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理念下的移動學習框架探究
本文關鍵詞:終身學習理念下的移動學習框架探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知識經(jīng)濟帶來了學習方式的變革,移動學習成為終身學習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終身學習理念設計了一個支持移動學習的框架,涉及移動環(huán)境的四個方面:一般移動環(huán)境問題、學習情景、學習經(jīng)驗和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本文對移動學習框架的理論基礎、關鍵因素和設計要求進行了探討,并指出如何依據(jù)這些因素和要求設計適用于終身學習的移動學習應用程序。希望為未來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單位】: 西安石油大學計算機學院;
【關鍵詞】: 移動學習 框架 終身學習 學習情境 移動通信技術
【基金】: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立項課題“基于網(wǎng)絡文化安全的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機制研究”(課題立項編號:SGH12308)階段性研究成果 西安石油大學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數(shù)字媒體視音頻新技術的應用研究”的資助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教育已從專門的精英化教育演變成大眾化教育。學習模式也從只在教室里學習演變成遠程學習和虛擬環(huán)境中的學習。知識型社會就是一個學習型社會[1],而學習型社會有責任為其人民提供尋求知識的渠道。在構筑終身學習型社會的進程中,信息技術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周濟;宋浩;曾仲培;胡新生;;引入移動學習技術 滿足學生隨時之需——深圳電大移動學習網(wǎng)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遠程教育;2007年08期
2 方海光;王紅云;黃榮懷;;移動學習的系統(tǒng)環(huán)境路線圖——國內(nèi)外移動學習研究與應用案例研究專欄綜述篇[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1年01期
3 沈婭芳;丁革建;;移動學習在現(xiàn)代遠程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07年04期
4 胡航;任友群;;合法的邊緣性參與下的M-learning共同體[J];中國電化教育;2006年0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輝;趙玉紅;雷海容;;通信技術在移動教育系統(tǒng)的應用[J];長春大學學報;2009年12期
2 劉金城;李宏博;;移動學習管理系統(tǒng)在WAP環(huán)境下的設計與實現(xiàn)[J];電腦學習;2010年06期
3 朱小兵;焦中明;;移動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4 張文新;;遠程移動學習在繼續(xù)教育中的應用分析[J];廣西教育;2010年12期
5 曾祥躍;;移動學習定位問題的思考[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6 徐淑麗;陳丹敏;左晨琳;;基于移動技術的移動學習模式的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年19期
7 杜建榮;馬萬峰;;移動學習模式在農(nóng)民教育培訓與技術支持服務應用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年19期
8 任艷;;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系統(tǒng)設計[J];甘肅科技;2012年18期
9 崔玉梅;;移動學習(M-learning)的特點及內(nèi)容設計[J];福建電腦;2012年11期
10 劉敏;李興保;;移動學習領域的可視化引文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佳豆;基于SCORM標準的移動學習資源的設計與開發(fā)[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鄒豪;基于任務驅動模式的網(wǎng)絡教學支持平臺的設計與開發(fā)[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3 陳焰;移動學習環(huán)境下手機教育游戲的設計與開發(fā)[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倩;面向移動學習的教學資源開發(fā)與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李惠;基于Android的個人知識管理平臺的研究與設計[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6 朱衛(wèi)平;基于J2ME的職稱英語學習軟件的研究與開發(fā)[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春雷;基于WAP2.0技術的成人移動學習平臺建設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麗香;學徒制的學習探微[D];蘇州大學;2008年
9 胡航;學校情境中實踐共同體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陽;基于SCORM的規(guī)范化移動學習課件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桂清揚;學習的未來從E-Learning到M-Learning——戴斯孟德·基根博士新著解讀之一[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04期
2 余勝泉;移動學習——當代E-Learning的新領域[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22期
3 葉成林,徐福蔭,許駿;移動學習研究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4 王廣新,白成杰;網(wǎng)絡虛擬學習共同體的形成與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5 馬小強;;移動學習終端的選擇與評價[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6 劉建設;李青;劉金梅;;移動學習研究現(xiàn)狀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7 詹青龍;;活動理論視域的移動學習活動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8 趙舉忠,張敬環(huán),任瑞仙;網(wǎng)絡學習共同體中的情感交流[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9 Desmond Keegan;從遠程學習到電子學習再到移動學習[J];開放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10 葉成林,徐福蔭;移動學習及其理論基礎[J];開放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彥敏;;移動學習在教師繼續(xù)教育中的應用探究[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4期
2 馬萬鋒;;移動學習應用模式探究[J];科技資訊;2008年31期
3 胡乃香;;移動學習在大學生學習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4 馬如宇;;影響移動學習用戶使用態(tài)度的前置性和潛在性因素解析——基于擴展式科技接受模型的視點[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9年10期
5 吳文濤;呂旭佳;張新明;;校園移動學習活動探究與設計[J];中小學電教;2010年12期
6 李瑩;;M-learning:學習的未來[J];今日科苑;2007年22期
7 李望秀;李華新;;移動學習的新視域──歐洲mGBL項目[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9年02期
8 李婧;;基于Twitter的移動學習趨勢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9年10期
9 鄭琳琳;;利用小件進行移動學習的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年11期
10 高蓉蓉;呂森林;;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教育技術研究的新熱點[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萌;;云計算及其在移動學習模式下應用初探[A];計算機研究新進展(2010)——河南省計算機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郝克明;;建設終身學習體系與基礎教育創(chuàng)新[A];第三屆中國教育家大會論文集[C];2006年
3 郝克明;;關于構建終身學習體系若干問題的探討[A];第五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靳建平;;談《保山年鑒》的框架設計[A];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云南省年鑒論文選[C];2003年
5 黃旭釗;徐昆;梁月明;;“航空物探綜合解釋系統(tǒng)”的框架設計[A];200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6 石麗紅;李海永;劉紀平;張福浩;;電子政務地理信息共享平臺框架設計[A];2009`中國地理信息產(chǎn)業(yè)論壇暨第二屆教育論壇就業(yè)洽談會論文集[C];2009年
7 彭久生;王明會;張智江;;新形勢下的互聯(lián)網(wǎng)管控框架設計[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wǎng)絡技術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8 徐子法;;立足自考助學 促進自學成才 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實踐探索研究報告(節(jié)選)[A];科學發(fā)展觀與成人教育創(chuàng)新——2004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Ⅰ)[C];2004年
9 黃崇福;;綜合風險管理的地位、框架設計和多態(tài)災害鏈風險分析研究[A];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二)[C];2006年
10 熊曉波;付曉玲;;移動學習平臺解決方案[A];2007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二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席傳;國企要向江西移動學習[N];人民郵電;2005年
2 記者 王龍玉;浙中商業(yè)購物中心框架設計初步形成[N];金華日報;2009年
3 廣州知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何沛如;移動學習的七大商業(yè)機遇[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4 記者 張建斌 馬曉艷 實習生 楊冬瓊;西藏移動學習實踐活動取得階段性成效[N];西藏日報;2009年
5 吳忠魁;日本的終身學習體系[N];中國教育報;2002年
6 張朝營;水滴英語移動學習卡問世[N];消費日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于洪全;促進高校與城市互動發(fā)展構建終身學習體系[N];大連日報;2011年
8 李劍閣;建立我們的終身學習體系[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9 記者 董克偉;我國急需構建終身學習一體化體系[N];中國改革報;2007年
10 于小晗;我國首座數(shù)字住宅進入框架設計階段[N];科技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薛慶吉;基于3G網(wǎng)絡的移動學習平臺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2 武荷嵐;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物理學與教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付雄;移動學習資源有償服務的支付協(xié)議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郭佩霞;涼山彝區(qū)政府反貧困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5 姚德明;終身學習與組織學習和組織發(fā)展的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6 孟昭鵬;適合協(xié)同學習環(huán)境的網(wǎng)絡服務質量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7 謝善斌;基于瞬變流動分析的給水管網(wǎng)事件模型基礎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9年
8 王召福;HLA邦元范型框架設計及其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9 丁林興;“營造書香校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10 王偉;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系統(tǒng)模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仲偉華;中國民營銀行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孟康;稅收基本法立法若干問題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3 郭雨彤;民族地區(qū)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4 王思q;基于Ajax與J2EE技術的AJ框架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暨南大學;2008年
5 王森;虹膜生物識別軟件系統(tǒng)框架設計[D];吉林大學;2005年
6 周云;基于價值創(chuàng)造的內(nèi)部控制框架設計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7 邵森;位置服務平臺中間件的研究與設計[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8 馬勇光;測井數(shù)據(jù)格式解編框架設計及應用該框架實現(xiàn)LAS數(shù)據(jù)格式解編[D];吉林大學;2008年
9 周偉勝;基于事件的協(xié)同感知模型的研究及框架設計與實現(xiàn)[D];西北大學;2005年
10 林曉潔;建立城市農(nóng)民工社會求助制度探討[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終身學習理念下的移動學習框架探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78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67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