xiàn)狀[J]. 梁芳,宋佰玲,楊鵬宇. 民族教育研究. 2017(05)
[4]外語慣用語塊的概念表征與習得策略研究——基于維果茨基思維與言語的“歷史文化觀”視角[J]. 劉茂媛,高鳳蘭. 外語研究. 2016(06)
[5]維果茨基的語言與思維關系理論解讀[J]. 吳進善.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2)
[6]新課改的課堂教學要去形式化[J]. 王琿. 中國教育學刊. 2016(01)
[7]圍繞理解的學習評價——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視角[J]. 陳明選,鄧喆. 中國電化教育. 2016(01)
[8]基于ARS的課堂互動雙編碼分析模型設計與應用[J]. 李紅美,張劍平. 電化教育研究. 2015(11)
[9]語文課程性質的言說方式與內(nèi)涵重構[J]. 熊明川. 教學與管理. 2015(21)
[10]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與話語的比較研究——基于四位小學語文教師課堂實錄的分析[J]. 王小平,鄒逸. 基礎教育. 2013(02)
博士論文
[1]第二語言認知協(xié)同論[D]. 豐國欣.華東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SOLO分類理論視角下高一學生平面向量學習的調查研究[D]. 李琳.湖南師范大學 2018
[2]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小學生深度學習評價研究[D]. 劉麗麗.華東師范大學 2017
[3]從兒童心理學角度看語言與思維的關系[D]. 嵇雅迪.黑龍江大學 2016
[4]小學高年級課堂師生言語互動分析[D]. 張穎異.河北大學 2014
[5]課堂觀察工具評價之研究[D]. 王冰如.華東師范大學 2014
[6]“傾聽”與“言說”: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價值研究[D]. 鮮蘭.華中師范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5490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549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