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人際關系素質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人格特征的關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初中生人際關系素質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人格特征的關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采用天津師范大學“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diào)查研究”課題組編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diào)查表》、父母教養(yǎng)方式測評采用岳冬梅等人修訂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中文版和人格測試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簡易版,對北京市豐臺區(qū)初中生的實際狀況,隨機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一所普通中學和一所重點初中學校,在對初中生進行廣泛調(diào)查的基礎上,對個別典型各例進行訪談等方法,對初中生人際交往的現(xiàn)狀以及家庭教養(yǎng)方式、人格特征對人際素質的影響情況展開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1、初中生人際素質在性別、年級、學校類別上均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表現(xiàn)為:總體人際素質女生顯著高于男生(p<0.05),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F=3.398,p<0.05)。從趨勢上看,隨年級的增高,初中生人際素質水平呈起伏式增長態(tài)勢。事后平均數(shù)比較(LSD)顯示總體人際素質上呈現(xiàn)出:初三>初二,初三>初一(p<0.05);初一與初二沒有顯著差異(p>0.05)。2、父母教養(yǎng)方式初中生人際關系存在相關,人格特征與人際素質相關。3、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總體人際素質有顯著預測效果(β值分別為0.212、0.201),二個因子共同解釋了人際知覺8.5%的差異(決定系數(shù)R2=0.085);人格特征對總體人際素質有顯著預測效果,可達20%左右的差異。說明了人際素質的整體或在某個因素上存在性別和年齡的差異;家庭來源因素影響初中生人際素質水平,來源于城市的學生好于農(nóng)村學生;學習成績上等的學生顯著高于學習成績下等的學生;父母家庭教養(yǎng)方式大部分因子上與人際素質總體和各因子存在顯著正相關并對人際素質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父母家庭教養(yǎng)方式個別因子對總體人際素質有顯著預測效果,其中父母親的情感理解、溫暖、過度保護對孩子的人際素質影響最大;人格特征中的適應性、利他性對人際素質有顯著預測效果對人際素質的影響最顯著;父母教養(yǎng)方式和人格特征兩者對人際素質的預測效果能達到18.3%的差異。 結論: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作為人際素質內(nèi)部因素的人格特征和作為外部因素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同時對人際素質有影響,但人格特征對人際素質的影響更明顯。
【關鍵詞】:人際素質 家庭教養(yǎng)方式 人格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444;G635.5
【目錄】: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1
- 2 文獻綜述11-17
- 2.1 人際素質文獻綜述11-13
- 2.1.1 人際關系素質概念的界定11-12
- 2.1.2 人際素質的相關研究文獻12-13
- 2.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文獻綜述13-15
- 2.2.1 父母教養(yǎng)方式概念的界定13
- 2.2.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文獻13-15
- 2.3 人格文獻綜述15-17
- 2.3.1 人格概念的界定15
- 2.3.2 初中生人格特征現(xiàn)狀的研究文獻15
- 2.3.3 人格測量的研究15-17
- 3 研究構想17-20
- 3.1 問題的提出17
- 3.2 研究假設17-18
- 3.3 研究方法18
- 3.4 研究工具18-19
- 3.4.1 人際素質量表18-19
- 3.4.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量表19
- 3.4.3 人格量表19
- 3.5 數(shù)據(jù)收集和處理方法19-20
- 4 研究結果20-30
- 4.1 初中生人際素質特征20-24
- 4.1.1 初中生人際素質整體狀況20
- 4.1.2 初中生人際素質的性別差異20-21
- 4.1.3 初中生人際素質的學校類別差異21-22
- 4.1.4 初中生人際素質的學校類別差異22-23
- 4.1.5 初中生人際素質的家庭來源差異23
- 4.1.6 初中生人際素質的學業(yè)自我評價與人際素質23-24
- 4.2 初中生人際素質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24-27
- 4.2.1 初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描述統(tǒng)計24
- 4.2.2 初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性別差異24-25
- 4.2.3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人際素質的相關分析25-26
- 4.2.4 父母親教養(yǎng)方式對人際素質的回歸分析26-27
- 4.3 初中生人格特征與人際素質的關系27-29
- 4.3.1 初中生人格特征描述統(tǒng)計27
- 4.3.2 初中生人格特征的性別差異27-28
- 4.3.3 初中生人格特征與人際素質的相關分析28
- 4.3.4 初中生人格特征對人際素質的回歸分析28-29
- 4.4 初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人格特征對人際素質的多元回歸分析29-30
- 5 分析與討論30-34
- 5.1 初中生人際關系素質的差異分析30-31
- 5.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初中生人際關系素質的影響31-32
- 5.3 人格特征對初中生人際關系素質的影響32
- 5.4 初中生人際關系素質的多種影響關系32-34
- 6 結論34-35
- 6.1 人際素質在性別、年齡和地域方面存在差異34
- 6.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人際素質有顯著預測效果34
- 6.3 人格特征對人際素質有顯著預測效果34
- 6.4 父母教養(yǎng)方式和人格特征對人際素質的影響不同34-35
- 7 教育建議35-36
- 7.1 重視對不同初中生的人際交往教育的實施35
- 7.2 教育部門尤其是學校做好家校整合工作35
- 7.3 教育部門做好部署學校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工作35-36
- 參考文獻36-38
- 附錄38-44
- 致謝4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金平;心理素質的本質和結構新探[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2 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調(diào)查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06期
3 王英春;鄒泓;;初中生人際關系能力的發(fā)展及其與人格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1期
4 王林躍;孫佳峰;劉爽;;初中生自尊發(fā)展與人際素質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12期
5 鄧潔;鄭建君;楊繼平;;青少年適應行為與人際交往素質的相關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10期
6 許燕;面向21世紀高師學生心理素質結構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9年10期
7 霍力巖;多元智力理論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教育研究;2000年09期
8 劉宗林;吳亞紅;;大學生適應能力的心理分析及解決途徑[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9 陳陳;家庭教養(yǎng)方式研究進程透視[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10 王鋒,王莉,李瑞芹;重點中學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精神醫(yī)學;2005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彭文濤;初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其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初中生人際關系素質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人格特征的關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53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2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