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學校文化的小學校本化課程體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6 03:47
校本化課程體系是學校在遵循國家教育目的的大前提下,在學校教育哲學的指導下,依據(jù)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為了滿足學校和師生的發(fā)展,在利用校內外資源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結構優(yōu)化整合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這三類課程而形成的課程體系。校本化課程體系是學校課程建設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是課程體系發(fā)展的高級階段。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的不斷深入,學校越來越關注校本教育,重視個性化和素質化的發(fā)展。同時不斷思考審視學校文化和校本化課程體系建設的關系,提出要豐富學校文化內涵,使校本化課程體系植根于學校文化,將學校文化真正落實到實踐中去,在課程教學中,不斷推動學校的內涵式發(fā)展。本文首先介紹了研究緣起和研究背景,明確了研究的目的和意義。通過文獻的綜述,進一步了解掌握了研究的現(xiàn)狀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并且提出了研究的思路方法、重難點和創(chuàng)新點等。這是本研究進一步開展的前提和基礎,為本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指導。然后是對小學校本化課程體系的現(xiàn)狀分析,通過訪談調查、文獻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展示小學校本化課程體系的現(xiàn)實情況,以及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對問題進行歸因分析,為下文引出“學校文化”這個重要...
【文章來源】:浙江師范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學校文化的要素構成
程體系本身的評價也包括對學校師生的整體評價等。基于學校文化的校本化課程體系需要在學校教育哲學的指導下,綜合分析學校課程背景、辦學理念和學生培養(yǎng)目標。學校教育哲學是指導,為校本化課程體系的建設提供了哲學層面的頂層設計;學校文化是靈魂,是校本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根與源;學校課程背景是校本化課程體系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是校本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核心,是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學校最終的目的是教育,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育人。綜上所述,基于學校文化的校本化課程體系的具體要素構成如下圖2.2:(三)學校文化與校本化課程體系的關系厘清校本化課程體系歸根到底是一項課程改革,是一項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的革新,其實質是課程文化的改革,而課程文化的改革需要以學校文化作為依據(jù)和支撐。在校本化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要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者依據(jù)學校自身的特點進行優(yōu)化和整合,必然會涉及到學校文化的問題,學校文化是內涵在校本化課程體系建設之中的,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本研究定義下的以學校教育理念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對校本化課程體系的建構起著方向引領和價值指導作用。而在校本化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也在豐富和建構著新的學校文化,學校文化通過課程體系外現(xiàn)出來,體現(xiàn)學校特色,打造學圖2.2基于學校文化的校本化課程體系的要素構成
四、基于學校文化的小學校本化課程體系的規(guī)劃與建構36性等特點[1]。結合上述學者對于課程目標的理解,本研究將基于學校文化的小學校本化課程體系的目標簡單定義為:學校在完成一定階段的課程體系計劃之后希望達到的水平。在此筆者要厘清幾個目標的概念,學校培養(yǎng)目標是學校要培育怎么樣的學生的目標,是學校課程體系目標的上位概念,而課程教學目標則是具體到實際教學中課程設置目標、課堂教學目標,是學校課程體系目標的下位概念。具體如下圖4.1:2.小學校本化課程體系目標設置的來源確定課程目標的基礎就是要明確課程目標的來源。根據(jù)泰勒對課程目標來源的總結,本研究將基于學校文化的小學校本化課程體系目標設置的來源歸于學習者、社會和學科三方面。首先是學習者(本文指的是小學生),課程體系目標直接作用的對象是學習者,因此在課程體系目標制定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興趣需要,要滿足學習者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其次是社會的需求,學校是處在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下的,不可避免的要受當?shù)厣鐣h(huán)境、區(qū)域文化的影響,那么校本化課程體系的目標需要尋求適切當?shù)厣鐣l(fā)展的要求,同時從社會生活中獲得對課程體系目標有實際意義的訊息。最后學科也會對課程體系的目標產(chǎn)生影響,學科是學校課程的載體,是具體實施的學校課程的組織形式,不同學科承載不同教育使命也必然承擔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其成為校本化課程體系的目標來源之一。校本化課程體系的目標是[1]廖哲勛,田慧生主編.課程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43-144.圖4.1目標概念層次
本文編號:3140678
【文章來源】:浙江師范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學校文化的要素構成
程體系本身的評價也包括對學校師生的整體評價等。基于學校文化的校本化課程體系需要在學校教育哲學的指導下,綜合分析學校課程背景、辦學理念和學生培養(yǎng)目標。學校教育哲學是指導,為校本化課程體系的建設提供了哲學層面的頂層設計;學校文化是靈魂,是校本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根與源;學校課程背景是校本化課程體系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是校本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核心,是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學校最終的目的是教育,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育人。綜上所述,基于學校文化的校本化課程體系的具體要素構成如下圖2.2:(三)學校文化與校本化課程體系的關系厘清校本化課程體系歸根到底是一項課程改革,是一項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的革新,其實質是課程文化的改革,而課程文化的改革需要以學校文化作為依據(jù)和支撐。在校本化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要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者依據(jù)學校自身的特點進行優(yōu)化和整合,必然會涉及到學校文化的問題,學校文化是內涵在校本化課程體系建設之中的,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本研究定義下的以學校教育理念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對校本化課程體系的建構起著方向引領和價值指導作用。而在校本化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也在豐富和建構著新的學校文化,學校文化通過課程體系外現(xiàn)出來,體現(xiàn)學校特色,打造學圖2.2基于學校文化的校本化課程體系的要素構成
四、基于學校文化的小學校本化課程體系的規(guī)劃與建構36性等特點[1]。結合上述學者對于課程目標的理解,本研究將基于學校文化的小學校本化課程體系的目標簡單定義為:學校在完成一定階段的課程體系計劃之后希望達到的水平。在此筆者要厘清幾個目標的概念,學校培養(yǎng)目標是學校要培育怎么樣的學生的目標,是學校課程體系目標的上位概念,而課程教學目標則是具體到實際教學中課程設置目標、課堂教學目標,是學校課程體系目標的下位概念。具體如下圖4.1:2.小學校本化課程體系目標設置的來源確定課程目標的基礎就是要明確課程目標的來源。根據(jù)泰勒對課程目標來源的總結,本研究將基于學校文化的小學校本化課程體系目標設置的來源歸于學習者、社會和學科三方面。首先是學習者(本文指的是小學生),課程體系目標直接作用的對象是學習者,因此在課程體系目標制定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興趣需要,要滿足學習者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其次是社會的需求,學校是處在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下的,不可避免的要受當?shù)厣鐣h(huán)境、區(qū)域文化的影響,那么校本化課程體系的目標需要尋求適切當?shù)厣鐣l(fā)展的要求,同時從社會生活中獲得對課程體系目標有實際意義的訊息。最后學科也會對課程體系的目標產(chǎn)生影響,學科是學校課程的載體,是具體實施的學校課程的組織形式,不同學科承載不同教育使命也必然承擔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其成為校本化課程體系的目標來源之一。校本化課程體系的目標是[1]廖哲勛,田慧生主編.課程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43-144.圖4.1目標概念層次
本文編號:31406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14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