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遠程教育論文 >

紀念毛澤東:一位解放教育學的先驅

發(fā)布時間:2018-07-08 10:11

  本文選題:解放教育學 + 毛澤東。 參考:《復旦教育論壇》2013年06期


【摘要】:解放教育學是20世紀最具有影響的教育思想之一,它主張教育即政治、教育即人性解放,開創(chuàng)了以行動為特色的教育思想。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一生致力于個性解放、婦女解放、民眾解放、民族解放和所有受壓迫人民解放等教育實踐,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教育思想內涵,也奠定了他在解放教育學發(fā)展史上的先驅地位。解放教育學的開創(chuàng)者、巴西教育家弗萊雷從毛澤東教育思想中吸收了大量營養(yǎng)。揭示毛澤東對解放教育學的貢獻不僅有助于深入研究毛澤東教育思想,也有助于更好地紀念這位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解放事業(yè)做出重大貢獻的世紀偉人。
[Abstract]:Emancipation pedagogy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educational thoughts in the 20th century. It advocates that education is politics, education is the libera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pioneers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characterized by action. Mao Zedong, the great leader of the Chinese people, devoted his whole life to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individual liberation, women's liberation, people's liberation, national liberation and the liberation of all oppressed people, which greatly enriched the connotation of China's educational ideology. It also established his pioneering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liberating pedagogy. Freire, the founder of liberating pedagogy and Brazilian educator, absorbed a great deal of nutrition from Mao Zedong's educational thought. To reveal the contribution of Mao Zedong to emancipation pedagogy is not only helpful to study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Mao Zedong in depth, but also to better commemorate the great man of the century who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liber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現(xiàn)代大學制度原理與中國大學模式探索”(11JJD880021)
【分類號】:G40-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羅崗;“主奴結構”與“底層”發(fā)聲——從保羅·弗萊雷到魯迅[J];當代作家評論;2004年05期

2 丁娟;試述毛澤東關于中國婦女解放道路的思想[J];婦女研究論叢;1993年04期

3 安德魯·羅斯;鄭洛;;毛澤東對西方文化政治的影響[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7年08期

4 袁旭川;;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婦女解放思想的兩次轉變[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1年01期

5 唐婭輝;趙五貞事件與毛澤東早期婦女解放思想[J];史學月刊;198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玉才;五四時期的陳獨秀與中國現(xiàn)代化地位的轉變[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2 楊克貴;;略論陳獨秀的社會教育思想[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張允熠,郝良華;陳獨秀、李大釗和毛澤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心路歷程[J];安徽史學;2000年04期

4 高凡夫;李天剛;;中共主要領導人早期中日友好思想述論——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和周恩來為中心[J];安徽史學;2010年02期

5 周艷;李新;;教學病理學視角下對“對話教學”實踐的審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6 楊立紅;朱正業(yè);;毛澤東鄧小平?jīng)_破教條主義的共性因素探究[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昝智海;于右任對“三民主義”思想的宣傳——以他的《民立報》政論為中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8 丁慧琴;;語文教師個性化閱讀能力培養(yǎng)要素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9 李元偉;;毛澤東早期“新民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10 李知倚;;“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由毛澤東的詩詞及楹聯(lián)創(chuàng)作談毛澤東的人格精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聰;;試論楊昌濟的身體觀及對毛澤東早期教育思想的啟蒙[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2 雙傳學;;試述毛澤東早期“自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徐衛(wèi)紅;;毛澤東論教育的雙重身份及對中國學校教育的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翟廣順;;陶行知與毛澤東:歷史的機緣和邂逅——紀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澤東逝世30周年[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顧月琴;;再尋“孔顏樂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張俊國;;“三反”、“五反”運動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劉祖愛;何敏;汪官鋒;;“九一三”事件歷史影響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周小李;;新中國教育方針之“血脈”與“靈魂”溯源[A];湖南省世界政治經(jīng)濟與國際共運史學會2009年年會暨“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胡玉偉;;歷史的想象與建構——中國當代文學中的“長征”書寫[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10 黃繼謙;;文革水墨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和基本特征[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東;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7 陳紅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現(xiàn)路徑[D];南開大學;2010年

8 梅祖蓉;歷史,文化與人格[D];武漢大學;2010年

9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陳漢良;毛澤東社會學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倫瑩瑩;毛澤東的干部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范斯義;創(chuàng)新型學校內涵式發(fā)展四維模式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宋志杰;上海市小學3-5年級體育教育健康促進教學案例的設計與實踐[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劉耀庭;中學寫作教學中學生讀者意識培養(yǎng)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陶敏;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中國化歷史進程及實踐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熠;毛澤東民生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7 梅學霞;論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8 焉晶;中小學校長變革型領導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孫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中兩大理論體系形成和發(fā)展的基本經(jīng)驗[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梁艷秋;陳獨秀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探索[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若克斯娜·帕思娜卡,張孝芳;綠色政治時代中的毛澤東與婦女問題:一些批判性反思[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君,杜英;毛澤東教育思想的再認識[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04年02期

2 曾繁輅;新時期怎樣學習和研究毛澤東教育思想[J];中國高教研究;1993年04期

3 凌華君;弗萊雷的教師觀[J];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4 張琨;論弗萊雷的哲學觀[J];外國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5 本刊評論員;;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教育思想[J];湖南教育;1981年10期

6 張承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教育思想——《毛澤東教育思想研究》序言[J];教育研究;1994年02期

7 ;《毛澤東教育思想研究》《毛澤東的教育實踐》出版[J];教育研究;1994年02期

8 張飛;堅持毛澤東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1994年01期

9 沙沙;《世界著名教育家弗萊雷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即將出版[J];外國教育資料;2000年01期

10 常永才,哈經(jīng)雄;貧困鄉(xiāng)村社區(qū)革新定位的掃盲教育:P .弗萊雷人類學模式[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卓晴君;;略論毛澤東教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應建慶;葉曉璐;;批判意識與解放教育學——從弗萊雷“意識化”概念看提問式教育的革命力量[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8)[C];2010年

3 周小李;;新中國教育方針之“血脈”與“靈魂”溯源[A];湖南省世界政治經(jīng)濟與國際共運史學會2009年年會暨“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楊乃坤;郭秀芬;;新農村建設視野下毛澤東農民教育思想的當代啟示[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天津復興中學 吳奇;教育讓每一個生命精彩[N];中國教育報;2008年

2 曾天山(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戰(zhàn)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教育之魂[N];光明日報;2001年

3 王向娜;布南黃衫未易主[N];中國體育報;2006年

4 芮彭年;課堂教學拒絕“壓迫”[N];文匯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程剛;把簡單的創(chuàng)意變成生動的游戲[N];科技日報;2007年

6 方曉東 徐衛(wèi)紅;學習、學習、再學習[N];中國教育報;2004年

7 金忠明;換一種眼光看世界[N];中國教育報;2002年

8 本報記者 盧山林;動漫盛宴 炫彩西博會[N];中國文化報;2006年

9 閆曉英;反思與選擇:國際視野下的課改價值取向[N];中國教育報;2004年

10 何東昌;為共和國教育史研究奠基[N];中國教育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琨;教育即解放[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瑞蘭;知識分子“身份的塑造”[D];復旦大學;2010年

3 隋子輝;“無產階級政治”指導下的北京市中小學教育(1949—1966年)[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4 付志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學模式[D];吉林大學;2013年

5 劉秀峰;百年來中國學校自學思想的演進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6 張創(chuàng)偉;西方學習型社會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7 唐政;新中國建立以來解放和發(fā)展文化生產力的歷程及經(jīng)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應建慶;教育中的知識合法性[D];復旦大學;2011年

9 周小李;馬克思教育觀視域下當代中國素質教育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10 張光陸;對話教學之研究——解釋學的視域[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明;“五四”時期毛澤東教育實踐探索[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2 趙陽;毛澤東教育思想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與啟示[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3 石紅艷;毛澤東農村文化建設的思想及其當代價值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娟;毛澤東的人本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5 李靜;毛澤東學習思想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3年

6 孫麗娜;毛澤東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3年

7 李蘇琳;毛澤東的學習觀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

8 袁麗娟;論毛澤東的音樂思想[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9 林森;毛澤東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侯彬彬;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農民觀述論[D];鄭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10709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0709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6f3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