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的價值基礎:兼論公平和質量
[Abstract]:China's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past 30 years has completed the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adapted to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a gradual way. The goal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has changed from the state, the collective to the individual and the private family.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he "generation" of socialist laborers with commonality, collectivity, nationality and ideal has evolved into individuality, self-interest and competition. The goal of training labor force or human resources in the market and the whole world, the education of pursuing benefit and quality has played the role of accelerator in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al competition. The commonality of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ublic goods", on the basis of individual right to education and equal opportunities, in the pursuit of standardiz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of "quality" and "quality".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inherent richness and integrity are diminishing. In the new historical stage, we should face up to the basic contradictions of modern education, take the immediate and long-term well-being of the country, nation, and individual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eliminate the erosion of public education by the capital market in both institutional and cultural terms. Through the school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uman training goals.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
【分類號】:G52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旭東;論教育對生活世界的回歸[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范樹成;西方國家政治教育與政治社會化理論與實踐[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3 饒耀平;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國家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4 汪利兵,謝峰;論UNESCO與WTO在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不同傾向[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5 康瑜;試論全球化視角下高等教育的社會批判功能[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6 潘涌;論全球化與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7 錢民輝;;當代教育社會學研究的核心主題及理論建構[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1期
8 陳大偉;教師的專業(yè)生活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兼談教師教育課程改革[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9 柳謙;論主體間性教育與教師主體性[J];成人教育;2004年11期
10 祝愛武;后現(xiàn)代知識觀對成人教育的啟示[J];成人教育;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盧曉中;當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對中國的影響[D];廈門大學;2001年
3 畢世響;鄉(xiāng)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黃忠敬;知識·權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5 傅建明;我國小學語文教科書價值取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6 朱家存;走向均衡[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7 高偉;生存論教育哲學發(fā)凡[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8 鄭家福;新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文化檢討[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白蕓;理解學生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郭長江;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變革的文化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永國;后現(xiàn)代主義視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趙明仁;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肖海豐;探究學習方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張敏婕;美國基礎教育科學課程標準及其實施的影響因素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王紅艷;論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教師的角色轉換[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周慧霞;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李淑俊;現(xiàn)代國際教育貿(mào)易探論[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8 侯靜敏;論課程的過程價值[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9 李衛(wèi)東;論體育課程觀[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賀軼玲;友愛:來自德性的聲音[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桃;趙巖;;論知識經(jīng)濟背景下的教育轉型[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7期
2 韓飛;教育轉型期學科教育的重難點是什么[J];教書育人;2002年11期
3 葉明陽;任德澤;黃其志;;適應創(chuàng)新教育要求 實現(xiàn)教師角色轉換[J];中國集體經(jīng)濟;2009年19期
4 王建華;;論觀念變遷與教育轉型[J];教育導刊;2010年09期
5 和學新;;教育轉型:社會轉型的重要內(nèi)容和必要條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年13期
6 伍春輝;;論近代湖南教育轉型的地域特征[J];長沙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7 王宏甲;走向新教育[J];中關村;2004年07期
8 唐恒君;;試論日本現(xiàn)代化過程中的教育轉型[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9 何維生;許金華;;抗日戰(zhàn)爭與江西的教育轉型——以戰(zhàn)時贛南為例[J];黨史文苑;2010年10期
10 吳仁華;論臺灣光復初期教育轉型的歷史定位[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趙艷玲;;清末民初教育轉型中的冀州新式學校[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仇玉坤 蔡麗潔 谷麗麗 何敦;用教科研轉型支撐教育轉型[N];江蘇教育報;2010年
2 張耀文;努力構建和諧教育體系[N];白銀日報;2008年
3 肖明華;以人為本:教師的新追求[N];宜昌日報;2005年
4 甘肅省白銀市教育局局長 李作璧;教師是推動教育轉型的關鍵[N];中國教師報;2010年
5 馮建軍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在特殊性中尋找中國教育轉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近代史專家、杭州學者 傅國涌;從教科書看歷史上公民教育轉型[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7 陸遙 葉菲;城市化浪潮下的鄉(xiāng)村教育轉型[N];農(nóng)民日報;2011年
8 市教育局局長 黃士力;加快教育轉型提升[N];寧波日報;2011年
9 肖明華;以人為本:教師的新追求[N];光明日報;2005年
10 趙艷玲 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清末民初教育轉型中的冀州新式學校(二)[N];衡水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蔣純焦;一個階層的消失[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周貴禮;論當代教師思維方式變革[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許慶如;變革與傳承:近代山東鄉(xiāng)村教育研究(1901-1937)[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姚遠峰;尋求意義:現(xiàn)代教育之轉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瑞;清末哈爾濱區(qū)域傳統(tǒng)學務向近代新式教育轉型的研究(1861-1911)[D];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2010年
2 徐佳貴;地方士人與晚清地方教育轉型[D];復旦大學;2012年
3 吳敏霞;清末民初教育轉型弊端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 邱芳;英國師范教育向教師教育的轉型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2424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42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