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兼通重在處理好民族語和通用語的關系——以云南省芒市風平鎮(zhèn)傣漢雙語教學個案研究為例
[Abstract]:Taking Fengping Town, Mengshi City,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lingual and common language, and introduces its experience and problems. The main experience of Fengping Town i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two teaching types of "folk language auxiliary type" and "folk language inheritance teach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ality;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language and common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staff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national language;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national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s follows: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national language curriculum is not appropriate;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re not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allocation of folk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is unreasonable; 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distanc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oth Chinese and national languag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eaching of mother languag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proportion of national language and Chinese language should be coordinated, and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be done well.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基金】:教育部重點課題“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政策國際比較研究”(DMA110318)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62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錫偉;;外語非通用語本科人才跨國培養(yǎng)模式探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鄭錫偉;;外語非通用語人才跨國培養(yǎng)模式改革探析——以廣西民族大學為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 范靚;孫大滿;;高校非通用語種課程建設與改革的現(xiàn)狀分析及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14年21期
4 孫英林;;世界民族國家通用語形成的因素[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年31期
5 楊曉京;佟加蒙;;中國非通用語人才培養(yǎng)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05期
6 薩日娜;于黎明;唐宏哲;;非通用語工程師培養(yǎng)的教學與實踐——以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7 朱艷華;;中泰跨境民族拉祜族兼用本國通用語現(xiàn)狀之比較[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牧玲;“和平”外交行動(二)[J];科學啟蒙;1998年04期
9 梁潔;;探索獨立院校非通用語視聽說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3年24期
10 李太生;;高職非通用語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年0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 陳雨露;加強非通用語專業(yè)建設[N];人民日報;2011年
2 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特約記者 黃青文;海南島通用語的變遷[N];海南日報;2013年
3 何明星;填補非通用語種外譯空白[N];人民日報;2014年
4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 郝平;保持學校特色 穩(wěn)步提高質量[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北京外國語大學 賈德忠;“小語種”發(fā)展中的幾個問題[N];光明日報;2002年
6 成同社;非通用語種人才的復合培養(yǎng)[N];光明日報;2006年
7 胡范鑄 蔡立予;“網絡語言”的反網絡性[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8 李釗;就這樣隨風飄散[N];科技日報;2008年
9 楊海占 馬晨偉 吳建斌;"小語種"大作為[N];解放軍報;2006年
10 記者 傅旭;學習宣傳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座談會舉行[N];人民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胡瀟元;維吾爾族語言觀研究[D];新疆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史慧欣;關于英語教師和學生對英語通用語的態(tài)度和其身份構建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4年
2 鄧哲;中國東盟交際中英語作為通用語的語言特征研究[D];廣西大學;2016年
3 高敏;現(xiàn)代俄語報紙語言中的非術語化現(xiàn)象[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6年
4 趙蘇怡;自源國家通用語形成規(guī)律初探[D];安徽大學;2013年
5 李可嘉;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對中國教育及經濟的影響[D];青島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5247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52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