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童蒙教育的變與不變——以商務版共和國教科書為中心
本文選題:民初 + 童蒙教育 ; 參考:《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摘要】:清末新式學堂制度確立與"印刷資本主義"的蓬然興起為當時混成教育結構的形成提供了強大動力,而辛亥革命的突然發(fā)生更是大大固化和深化了此種教育結構。此一教育結構的核心——教科書在民初童蒙教育轉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編寫過程與形式內容的復雜性與豐富性反映了民初童蒙教育變與不變的多重面相,并由此折射出現代中國在民初的獨特轉型歷程。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school syste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printing capitalism" provided a powerful impetu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mixed educational structure at that time, and the sudden occurrence of the 1911 Revolution greatly solidified and deepened the educational structure. The core of this educational structure, textbook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ition of childhood education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 complexity and richness of the compiling process and the formal contents reflect the changing and unchanging aspects of the education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us reflects the unique transition process of modern China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清末民初現代國家觀念的普及化研究(1895—1919)(項目編號:11CZS057)的階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項目編號:09YJC770017) 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項目(項目編號:11PJC043)的資助
【分類號】:G529;K25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令海;;淺論中華民國初期實業(yè)家對職業(yè)教育的貢獻[J];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葉利軍;;民初《省議會議員選舉法》探略[J];求索;2006年05期
3 李衛(wèi)東;;民初組建全國性律師組織的努力與頓挫——以“全國律師公會聯(lián)合會”為中心[J];浙江學刊;2007年04期
4 侯明喜;曾崇碧;;試論民初鄉(xiāng)村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以20世紀30年代四川為例[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5 蘇全有;;民初北洋政府德育教育失敗的反思——以尊孔運動為考察中心[J];史學月刊;2007年10期
6 陳明勝;;民初北京政府的治國困境——以減政主義為中心[J];安徽史學;2010年04期
7 陳虹娓;孫中山與民初政黨[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04期
8 莊安正;民初蘇北沿海移民大潮成因初探[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9 莊安正;民初蘇北沿海移民大潮成因初探[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10 劉保剛;試論民初各方關于省制問題的斗爭[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鄒振環(huán);;《華英初階》和晚清國人自編近代英語教科書的發(fā)軔[A];近代中國(第十五輯)[C];2005年
2 張一鳴;;唐繼堯在講武堂興辦將校講學會——民初滇軍道德、法制與中華傳統(tǒng)教育一瞥[A];百年軍校 將帥搖籃[C];2009年
3 鄒振環(huán);;戊戌至辛亥時期西方近代地理學的輸入及其影響[A];近代中國(第十輯)[C];2000年
4 王寅;;十八旅醫(yī)訓隊第一課[A];老兵話當年(第三輯)[C];2002年
5 馬云山;;五四運動的再認識[A];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學術研究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金海;;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下的內蒙古西部地區(qū)教育體系[A];蒙古史研究(第八輯)[C];2005年
7 邵雍;;1903年張謇長崎之行新探[A];近代中國(第十三輯)[C];2003年
8 郭戈;;李廉方論方志與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肖忠生;;論嚴復與中國近代教育[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10 畢苑;;清末民初的博物教科書與進化論的傳播[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9年卷[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春雷 夏靜;“首義之城”的變與不變[N];光明日報;2011年
2 孫成德;日本曾在中國修改教科書[N];中國檔案報;2001年
3 本報記者 楊正林 段敏 裴聰;直孔提:三江匯合處的變與不變[N];西藏日報(漢);2011年
4 本報記者 趙乃林;珍藏記憶為歷史作證[N];遼寧日報;2008年
5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 張晶萍;清末新式教育中的經學教科書[N];光明日報;2008年
6 平戰(zhàn)國;刪掉了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N];檢察日報;2003年
7 新華社記者 徐機玲 本報記者 顧兆農;憤怒批駁日本右翼教科書篡改歷史[N];人民日報;2001年
8 ;不能抹去的民族記憶[N];沈陽日報;2005年
9 閆翠翠;民國初年濟南的民眾娛樂[N];聯(lián)合日報;2010年
10 范福潮;現代話語包裝下的傳統(tǒng)政治[N];南方周末;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曉娟;新聞輿論與民初政局[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畢苑;中國近代教科書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丁健;民初農商部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楊濤;交通系與民初經濟政策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5 吳建銘;民初(1912-1913)立法與行政關系的論爭[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張仲民;閱讀、表達與集體心態(tài)[D];復旦大學;2007年
7 廖志坤;中國近代政治轉型的曲折反映[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胡鋒;黎元洪與民初政局[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陳爾杰;民國北京“平民教育”的淵源與興起(1912-1920)[D];北京大學;2012年
10 董彥斌;民國法律家張耀曾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艷芝;民初教育部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生;民初動蕩政局及其社會文化根源的深層考察[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玄超;從民初政黨林立到五四社團繁榮之嬗變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4 杜嬌玲;民初小學國文教科書中的民主政治[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5 王苗微;民初財政部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峰;民初陸軍部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振宇;民初內務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邢光輝;從治湘到禍湘[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張國智;中華民國初年的國會選舉[D];河南大學;2006年
10 田治勇;民國初期議會制度探析[D];山東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553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55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