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性別角色類型與主觀幸福感和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8 07:14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性別角色類型與主觀幸福感和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一直以來,男性和女性被認為有顯著的性別差異,生理決定論這些強調性別差異、生理性別決定著性別差異形成的理論在經過長期的統(tǒng)治后,受到了社會決定論的挑戰(zhàn)。社會決定論認為:人的性別并非生而就已擁有如此簡單,而是通過塑造才獲得。在當代社會,社會角色和職業(yè)分工的改變,十分深刻地影響了男女兩性的性別角色:男性不再是家庭的唯一經濟支柱,很多女性和男性一樣外出工作,F實生活中也實在不乏堅強、獨立、有成就取向的女性和善解人意、有同情心及溫文爾雅有教養(yǎng)的男士。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以蒙漢大學生為被試,具體探究以下幾個問題:大學生性別角色是如何分布的,雙性化的個體是否有更高的幸福感和有更成熟、有效的應對方式。對這種性別角色變化趨勢的深入探究可以為我們的性別教育提供實證研究的依據和建設性的意見。研究結果表明: ⑴雙性化人格在性別、民族、家庭來源等人口學變量上的分布沒有顯著差異。 ⑵不同性別角色類型在主觀幸福感各維度上的得分都存在顯著差異,,在求助和解決問題這兩項應對方式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 ⑶雙性化人格有助于積極感情的獲得和生活滿意度的提高。 ⑷大學生中的雙性化個體有更成熟、有效的應對方式。
【關鍵詞】:性別角色 主觀幸福感 應對方式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844.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文獻綜述10-26
- 1.1 概念界定10-16
- 1.1.1 性別的表現——性征10-11
- 1.1.2 性別的界定——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11-13
- 1.1.3 性別角色13-15
- 1.1.4 雙性化與易混淆概念的區(qū)分15-16
- 1.2 理論基礎16-20
- 1.2.1 精神分析理論16
- 1.2.2 認知發(fā)展理論16-17
- 1.2.3 社會學習理論17-18
- 1.2.4 桑德拉.貝姆的性別圖式理論18-19
- 1.2.5 Spence J.T 等人的理論19-20
- 1.3 國外性別角色研究20-22
- 1.3.1 雙性化人格研究形成的回顧20-21
- 1.3.2 性別角色的研究21-22
- 1.4 國內性別角色研究22-24
- 1.5 簡要評述國內外研究24-25
- 1.6 本研究意義25-26
- 2.研究構想26-28
- 2.1 研究目的26
- 2.1.1 探究大學生性別角色及其跨民族、城鄉(xiāng)分布特點26
- 2.1.2 探究大學生雙性化個體的幸福感狀況26
- 2.1.3 探究大學生雙性化個體的應對方式26
- 2.2 研究假設26
- 2.3 研究對象26
- 2.4 研究方法和工具26-28
- 2.4.1 貝姆性別角色量表(Bern Sex Role Inventory)26-27
- 2.4.2 應對方式問卷27
- 2.4.3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量表27-28
- 3.研究樣本有關變量的統(tǒng)計分析28-32
- 3.1 研究樣本的描述統(tǒng)計28-29
- 3.2 主觀幸福感和應對方式的描述29
- 3.3 性別類型的分類29-30
- 3.4 四種性別角色類型在背景變量上的統(tǒng)計分析30-31
- 3.5 結果與分析31-32
- 4.性別角色類型與主觀幸福感和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32-37
- 4.1 性別角色類型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32-34
- 4.1.1 性別角色類型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分析32
- 4.1.2 主觀幸福感對性別角色類型的回歸分析32-34
- 4.1.3 結果分析34
- 4.2 性別角色類型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34-37
- 4.2.1 性別角色類型與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34
- 4.2.2 應對方式對性別角色類型的回歸分析34-35
- 4.2.3 結果分析35-37
- 5 分析與討論37-41
- 5.1 關于測量工具37-38
- 5.2 大學生性別角色類型的分布38
- 5.3 性別角色類型與主觀幸福感和應對方式的關系38-39
- 5.4 本研究有待改進與深入的地方39-41
- 5.4.1 施測方法過于單一39
- 5.4.2 施測方法仍需創(chuàng)造性及新意39-41
- 6 研究結論與啟示41-43
- 6.1 結論41
- 6.2 啟示及建議41-43
- 6.2.1 雙性化人格為理想的性別角色且分布廣泛41
- 6.2.2 實施雙性化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41-42
- 6.2.3 建議:大學生雙性化人格的塑造42-43
- 參考文獻43-46
- 附錄46-53
- 致謝5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錦華;大學生雙性化人格模式與心理健康關系探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 鄒萍;女大學生性別角色雙性化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3 宋麗麗;鄒萍;;大學生性別角色雙性化研究綜述[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4 唐玉和;楊海英;杜俊秋;;不同個性大學生應付方式的差異性研究[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6年03期
5 關樹文;蒙漢回藏中學生性度取向的跨文化研究[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6 關樹文,楊青;關于中老年教師性度取向的調查研究[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7 經素;;論雙性化人格在兒童早期的培養(yǎng)[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12期
8 龐文;韓陽;;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調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6年03期
9 王紅瑞;大學生雙性化人格特質與情緒狀態(tài)的相關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10 方俊明;性別差異與兩性化人格[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性別角色類型與主觀幸福感和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54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7541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