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調查研究
【學位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G622.3
【部分圖文】:
23(三)組織管理相對薄弱學校相關組織管理有助于有效保障教師的課程權利、參與校本課程開的質量及開發(fā)工作的持續(xù)推進。學校相關組織管理主要包括專門的管理機構、培訓機制、評價與激勵機制等幾個方面,但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學校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專門管理機構、相關培訓及評價激勵方面都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以上調查可知,大部分學校都沒有專門的校本課程開發(fā)管理機構或專門人員;絕大多數(shù)(81.3%,見表 3-8)的教師從沒接受過相關培訓或者是接受過,但是無效;超過一半的(53.8%,見表 3-8)在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沒有
圖 4-1 教師、學生與課程的單向關系 圖 4-2 教師、學生與課程之間的互動(二)課程知識結構不合理課程理論是教師正確有效地開發(fā)、實施以及研究課程的基礎,且表征著教一般的課程素養(yǎng)。校本課程的綜合化特征,需要教師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課本體性知識對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起理論支撐作用,條件性知識作重要保實踐性知識起到具體實際的指導作用。上述調查發(fā)現(xiàn),過半的小學教師對校本課程術語缺乏正確的理解,對課程念僅限于表面、形式的理解,更沒有建立起明確合理的知識結構。訪談中教師坦言,“學校要求我們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可是我們的知識儲備跟不上,感到從下手,缺失課程設計方面的知識,開發(fā)校本課程隨意性較大!毙W教師的程知識缺乏以及課程知識結構不合理一方面與我國師范教育的教育狀況有關當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時,如果知識儲備跟不上,就會感到無從下手、束手策,相反如果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就會在需要的時候做到得心應手。因而,
圖 4-1 教師、學生與課程的單向關系 圖 4-2 教師、學生與課程之間的互動(二)課程知識結構不合理課程理論是教師正確有效地開發(fā)、實施以及研究課程的基礎,且表征著教一般的課程素養(yǎng)。校本課程的綜合化特征,需要教師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課本體性知識對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起理論支撐作用,條件性知識作重要保實踐性知識起到具體實際的指導作用。上述調查發(fā)現(xiàn),過半的小學教師對校本課程術語缺乏正確的理解,對課程念僅限于表面、形式的理解,更沒有建立起明確合理的知識結構。訪談中教師坦言,“學校要求我們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可是我們的知識儲備跟不上,感到從下手,缺失課程設計方面的知識,開發(fā)校本課程隨意性較大!毙W教師的程知識缺乏以及課程知識結構不合理一方面與我國師范教育的教育狀況有關當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時,如果知識儲備跟不上,就會感到無從下手、束手策,相反如果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就會在需要的時候做到得心應手。因而,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柴改改;;英國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3年02期
2 熊梅;脫中菲;王廷波;;校本課程開發(fā)實踐模式探索[J];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3 張杰;;論馬克思關于人的應然本質和實然本質[J];前沿;2007年09期
4 張文軍;郭宏群;;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參與課程開發(fā)的方式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12期
5 李寶峰;論教師參與課程設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年02期
6 朱超華;新課程視角下教師課程能力的缺失與重建[J];課程.教材.教法;2004年06期
7 房慧,林云;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現(xiàn)實意義及途徑[J];基礎教育參考;2003年12期
8 靳玉樂,張麗;教師參與課程發(fā)展:問題與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23期
9 鄭曉梅;論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3年03期
10 郭元祥;教師的課程意識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楊明全;論教師參與課程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余志文;香港校本課程發(fā)展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龍成萍;河北省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困境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2 王菁;中小學教師參與校本課程評價的研究[D];湖北大學;2012年
3 那明明;小學教師有效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王婷婷;上海市中職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現(xiàn)狀及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嚴五胤;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困境與出路[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6 吳勝林;當代教師角色定位問題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于成業(yè);中小學教師參與課程開發(fā)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李玉恒;校本課程開發(fā)中教師的角色轉換[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張金芳;教師校本課程開發(fā)能力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羅剛;教師參與課程的管理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8272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82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