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學優(yōu)生和非學優(yōu)生英語內隱知識和外顯知識特點的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八年級學優(yōu)生和非學優(yōu)生英語內隱知識和外顯知識特點的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由于語言哲學基礎和理論架構不同,不同的學者對語言知識的定義的理解并不相同,但在把語言知識分為外顯知識和內隱知識這一點上是一致的。相比之下,內隱知識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任何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都是為了解釋第二語言學習者是如何發(fā)展出內隱知識,而不是如何獲得外顯知識。 本實驗研究主要考察了在第二語言學習中,國內初中英語學習者的語法知識中的內隱知識和外顯知識,以及能否有效地對兩者加以區(qū)分;另外也考察了國內初中二年級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易于掌握和不太容易掌握的語法知識,此外也探討了學優(yōu)生和非學優(yōu)生在兩種類型的知識掌握中存在的差異。 本研究選取了天津市某中學八年級共43名學生,借鑒E11is提出的一套有效區(qū)分內隱和外顯知識的測驗對材料進行了操縱,共分為4個不同的測驗,它們分別是口頭模仿測驗、限時語法判斷測驗、不限時語法判斷測驗和元語言知識測驗。語法材料分為詞法和句法兩種。前兩個測驗,被試在電腦上操作,探討的是學習者的內隱知識部分,后面兩個為紙筆測驗,探討的是學習者的外顯知識部分。 結果表明:(1)學生類型效應方面,學優(yōu)生和非學優(yōu)生在內隱知識層面差異不顯著。而在外顯知識層面,學優(yōu)生和非學優(yōu)生的差異十分顯著,學優(yōu)生的得分好于非學優(yōu)生。(2)測驗類型效應方面,學習者在外顯非限時語法判斷測驗中的得分好于內隱口頭模仿測驗和內隱限時語法判斷測驗。但后兩個內隱測驗間的差異并不顯著。(3)語法類型效應方面,在句法結構中,當句子符合語法規(guī)則時,兩個內隱測驗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學習者在口頭模仿測驗中的得分比限時語法判斷測驗中的得分高。外顯成績的差異中,學優(yōu)生與非學優(yōu)生的差異主要在于句法不符合語法項目間的差異。 總體來說,有無時間壓力、不同語法結構類型和不同的測驗類型都會影響學習者提取的語言知識的類型。學優(yōu)生和非學優(yōu)生在內隱知識層面的差異較小,主要的差異在于復雜語法知識的外顯知識。句法中不符合語法的句子規(guī)則,很難達到內隱的程度。
【關鍵詞】:內隱知識 外顯知識 第二語言習得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442;G633.4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一章 研究綜述10-25
- 第一節(jié) 內隱知識的概念及其本質特征10-14
- 1.1.1 語言學知識和內隱知識的概念10-13
- 1.1.2 內隱知識的基本特征13-14
- 第二節(jié) 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14-15
- 1.2.1 二語學習中內隱語言知識和外顯語言知識的關系14-15
- 第三節(jié) 內隱知識的研究歷程及其實證研究15-25
- 1.3.1 內隱知識的研究歷程15-16
- 1.3.2 內隱知識的實證研究16-22
- 1.3.3 國內內隱知識的研究22-25
- 第二章 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25-26
- 第一節(jié) 研究目的25
- 第二節(jié) 研究假設25-26
- 第三章 研究方法26-28
- 第一節(jié) 被試26
- 第二節(jié) 實驗設計26
- 第三節(jié) 實驗儀器和材料26-27
- 第四節(jié) 實驗程序27-28
- 3.4.1 確定研究變量27
- 3.4.2 編制研究工具27
- 3.4.3 實驗階段27-28
- 3.4.4 數(shù)據(jù)分析28
- 第四章 實驗結果和分析28-37
- 第一節(jié) 測驗類型效應29-32
- 4.1.1 結果29-31
- 4.1.2 分析31-32
- 第二節(jié) 語法類型效應32-34
- 4.2.1 結果32-34
- 4.2.2 分析34
- 第三節(jié) 學生類型效應34-37
- 4.3.1 結果34-37
- 4.3.2 分析37
- 第五章 討論37-39
- 第一節(jié) 討論37-39
- 第二節(jié)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39
- 第六章 本研究對學校教育、教學的啟示39-40
- 第七章 結論40-41
- 參考文獻41-45
- 附錄45-51
- 致謝5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中英;緘默知識與教學改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2 于文華;喻平;;榜樣的效能:緘默知識視閾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教師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3 姜鳳華,張永;緘默知識與創(chuàng)新教育[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4 周治金;楊文嬌;;隱性知識、內隱認知與科學創(chuàng)造[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5 郭秀艷;內隱學習和緘默知識[J];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6 帥易瓊;;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對第二語言教學的啟示[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0年09期
7 石中英;關注緘默知識 深化教學改革[J];人民教育;2004年Z1期
8 王榮英;;語言輸出中的內隱學習與內隱知識轉化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姜雪鳳;陳憲章;;內隱知識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J];探索;2006年02期
10 趙健;;默會知識、內隱學習與學習的組織[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莉;內隱知識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文嬌;隱性知識的結構及其獲得的有效途徑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八年級學優(yōu)生和非學優(yōu)生英語內隱知識和外顯知識特點的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83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6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