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段學生自然體驗及其科學教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2 03:41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問題愈發(fā)引起人們的關注,2017年《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的教學目標,試圖在科學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自然、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針對以上情況,研究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1)小學低年段學生自然體驗的現(xiàn)狀如何;(2)小學低年段科學教學關注學生自然體驗的現(xiàn)狀如何;(3)小學低年段科學教學應如何豐富學生的自然體驗。自然體驗是指人類通過多種感官感受,對大自然及其諸多組成要素的感知、反應、情意及行為表現(xiàn),集知情意行共同作用的一種整體性心理活動狀態(tài),在體驗自然的過程中認識自然,留下深刻回憶,領悟自然存在的意義,造就熱愛自然的思想,形成保護自然的行為。基于對南京兩所小學低年段學生的問卷調查及訪談,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認知、行為體驗狀況較好,而身體、情意體驗較薄弱。(1)認知體驗:98%以上的學生能夠對生活中的自然物進行正確的信息提取,具有獨特創(chuàng)意和良好的空間觀察能力。(2)行為體驗:絕大部分學生具有保護環(huán)境的潛意識行為,能夠保持生活環(huán)境的整潔衛(wèi)生;(3)身體體驗:體驗程度順序依次為,感官(視覺>觸覺>聽覺>嗅覺...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行為的種類及維度劃分圖??
圖2-1小學1-2年級學生觀察秋天落葉方式情況??(二)學生在科學課堂中肌肉動覺體驗結果較差??針對肌肉動覺體驗的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83.5%的學生認為自己在科學課堂中沒??肌肉運動與酸痛的感受,近17%的學生認為自己在科學課的學習過程中偶爾或??
圖2-2小學低年段學生對自然物的判斷情況表??(二)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以及想象力狀況良好??為了深入研究學生們想象力和言語表達能力,問卷中設置如下主觀題:車輪??除了安裝在車上以外,還能做什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理性之光”與“體驗之網(wǎng)”——兩種認知模式的比較[J]. 王前.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18(12)
[2]打開課堂合作學習的黑箱:來自CSCL的經(jīng)驗[J]. 曹梅.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8(20)
[3]價值·問題·興趣:教師“引導者”的角色定位[J]. 劉洪祥.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8(29)
[4]繪本引入小學低年段閱讀課堂的實施策略探究[J]. 張園園. 語文建設. 2018(23)
[5]“以身體之,以心驗之”——具身認知理論視角下的教師培訓項目設計與實施[J]. 裴淼,劉姵希. 教師教育研究. 2018(03)
[6]兒童的自然缺失癥及其教育對策[J]. 范燕燕,章樂. 教育科學研究. 2018(05)
[7]重走盧梭路——開展兒童自然體驗教育芻議[J]. 馬忠利,張軍. 肇慶學院學報. 2018(02)
[8]美國學前教育機構崇尚自然的教育及啟示[J]. 李生蘭. 比較教育研究. 2017(10)
[9]自然體驗和環(huán)境教育[J]. 黃宇,謝燕妮. 環(huán)境教育. 2017(09)
[10]身體視角下的旅游體驗——基于徒步游記與訪談的扎根理論分析[J]. 謝彥君,樊友猛. 人文地理. 2017(04)
博士論文
[1]走向審美體驗[D]. 王蘇君.浙江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合肥南艷湖城市生態(tài)公園自然體驗設計研究[D]. 羅翠翠.清華大學 2013
[2]論體驗及其價值生成[D]. 伍香平.華中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242043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行為的種類及維度劃分圖??
圖2-1小學1-2年級學生觀察秋天落葉方式情況??(二)學生在科學課堂中肌肉動覺體驗結果較差??針對肌肉動覺體驗的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83.5%的學生認為自己在科學課堂中沒??肌肉運動與酸痛的感受,近17%的學生認為自己在科學課的學習過程中偶爾或??
圖2-2小學低年段學生對自然物的判斷情況表??(二)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以及想象力狀況良好??為了深入研究學生們想象力和言語表達能力,問卷中設置如下主觀題:車輪??除了安裝在車上以外,還能做什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理性之光”與“體驗之網(wǎng)”——兩種認知模式的比較[J]. 王前.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18(12)
[2]打開課堂合作學習的黑箱:來自CSCL的經(jīng)驗[J]. 曹梅.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8(20)
[3]價值·問題·興趣:教師“引導者”的角色定位[J]. 劉洪祥.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8(29)
[4]繪本引入小學低年段閱讀課堂的實施策略探究[J]. 張園園. 語文建設. 2018(23)
[5]“以身體之,以心驗之”——具身認知理論視角下的教師培訓項目設計與實施[J]. 裴淼,劉姵希. 教師教育研究. 2018(03)
[6]兒童的自然缺失癥及其教育對策[J]. 范燕燕,章樂. 教育科學研究. 2018(05)
[7]重走盧梭路——開展兒童自然體驗教育芻議[J]. 馬忠利,張軍. 肇慶學院學報. 2018(02)
[8]美國學前教育機構崇尚自然的教育及啟示[J]. 李生蘭. 比較教育研究. 2017(10)
[9]自然體驗和環(huán)境教育[J]. 黃宇,謝燕妮. 環(huán)境教育. 2017(09)
[10]身體視角下的旅游體驗——基于徒步游記與訪談的扎根理論分析[J]. 謝彥君,樊友猛. 人文地理. 2017(04)
博士論文
[1]走向審美體驗[D]. 王蘇君.浙江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合肥南艷湖城市生態(tài)公園自然體驗設計研究[D]. 羅翠翠.清華大學 2013
[2]論體驗及其價值生成[D]. 伍香平.華中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2420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242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