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天津日本租界的初等教育一考——以日出學館為例
本文關鍵詞:清末民初天津日本租界的初等教育一考——以日出學館為例
【摘要】:從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九國列強先后在天津強劃居留地,設置租界,使天津成為國內(nèi)租界數(shù)量最多的城市。租界是列強在近代中國實施半殖民地統(tǒng)治的據(jù)點,也是各列強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在中國的營地。因此,比起其他城市來,天津在教育層面所受的外力影響較大,體現(xiàn)在初等教育上尤為明顯。以日本租界的"日出學館"(日本在津建立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唯一一所教育華人子弟的學校)為例,對其設立背景、學制和教育內(nèi)容進行了詳盡考察,揭示了其在華進行奴化教育的殖民主義本質(zhì)。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天津 日本租界 日出學館
【基金】:日本住友財團2012年度研究助成
【分類號】:G529
【正文快照】: 引言自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九國列強先后在天津強劃居留地,設置租界,使天津成為國內(nèi)租界數(shù)量最多的城市。租界是列強在近代中國實施半殖民地統(tǒng)治的據(jù)點,也是各列強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在中國的營地。因此,比起其他城市來天津在教育層面所受的外力影響較大,體現(xiàn)在初等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吳洪成;傳教士與中國教育的近代化[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2 胡衛(wèi)清;近代來華傳教士與中國教育改革[J];江蘇社會科學;2000年04期
3 陳振江;傳教士與晚清教育改革芻議[J];南開學報;1999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珍珍;;教會學校與安徽教育近代化[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李海紅;;試析李提摩太的基督教思想——以其在《萬國公報》上的言論為例[J];安徽史學;2006年06期
3 胡小君;淺論民國時期教會中學的英語教學[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4 陳九如;;中美庚款留學述論[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5 黃文治;陸發(fā)春;;安慶教案與近代官紳階層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6 胡丹;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融——《死水微瀾》主題新解[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7 王麗紅;周廣;;略論西方傳教士在傳播中西方文化的作用[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楊慧;近代中國教會女子教育與婦女解放[J];北方論叢;2002年06期
9 常澤鯤,金飛飛;論近代中國教案發(fā)生的原因[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陳劍光,翟云仙;教會大學與中國近現(xiàn)代圖書館事業(yè)[J];北京圖書館館刊;199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洪成;;西方傳教士與中國近代教育改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彭爾佳;;清末“教科書”的發(fā)生及其編審定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吳洪成;;近代中國教會高等教育述略[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學教育、教會教育等)[C];2009年
4 吳洪成;;日本在侵華期間實施的奴化教育——中國現(xiàn)代史上特定的教育歷史現(xiàn)象[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2)——日本侵華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谷忠玉;;近代西方女性觀在中國的傳播路徑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3)——中國性別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6 許方寧;;評馬賴之死[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7 程柳;;中國近代女子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及思考[A];第三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鄒振環(huán);;《華英初階》和晚清國人自編近代英語教科書的發(fā)軔[A];近代中國(第十五輯)[C];2005年
9 王潤澤;;回歸本位:民國宗教報紙發(fā)展概述[A];新聞學論集(第25輯)[C];2010年
10 張秀芹;洪再生;宮媛;;1903年天津河北新區(qū)規(guī)劃研究[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5.城市規(guī)劃歷史與理論)[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蓉蓉;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民間外交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姜世健;關于我國大學生就業(yè)難問題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高福美;清代沿海貿(mào)易與天津商業(yè)的發(fā)展[D];南開大學;2010年
4 萬魯建;近代天津日本僑民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廖紅宇;福建鋼琴音樂發(fā)展歷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瑛;李鴻章與晚清條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體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8 李瑛;民國時期大學農(nóng)業(yè)推廣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賈春陽;論“疆獨”問題與美國的政策[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10 王言法;近代中國高等教育與社會的嬗變[D];山東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路瑩;洋教習與晚清新式學堂的建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盛一雋;從目的論看清代重大事件中口譯員的作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賈學玲;魏源與《皇朝經(jīng)世文編》[D];山東大學;2010年
4 戴學艷;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天津形象[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秦奮;清朝晚期至民國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林潔;民國時期福州教會中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云;黃乃裳與近代福州報刊的文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余雅卿;興化美以美會文教事業(yè)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邵琴芬;論民國時期教會大學的道德教育[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合成;上海早期教會學校體育的歷史考察[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立新;晚清在華傳教士教育團體述評[J];近代史研究;1995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素萍;;美國傳教士李佳白對袁世凱及辛亥革命的態(tài)度[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2 楊建;;論傳教士對近代中國旅游的影響[J];黃山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萬發(fā)達;李衛(wèi)國;;傳教士與清末民初西方體育文化傳播[J];體育學刊;2009年06期
4 張立;;從晚清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看傳教士對近代中國現(xiàn)代化的影響[J];文教資料;2009年20期
5 陳兆肆;;借醫(yī)布道:走在醫(yī)療與傳教之間——從《奉天三十年》一書看晚清東北地區(qū)傳教[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0年07期
6 劉家峰;;福音、醫(yī)學與政治:近代中國的麻風救治[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楊齊福;傳教士與近代中國教育改革[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4年11期
8 張松;;清末民初商會裁判權的確立與發(fā)展[J];求索;2010年06期
9 林乙烽;;清末民初的中小學教育[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3期
10 楊學新;;清末民初燕趙社會風尚的變遷[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以驊;;卜舫濟自述[A];近代中國(第六輯)[C];1996年
2 王彬;;淺析我國近代法律教育的課程設置[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周志剛;;近代中國私立中學的政治參與(1903-1936)[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8)——中國民辦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潘興明;;關于近代中國海外移民動因的考察[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5 胡其柱;;晚清“自由”語詞的生成考略:1820~1900年代[A];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沈渭濱;;我讀《近代中國》[A];近代中國(第四輯)[C];1994年
7 ;《近代中國》第3輯要目[A];近代中國(第四輯)[C];1994年
8 高維元;張鵬軍;孟祥武;戚志晶;趙振明;;天津梅江蘭水假期公寓公建膜結構建筑的設計與施工[A];第十屆空間結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9 王菊;;王菊博士致本刊主編丁日初教授函[A];近代中國(第十輯)[C];2000年
10 O.J.;;《近代中國商業(yè)革命》漢譯本出版[A];近代中國(第三輯)[C];199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閔杰;清晰地再現(xiàn)清末民初的風景[N];中華讀書報;2006年
2 李潔;看得見的清末民初[N];青島日報;2006年
3 于樹香;國際大都市是“長”起來的[N];天津日報;2004年
4 母克勤邋李夏;一帶五區(qū)串起旅游明珠 會展經(jīng)濟展現(xiàn)津城魅力[N];天津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彭飛邋張燕麗;津酒:700年傳承釀造半世紀華彩[N];中國企業(yè)報;2008年
6 張璐 通訊員 任炳信 何立強;提升五項水平 打造魅力天津[N];天津日報;2007年
7 于樹香;近代天津 承載工業(yè)文明領航北方經(jīng)濟[N];天津日報;2005年
8 記者 劉平 母克勤 張璐 通訊員 劉玫;打響“近代中國看天津”旅游品牌[N];天津日報;2005年
9 陳清;傳教士與山東義和團的爆發(fā)[N];光明日報;2000年
10 鄒小站;西學東漸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zhuǎn)型[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素萍;李佳白與清末民初的中國社會[D];中山大學;2006年
2 王素芬;明暗之間:近代中國的獄制轉(zhuǎn)型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3 羅靖;近代中國與世博會[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4 李e,
本文編號:7335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3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