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羞怯、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的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4 01:22
本文關鍵詞:小學生羞怯、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的關系研究
【摘要】: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于以往“乖”孩子的認識產生了質疑,,因為這部分羞怯的孩子在后來的生活中越來越不適應,而且這種不適應可能延伸到他們成人以后的工作、生活等諸多方面。因此關注孩子羞怯的成因,羞怯對孩子生活的影響等方面,無論對于羞怯兒童將來的發(fā)展,或對于社會的穩(wěn)定具有良好的意義。 本研究首先編制了小學生的羞怯問卷,并以此為基礎,通過對798名四至六年級小學生的問卷調查,研究了羞怯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的關系。在研究中側重于對羞怯小學生的類型區(qū)分和人口學變量對小學生羞怯和生活適應的影響作用。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教育建議,以期為羞怯小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研究結果顯示: (1)發(fā)展的四維度《小學生羞怯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為小學生羞怯狀況的測量工具。 (2)將羞怯小學生分為認知主導型羞怯、情緒主導型羞怯和混合型羞怯具有一定的文獻依據(jù)和實際意義。同時,羞怯類型在自我概念和生活適應維度上存在差異。 (3)羞怯的總分及其各維度在學校、年級、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和是否班干部等人口學變量上均存在差異,而在家庭結構上不存在差異。 (4)羞怯總分及其各維度、生活適應總分及其各維度、自我概念總分及其各分量表三者之間均存在顯著相關。其中羞怯總分及其各維度與其他二者之間均存在顯著負相關。 (5)部分人口學變量、羞怯的行為維度、羞怯的情緒維度、學業(yè)自我概念、非學業(yè)自我概念對生活適應具有顯著預測作用。 (6)總體自我概念及學業(yè)自我概念和非學業(yè)自我概念在小學生羞怯和生活適應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到了50%左右。
【關鍵詞】:小學生 羞怯 自我概念 生活適應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625.5;G44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緒論11-14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12
- 1.3 研究意義12-14
- 第2章 文獻綜述14-29
- 2.1 羞怯的研究綜述14-19
- 2.1.1 羞怯的相關界定14-15
- 2.1.2 羞怯的測量15-16
- 2.1.3 羞怯的影響因素研究16-18
- 2.1.4 以往羞怯研究的優(yōu)勢與不足18-19
- 2.2 自我概念的研究綜述19-22
- 2.2.1 自我概念的含義19
- 2.2.2 自我概念的結構與特質19-20
- 2.2.3 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發(fā)展20-21
- 2.2.4 自我概念的測量21-22
- 2.2.5 以往關于自我概念研究的優(yōu)勢與不足22
- 2.3 生活適應的研究綜述22-25
- 2.3.1 生活適應的含義22-23
- 2.3.2 生活適應的種類23
- 2.3.3 生活適應的評價與測量23-24
- 2.3.4 生活適應的影響因素24-25
- 2.3.5 以往關于生活適應研究的優(yōu)勢與不足25
- 2.4 羞怯、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三者之間的關系25-28
- 2.4.1 羞怯與自我概念的關系25-26
- 2.4.2 羞怯與生活適應的關系26-27
- 2.4.3 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的關系27
- 2.4.4 羞怯、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三者之間的關系27-28
- 2.5 本章小結28-29
- 第3章 研究設計29-31
- 3.1 研究假設29
- 3.2 研究方法29-30
- 3.2.1 被試29
- 3.2.2 研究工具29-30
- 3.2.3 研究過程30
- 3.2.4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統(tǒng)計30
- 3.3 本章小結30-31
- 第4章 小學生羞怯問卷的編制31-38
- 4.1 研究目的31
- 4.2 方法和程序31-33
- 4.2.1 小學生羞怯問卷的結構31
- 4.2.2 小學生羞怯問卷的項目形成31-32
- 4.2.3 問卷施測32-33
- 4.3 結果33-36
- 4.3.1 項目分析33
- 4.3.2 探索性因素分析33-36
- 4.4 驗證性因素分析36
- 4.5 信效度檢驗36-37
- 4.4.1 信度分析36
- 4.4.2 效度分析36-37
- 4.6 本章小結37-38
- 第5章 小學生羞怯的特點及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的關系38-56
- 5.1 研究目的38
- 5.2 研究方法38-40
- 5.2.1 研究對象38-39
- 5.2.2 研究材料39-40
- 5.2.3 研究程序40
- 5.2.4 統(tǒng)計工具40
- 5.3 結果與分析40-55
- 5.3.1 小學生羞怯的聚類分析40-44
- 5.3.2 小學生羞怯、自我概念、生活適應的描述性統(tǒng)計44-45
- 5.3.3 小學生羞怯各維度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性檢驗45-50
- 5.3.4 小學生羞怯及其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的相關50-51
- 5.3.5 羞怯和自我概念對生活適應的回歸分析51-52
- 5.3.6 自我概念對小學生羞怯與生活適應的中介效應檢驗52-55
- 5.4 本章小結55-56
- 第6章 討論56-68
- 6.1 小學生羞怯問卷編制的討論56
- 6.1.1 小學生羞怯問卷的結構56
- 6.1.2 問卷的信效度56
- 6.2 小學生羞怯的特點討論56-64
- 6.2.1 小學生羞怯的聚類分析討論56-60
- 6.2.2 小學生羞怯各維度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性檢驗討論60-64
- 6.3 小學生羞怯、自我概念、生活適應的關系討論64-66
- 6.3.1 小學生羞怯、自我概念、生活適應的描述性統(tǒng)計討論64
- 6.3.2 小學生羞怯及其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的相關討論64-65
- 6.3.3 羞怯和自我概念對生活適應預測的討論65-66
- 6.3.4 自我概念對小學生羞怯與生活適應中介效應檢驗的討論66
- 6.4 對羞怯小學生的教育建議66-67
- 6.5 本章小結67-68
- 結論與展望68-69
- 1.1 研究結論68
- 1.2 研究不足與展望68-69
- 參考文獻69-75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75-76
- 致謝76-77
- 附錄77-7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成偉;;高中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的關系[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04期
2 賴永秀;任鵬;賀強;孫鑫;堯德中;;害羞腦電的AR模型譜分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3 朱媛媛;姚本先;;大學生羞怯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0年01期
4 劉化英;羅杰斯對自我概念的研究及其教育啟示[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5 張億全;王毅杰;;農村籍大學生大學生活適應調查[J];青年研究;2006年12期
6 王玲鳳;學齡兒童的行為問題與自我概念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4年02期
7 王永麗,林崇德,俞國良;兒童社會生活適應量表的編制與應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年01期
8 胡金鳳;鄭雪;孫娜娜;;壓力對“蟻族”群體心理健康的影響:希望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3期
9 周國韜,賀嶺峰;11~15歲學生自我概念的發(fā)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6年03期
10 溫忠麟;張雷;侯杰泰;;有中介的調節(jié)變量和有調節(jié)的中介變量[J];心理學報;2006年03期
本文編號:8470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4702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