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關心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2 15:31
本文關鍵詞:教師關心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關心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應履行的義務,而關心能力的提升則是教師更好地關心學生的關鍵。國內外教育政策導向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理論研究都充分表明,“教師關心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是一項兼具理論價值及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以文獻法和訪談法為主,輔以非結構性觀察法;仡櫸墨I發(fā)現,已有研究尚缺乏提升教師關心能力的策略的研究;通過對一所初中的5位教師、6位學生的訪談以及師生間關心事件的觀察進一步發(fā)現,教師關心學生的現狀不如人意,教師關心學生的能力亟待提升。據此,在梳理和分析文獻的基礎上界定了“教師關心能力”的內涵與特征,剖析了教師關心能力的現狀,在此基礎上從教師自身和外部支持兩個維度提出了教師關心能力的提升策略。 研究發(fā)現,教師關心能力包括發(fā)現學生需要的能力、采取合適的關心行動的能力、關注學生反饋及自我反思的能力,其有五大特征,即實踐性、情境性、全面性、傳遞性、情理交融性。當下教師關心能力的不足主要體現在:首先,教師發(fā)現學生需要的敏感性不足;其次,教師在不同情境下采取多種關心行動的能力較弱;再次,教師了解學生反饋與自我反思的途徑單一。為了改變教師關心能力不足的現狀,既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一定的外部支持。從教師自身出發(fā),可從如下方面提升關心能力:首先,教師能敏銳覺察到學生的需要,強化自身的關心意識,在此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觀察與對話的作用,注重從側面間接了解學生的需要;其次,教師應根據學生需要采取合適的關心行動,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教學實施與關心學生相結合,并注意在細微言行中體現出對學生的關心,同時不可忽略他者的幫助和支持;最后,教師要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反饋并進行自我反思,在充分理解關心之關系性的基礎上,信任性地接納學生,與學生開展真正的對話,并通過思考與寫作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反思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關心能力的提升也離不開必要的外部支持,這些支持包括教師教育者對師范生的關心、學校對教師的關心以及外部大環(huán)境對提升教師關心能力給予的支持。
【關鍵詞】:關心 教師關心能力 提升策略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451.6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錄6-8
- 緒論8-22
- (一) 教師關心能力研究的緣起8-11
- 1. 提升教師的關心能力是國際和國內教育政策的重要導向8-9
- 2. 教師關心能力的提升策略是教師發(fā)展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9-10
- 3. 提升自身的關心能力是我國中小學教師面臨的現實課題10-11
- (二) 國內外研究述評11-16
- 1. 國外研究綜述11-13
- 2. 國內研究綜述13-15
- 3. 對國內外已有研究的評論15-16
- (三) 研究意義16-17
- 1. 理論意義16
- 2. 實踐意義16-17
- (四) 核心概念界定17-18
- 1. 關心17
- 2. 教師關心能力17-18
- (五) 研究內容18-19
- 1. “教師關心能力”的內涵與特征18-19
- 2. 教師關心能力的現狀19
- 3. 教師關心能力的提升策略19
- (六) 研究方法19-22
- 1. 研究方法的選擇理由20-21
- 2. 訪談及觀察對象的選擇21
- 3. 資料的搜集、整理方法21-22
- 一、教師關心能力的內涵與特征22-30
- (一) 教師關心能力的內涵22-25
- 1. 關注學生需要的能力22-23
- 2. 采取合適的關心行動的能力23-24
- 3. 關注反饋及自我反思的能力24-25
- (二) 教師關心能力的特征25-30
- 1. 實踐性26
- 2. 情境性26-27
- 3. 全面性27-28
- 4. 傳遞性28
- 5. 情理交融性28-30
- 二、教師關心能力的現狀30-35
- (一) 發(fā)現學生需要的敏感性不足30-31
- (二) 不同情境下采取多種關心行動的能力較弱31-32
- (三) 了解學生反饋與自我反思的途徑單一32-35
- 三、教師關心能力提升策略的構建35-50
- (一) 關注學生需要的能力之提升策略35-40
- 1. 關心意識的強化是關注學生需要的前提36-37
- 2. 觀察與對話是關注學生需要的直接方式37-39
- 3. 側面的間接了解是關注學生需要的重要途徑39-40
- (二) 采取合適關心行動的能力之提升策略40-45
- 1. 將教學實施與關心學生相結合41-43
- 2. 在細微言行中體現對學生的關心43-44
- 3. 關心過程中應注重他者的幫助與支持44-45
- (三) 關注反饋及自我反思的能力之提升策略45-50
- 1. 理解“關系性”是關注學生反饋及自我反思的前提46
- 2. 信任性地接納與對話是了解學生回應的重要途徑46-48
- 3. 思考與寫作相結合是提升反思能力的有效方式48-50
- 四、提升教師關心能力所需要的外部支持50-54
- (一) 給予教師關心是促進教師關心學生的前提50-52
- 1. 教師教育者對師范生的關心與指導50-51
- 2. 學校給予教師的關心與支持51-52
- (二) 外部大環(huán)境對提升教師關心能力的支持52-54
- 1. 各方應改變對學生的單一評價標準52-53
- 2. 學校應營造關心型的整體校園氛圍53-54
- 五、教師關心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的反思和展望54-56
- 參考文獻56-60
- 附錄60-62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62-63
- 致謝63-6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雪霞,孫啟林;諾丁斯關心理論評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2 蘇靜;;論教師的關懷素養(yǎng)[J];教師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3 吳永軍;;再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德性維度[J];江蘇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4 徐廷福;;關懷型教師及其培養(yǎng)方式的思考——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對我國教師教育的啟示[J];教育導刊;2009年08期
5 楊寶忠;培養(yǎng)關心型教師的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07期
6 班華;“學會關心”——一種重在道德學習的德育模式[J];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7 侯晶晶,朱小蔓;諾丁斯以關懷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論及其啟示[J];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8 杜時忠;;論德育走向[J];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9 張定璋;情境教育的教學論發(fā)展觀[J];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10 劉萬海;;關于教學道德性的原點審思[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1期
本文關鍵詞:教師關心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61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8613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