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更為有效學!蹦J綄嵺`與啟示
本文選題:更為有效學校 + 學校綜合改革 ; 參考:《外國中小學教育》2013年03期
【摘要】:"更為有效學校模式"是美國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高中綜合改革模式的一種,致力于幫助所有的學生實現(xiàn)教育目標。它強調(diào)學校要有清晰明確的目標,關(guān)注課堂教學以及校長的教學領(lǐng)導能力,要求教師對學生成績寄有高期望,經(jīng)常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的評價,強調(diào)建立積極進取的和諧校園文化,呼吁家長、社區(qū)共同參與學校改進。借鑒"更為有效學校模式"的這些成功辦學經(jīng)驗,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需要走整體變革的道路,建立學校改進共同體,構(gòu)建校本課程體系。
[Abstract]:The "more effective School Model" is one of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models of high school that emerged in the 1980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is devoted to helping all students to achieve their educational goals. It emphasizes that schools should have clear and clear goals, pay attention to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principal's teaching leadership, require teachers to place high expectations on students' achievements, and often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students. Emphasi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ositive and progressive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appeal to parents and communities to participate in school improvement. Using thes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more effective school model" for reference, the refor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China needs to take the road of overall reform, establish a community of school improvement, and construct a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ystem.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河北唐山廣播電視大學教務(wù)處;
【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guān)項目《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研究》(項目批準號:10JZD0037)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571.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曉嵐;丁邦平;;美國整體性學校改革的興衰:政策分析[J];外國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寶利;利用社區(qū)資源開發(fā)校本課程[J];北京教育;2003年06期
2 孫國方;校本課程開發(fā)模式淺探[J];菏澤師范?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3 張蓉;學校如何開發(fā)校本課程[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4 宋怡;對校本課程開發(fā)內(nèi)容的初步構(gòu)想[J];北京教育;2004年01期
5 區(qū)梅清;開發(fā)校本課程 凸顯辦學特色[J];基礎(chǔ)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6 姚守亮;校本課程開發(fā)須"四忌"[J];湖北教育(教學版);2004年10期
7 鄧純?nèi)?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若干矛盾及其對策[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8 朱萍;讓教育與生活有機統(tǒng)一——建設(shè)有寄宿制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J];計算機教與學;2004年05期
9 萬成政,楊萬富,楊小橋;民族貧困地區(qū)開發(fā)利用校本課程的現(xiàn)狀與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10期
10 李健;基于多元智能的校本課程編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5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蘇娟;;論開發(fā)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的意義[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2 李波;;利用教育技術(shù)實現(xiàn)校本雙語教學[A];信息技術(shù)環(huán)境構(gòu)建與教學應(yīng)用[C];2009年
3 羅桂生;;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的校長素質(zhì)[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4 胡悅;;“人生計劃”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研究[A];教育管理實踐策略研究[C];2009年
5 楊小鋒;;夯實網(wǎng)絡(luò)校本研修 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6 蘇娟;;論開發(fā)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的意義[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7 顧建忠;仲建毅;;《小學生“成功心理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中期報告[A];全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中期研究報告(一)[C];2004年
8 ;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舉行2004年學術(shù)交流大會[A];慶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二十周年專輯論文集[C];2004年
9 李克勤;;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10 羅曉燕;周福軒;;高中團體心理活動課在山區(qū)學校的幾點有益探索[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瑟;烏魯木齊:校本課程有喜有憂[N];光明日報;2008年
2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崔允o7;校本課程有哪些開發(fā)類型[N];中國教育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趙小雅;校本課程最大的生命力是學生的興趣[N];中國教育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望劍 整理;引入生活,,校本課程課堂更精彩[N];宜昌日報;2005年
5 王玉明 王志強;制約農(nóng)村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思考[N];開封日報;2007年
6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崔允o7邋秦冬梅;如何建立建全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N];中國教育報;2008年
7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課程教學研究部 張們;審視校本課程[N];中國教育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李建平;課改:重視開發(fā)校本課程[N];中國教育報;2005年
9 姜健;走不出校門的“校本課”[N];牡丹江日報;2005年
10 記者 王端鵬;我市構(gòu)建全省首套學區(qū)校本課程[N];濟南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趙淑巖;以校本課程建構(gòu)透視牧區(qū)教育的自由與多元[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2 夏雪梅;課程變革實施過程的研究:學校組織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相學;學校如何管理課程[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德如;論課程文化自覺[D];西南大學;2007年
5 歐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鎮(zhèn)中學多元文化教師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余志文;香港校本課程發(fā)展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周海銀;學校課程管理運作過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黃笑冰;從新手教師到課程領(lǐng)導[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一鋼;校本課程方案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歐陽歡融;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實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3 戴永清;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實踐與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黃英姿;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管理[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張金芳;教師校本課程開發(fā)能力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李佶;關(guān)于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fā)能力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許紀峰;校本課程開發(fā)政策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8 李靜;金川礦區(qū)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孫青華;推廣校本課程開發(fā)政策: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陳月明丹;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的校本課程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0393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03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