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遠程教育論文 >

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研究(1928-1937)

發(fā)布時間:2017-06-18 16:24

  本文關鍵詞: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研究(1928-1937),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民眾教育是近代以來中國所特有的一種教育形式,是政府或私人欲使教育的范圍和對象有所擴大,在正式的學校之外所設立的各種非正式教育。河南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大省,在歷史上一直都是處于領先地位,尤其是到了近代,河南民眾教育更是獲得了飛速的發(fā)展,在這一特定時代背景下,實施民眾教育的中心機構—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也應運而生。這一時期,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創(chuàng)辦民眾學校,設立民眾圖書室、自然科學館、美術館、民眾茶園等重要民眾教育設施,并積極開展各項民眾教育活動,在推動河南的社會變遷以及教育近代化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進行深入研究,可以使我們更為全面地了解河南民眾教育的發(fā)展歷史,并且更為清晰地認識民眾教育在近代中國的發(fā)展歷程,并從中引發(fā)對當今中國的成人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幾點思考。 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部分進行了詳細闡述: 第一部分,,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設立的時代背景。對近代中國民眾教育的興起與發(fā)展進行展開敘述,并對近代河南民眾教育發(fā)展的概況以及該民教館之所以建立的主客觀因素進行了詳細說明。 第二部分,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的主要概況。對其發(fā)展的歷史、組織結構、職員情況以及館舍等幾方面進行了進一步的詳細補充。 第三部分,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的主要設施及其事業(yè)。重點論述了民眾學校、民眾圖書室、自然科學館、美術館、民眾茶園等館內(nèi)設施,并對其事業(yè)進行了詳細考察。 第四部分,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所開展的主要民眾教育活動。重點選取了其所舉辦的主要民眾教育活動,并對其活動內(nèi)容以及社會影響進行了深層剖析。 第五部分,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創(chuàng)辦的城市工商施教實驗區(qū)。從其建立的背景、施教原則、組織結構以及工作概況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重點闡述。 第六部分,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的社會影響與存在的問題。主要從民眾教育館對近代河南民眾教育、對河南民眾文化生活以及有效把民眾教育與城市工商教育相結合等三個方面影響進行論述,然后再從經(jīng)費不足、人才匱乏以及活動范圍狹小、效果有限等三個方面闡述了其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足之處。
【關鍵詞】:河南 民國 民眾教育 民眾教育館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529;K26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3
  • (一)選題的價值與意義8
  • (二)學術史回顧8-10
  • (三)研究對象與方法10-11
  • (四)相關概念界定11-13
  • 一、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設立的時代背景13-20
  • (一)近代中國民眾教育的興起與發(fā)展13-16
  • (二)近代河南民眾教育的發(fā)展概況16-20
  • 二、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概況20-26
  • (一)發(fā)展歷程20-21
  • (二)組織及職員21-24
  • (三)館舍24-26
  • 三、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的主要設施及其事業(yè)26-41
  • (一)民眾學校26-29
  • (二)民眾圖書室29-35
  • (三)自然科學館35-37
  • (四)美術館37-40
  • (五)民眾茶園40-41
  • 四、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開展的主要活動41-47
  • (一)舉辦九一八國難展覽、塑造民眾公民觀念41-42
  • (二)舉辦年俗展覽、糾正社會不良禮俗42-44
  • (三)舉辦衛(wèi)生展覽、宣傳健康教育44-45
  • (四)舉行象棋競賽、提倡正當休閑娛樂45-47
  • 五、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的城市實驗區(qū)—中山市場工商施教區(qū)47-51
  • (一)背景47
  • (二)施教的基本原則47
  • (三)組織及人員47-48
  • (四)工作實施的基本概況48-51
  • 六、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的社會影響及其存在的問題51-54
  • (一)社會影響51-52
  • (二)存在的問題52-54
  • 結語54-55
  • 參考文獻55-58
  • 致謝58-59
  • 在讀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著)及科研情況5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愛勤;;孟憲承民眾教育思想與實踐[J];上海教育;2009年Z2期

2 鄭崧;社會控制與民眾教育——析1800年前后法國的民眾教育觀[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3 陳晨;;顧頡剛與民眾教育[J];時代教育;2006年12期

4 譚超,李亦桃,歐陽霞;一位愛國實業(yè)家的民眾教育實踐活動——盧作孚的三次民眾教育實驗階段[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5 張佳余;楊才林;;民國時期的社會教育與民眾教育概念辨析[J];社會科學輯刊;2009年01期

6 李冬梅;;抗戰(zhàn)前民眾教育的特點和進步教育思想[J];中國成人教育;2010年18期

7 J·包托門雷,王振芳;遠距離開放教育在高等民眾教育中的地位[J];遠程教育雜志;1997年05期

8 周慧梅,王炳照;沿革與流變:從古代社會教化到近代民眾教育[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4期

9 J·包托門雷,王振芳;遠距離開放教育在高等民眾教育中的地位[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7年04期

10 張愛勤;;成人職業(yè)教育的先驅(qū):孟憲承[J];教育與職業(yè);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民眾教育研究——以《中華教育界》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呂蘋;;南京國民政府前期浙江省舉辦民眾教育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3 趙玉春;;試談“兩館”在終身教育體系中的特殊職能及作用[A];不老的長江——第二屆長江沿岸城市群眾文化發(fā)展論壇論文選[C];2001年

4 趙玉春;;試談“兩館”在終身教育體系中的特殊職能及作用[A];荊楚文化與民俗論叢——1997—2001湖北省群眾文化獲獎論文匯編[C];2001年

5 羅志田;;科舉制廢除在鄉(xiāng)村中的社會后果[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6 陳永申;;文化現(xiàn)代化的若干問題[A];文化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劉盛綱;;迎接挑戰(zhàn) 調(diào)整結構 加快西部高等教育發(fā)展[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8 王雷;;民國初期社會教育行政制度的確立及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0)——中華民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宋薦戈;;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早期工農(nóng)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1)——中國革命根據(jù)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周可楨;;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教育新趨向[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寶禎;七十年前的山東省立民眾教育館[N];聯(lián)合日報;2010年

2 中國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 張廷銀;晚清及民國時期的民眾教育館事業(yè)[N];中國文化報;2009年

3 四平市文化新聞出版局局長 崔永剛;繁榮發(fā)展的四平文化[N];四平日報;2009年

4 ;高陽與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及無錫實驗[N];聯(lián)合日報;2010年

5 中共重慶市北碚區(qū)委書記 黃波;山城后花園 文化新風貌[N];中國文化報;2008年

6 北京晏陽初農(nóng)村教育文化傳播中心 邱建生 劉麗鳳;新農(nóng)村建設亟須發(fā)展大眾平民教育[N];中國民族報;2010年

7 YMG記者 凌云鵬 通訊員 國臣 慶敏;“二鄉(xiāng)師”:膠東師范教育的搖籃[N];煙臺日報;2010年

8 張禮智;百年輝煌[N];西安日報;2010年

9 任荃;讓中華小吃變成世博快餐[N];文匯報;2005年

10 ;晏陽初與平民教育[N];經(jīng)濟日報農(nóng)村版;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煜;江蘇民眾教育館研究(1928-1937)[D];蘇州大學;2012年

2 張蓉;中國近代民眾教育思潮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楊才林;“作新民”、“喚起民眾”[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愛勤;會通中西 融貫古今[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申國昌;守土經(jīng)營與模范治理的雙重變奏[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爽;中國社會學社成員社會建設思想研究(1928-1937)[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鶴;抗戰(zhàn)時期湘西現(xiàn)代化進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8 王鳳杰;王永江與奉天省早期現(xiàn)代化研究(1916-1926)[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杜光勝;民國時期江蘇省電化教育發(fā)展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10 范明;江蘇省高等教育與經(jīng)濟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本一;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研究(1928-1937)[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2 曹麗娟;山西省立民眾教育館研究(1933-1937)[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3 于文哲;湖北省立實驗民眾教育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曉娟;丹麥民眾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5 賀培東;青島社會教育研究(1929-1937)[D];青島大學;2010年

6 王隼;民眾教育政治化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7 張紹春;清末與民國前期天津社會教育研究(1905-1937)[D];天津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麗華;防區(qū)制時代的四川民眾教育[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9 吳曉偉;民國時期社會教育的發(fā)展嬗變及特征[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梅東偉;民眾教育中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踐[D];河南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河南省立民眾教育館研究(1928-1937),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004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6004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f27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