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遠程教育論文 >

關于民國時期“聯(lián)合國影聞宣傳處”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5-23 21:25

  本文選題:民國時期 + 聯(lián)合國幻燈電影供應社 ; 參考:《電化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聯(lián)合國影聞宣傳處是民國抗戰(zhàn)期間進行戰(zhàn)時新聞宣傳的機構(gòu),利用放映幻燈和電影、舉辦照片展覽、辦壁報等多種方式來形象生動地宣傳抗戰(zhàn),以增加一般民眾對于時事新聞及日常生活知識的正確了解和認識,對戰(zhàn)爭時期的國民動員及民眾教育起到了積極作用。該處的工作主要于1943—1945年間在我國西南地區(qū)開展,為這一時期電化教育所承擔的"喚醒民眾,抗戰(zhàn)救國"的重任貢獻了一份力量。本文通過對聯(lián)合國影聞宣傳處的成立背景、機構(gòu)沿革及其開展工作的梳理,分析了它的作用與價值。
[Abstract]: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United Nations Film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was the organization that carried out wartime propaganda. It used various methods such as the projection of slides and films, the holding of photo exhibition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wall newspapers to vividly publicize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general public's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current affairs news and daily life knowledge, it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national mobilization and popular education during the war. Its work was mainly carried out in southwest China from 1943-1945, which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important task of "awaken the people and save the nation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which was shouldered by audio-visual education in this peri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and value of the UN Shadow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by combing its background,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and its work.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建筑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網(wǎng)絡中心;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科學技術(shù)史研究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shù))發(fā)展史研究”(課題批準號:DCA070186)
【分類號】:G4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郭又新;簡析冷戰(zhàn)初期美國政府對外宣傳的轉(zhuǎn)型[J];東南亞研究;2003年03期

2 王麗丹;郭秋惠;;邱陵教授訪談錄[J];裝飾;2006年07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彭驕雪;民國時期教育電影發(fā)展史略[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敬;;早期電化教育中國特色探源[J];電化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2 朱敬;;論我國早期電化教育理論研究及其經(jīng)驗體系[J];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3 阿倫娜;;電化教育事業(yè)的初創(chuàng)——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shù))發(fā)展史研究成果之二[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4 張萬杰;;一二九運動后王卓然逮捕東北大學學生風波始末——兼談王卓然的校政[J];東北史地;2013年02期

5 高峻;;江澤民的治水思想探析[J];黨史研究與教學;2013年03期

6 徐焱煬;;一二·九運動的延續(xù)——記平津?qū)W生南下擴大宣傳團[J];黑龍江史志;2009年09期

7 王坤;;中國共產(chǎn)黨與東北流亡學生抗日救亡運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年04期

8 錢承軍;;抗戰(zhàn)時期的海外中文報刊[J];晉圖學刊;2006年03期

9 郭又新;;全民動員: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冷戰(zhàn)宣傳[J];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0年06期

10 藺明華,王志意,段文中;淤地壩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水利;2003年1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楊蓉蓉;學府內(nèi)外[D];復旦大學;2006年

2 黃慧玲;美國文化價值觀與文化霸權(quán)之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娜;民國時期電化教育研究(1920-1949年)[D];西南大學;2011年

2 照日格圖;論冷戰(zhàn)初期美國對外傳媒戰(zhàn)略[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3 秦景良;虛擬實驗在教學中的發(fā)展及其可持續(xù)應用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4 張君輝;當代中國大學精神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周婷;書脊上下[D];北京印刷學院;2007年

6 錢倩;真理運動[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7 牛健;美國新聞署:產(chǎn)生的理由 消失的根據(jù)[D];吉林大學;2007年

8 劉海燕;對外宣傳與傳播策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9 甘迎春;解放前中央大學的學生運動[D];揚州大學;2008年

10 曾鵬;中華民族心理在抗日救亡運動中的嬗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周;;近10年關于民國社會教育的研究綜述[J];高校社科動態(tài);2011年04期

2 張佳余;楊才林;;民國時期的社會教育與民眾教育概念辨析[J];社會科學輯刊;2009年01期

3 朱考金;王思明;;試論民國時期民眾教育的實踐——以北夏實驗區(qū)為例[J];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吳麗君;;試論民國時期成都私立中學教育的辦學成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年09期

5 王鳳杰;唐曉天;;民國時期遼寧省民眾教育發(fā)展探析[J];北方文物;2009年02期

6 阿倫娜;;電化教育事業(yè)的初創(chuàng)——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shù))發(fā)展史研究成果之二[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7 陳凱津;淺談電化教育手段[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8 王天獎;民國時期河南的學校教育[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9 房列曙;民國時期高?荚囍贫鹊臍v史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10 楊紅星;鄭紅艷;;民國時期留美醫(yī)學教育的歷史軌跡追尋[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喻忠恩;;嶺南國語教育重鎮(zhèn):廣州市立國語講習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馬早明;;民國時期:中國比較教育學科的初興[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3 熊賢君;;民國時期湖北私塾的現(xiàn)代化整改[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張成立;;談電化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5 馮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民眾教育研究——以《中華教育界》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呂蘋;;南京國民政府前期浙江省舉辦民眾教育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7 熊明安;高慎英;;民國時期的教育輔導制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0)——中華民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耿新鎖;;論陶行知的電化教育思想與實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葛焱;;細談電化教育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談中學使用電教媒體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及對策[A];基于信息技術(shù)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10 熊焰;;清末和民國時期教育行政管理機構(gòu)改革的歷史回顧與評價[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曉唯;民國時期的“教育獨立”思潮[N];團結(jié)報;2002年

2 郭之純;從大師故事感悟教育真諦[N];檢察日報;2010年

3 王桃興;楚雄市獲得“全國電化教育先進單位”稱號[N];楚雄日報(漢);2009年

4 記者 楊恒;莊浪全面實現(xiàn)遠程教育和電化教育[N];甘肅日報;2005年

5 鐘偉;推進信息技術(shù)廣泛應用于教學[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燕貴峰;電教花開滿古豳[N];咸陽日報;2007年

7 王翠竹;陶行知故鄉(xiāng)的優(yōu)秀團隊[N];黃山日報;2007年

8 張永春;長武電化教育促村級組織建設[N];咸陽日報;2008年

9 溧組;溧陽電化教育與遠程教育齊頭并進[N];江蘇科技報;2009年

10 中國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 張廷銀;晚清及民國時期的民眾教育館事業(yè)[N];中國文化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才林;“作新民”、“喚起民眾”[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2 朱煜;江蘇民眾教育館研究(1928-1937)[D];蘇州大學;2012年

3 劉軍;抗戰(zhàn)前十年湖北縣級教育研究(1927-1937)[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4 蘭軍;民國時期中國教育在國際教育論壇上的展現(xiàn)[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胡向東;民國時期中國考試制度的轉(zhuǎn)型與重構(gòu)[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6 汪基德;中國教育技術(shù)學科的發(fā)展與反思[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愛勤;會通中西 融貫古今[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申國昌;守土經(jīng)營與模范治理的雙重變奏[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彭文輝;網(wǎng)絡學習行為分析及建模[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10 俞樹煜;西部地區(qū)中小學現(xiàn)代遠程教育資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寧寧;民國時期女子社會教育發(fā)展歷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吳靜;民國時期學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學;2002年

3 袁紹光;民國時期的鄉(xiāng)村教育與農(nóng)村城鎮(zhèn)化[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4 胡云霞;民國時期山東女子教育研究(1912年-1937年)[D];山東大學;2007年

5 張麗;民國時期學校家政教育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陳軼;科學共同體的發(fā)展與民國時期科學教育(1912年-1937年)[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梁娜;民國時期電化教育研究(1920-1949年)[D];西南大學;2011年

8 屈博;民國時期鄉(xiāng)村教育研究群體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蔣望;湖南實業(yè)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10 施志丹;民國時期國共兩黨的女子學校教育之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92643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2643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1698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