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兒童教育文化差異比較
本文選題:中西兒童教育 + 兒童觀; 參考:《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年12期
【摘要】:中西兒童教育因其兒童觀的不同而在諸多方面呈現(xiàn)出差異,但其根源,在于中西不同的文化引起的文化心理、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的差異。
[Abstract]:Children's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West is different in many aspects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views on children, but the root of it lies in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psychology, value orientation and thinking mode caused by different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G04;G5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代俊;兒童教育觀的“兩張皮”給中國當代教育改革帶來的尷尬[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2 上官子木;兒童教育觀的中美比較[J];社會;1998年04期
3 王建斌;;中美文化差異與中美兒童教育[J];社科縱橫;2009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小琪;常莉;;當代臺港澳新詩的人文中國形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繆愛英;;從杜十娘與茶花女的比較看中西文化差異[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孫銳;;辯證思維影響下的漢語對偶句及其英譯技巧[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張宜琳;肖向東;;文化悟性與藝術審美——董橋與余秋雨學者散文比較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5 陳元元;;從《龍王公主》和《海的女兒》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表現(xiàn)[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董紅剛;張琴;方新普;;論體育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J];安徽體育科技;2008年05期
7 李平;;“靈”文化在西方電影中的體現(xiàn)——《辛德勒名單》分析[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8 李巧針;;美國大學校訓特征分析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9 張慶如;馬純峰;李志向;;啦啦隊運動的價值與功能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年12期
10 丁潔;;NBA籃球文化的特征[J];搏擊(體育論壇);201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趙丹;;兩型社會建設的觀念文化環(huán)境研究[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2 郭芝葉;;關于視覺腦研究的哲學思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3 王志敏;;民族符號——標志設計中的“懷鄉(xiāng)情結(jié)”[A];第十三屆全國包裝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王國領;;中國科技現(xiàn)代化過程中公民教育的文化取向[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彭憬;;中英親屬詞匯不對稱體現(xiàn)的“家文化”生活與體制差異[A];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戴向東;中日傳統(tǒng)家具文化比較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3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4 劉藝虹;世紀之交都市言情劇的情愛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劉旭東;我國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演進機制與創(chuàng)新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吳振韓;中國傳統(tǒng)設計思維方式與家具風格演變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7 趙風波;國際型城市中的研究型大學之“國際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娟;張愛玲與英國文學[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海壘;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意向及其與社會文化、人格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張宏斌;中國高校人文素質(zhì)教育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孫琳;徽派建筑中吉祥文化及其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宋丹;對高中新課改背景下外國文學作品教學的思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薛玉紅;從文化淵源視角對英漢習語的比較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平海嘯;儒家孝悌思想與和諧人際關系的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09年
5 林樺;漢英基本色彩詞的文化內(nèi)涵差異及其對外漢語教學對策[D];暨南大學;2010年
6 陸友平;人性烏托邦世界的理想構(gòu)建與愛情悲劇的詩意化書寫[D];南昌大學;2010年
7 吳慧雯;跨文化傳播環(huán)境下紀錄片文化差異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8 宋翔;淺談企業(yè)管理溝通中的文化差異[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9 王晶晶;清官文化的儒學淵源[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10 余江玲;中西古典園林植物文化比較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彬彬;[豈好辯哉]之四——批判傳統(tǒng)文化仍是當務之急[J];書屋;1999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艷芝;孟海英;;教育觀量表的初步編制及信度、效度檢驗[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4期
2 朱梅琴;;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兒童觀的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S3期
3 李霞;;當代兒童電視劇收視現(xiàn)狀調(diào)查[J];現(xiàn)代視聽;2010年06期
4 向野康江;中國的兒童觀、教育問題及其解決途徑[J];中國美術教育;2000年01期
5 馮麗軍;兒童觀:兒童文學的支點[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6 湯山土美子;我對魯迅、周作人兒童觀的幾點看法[J];魯迅研究月刊;1988年01期
7 李文馥,,高橋晃;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師范學校學生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異同[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6年04期
8 王青石;田雪緋;廖金;;兒童電視劇 功夫要下在童趣上[J];新聞傳播;2000年01期
9 劉慧芬;;談臺灣兒童戲曲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J];東方藝術;2005年18期
10 朱自強;;兒童文學與兒童觀[J];中國教師;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哲;;當教學遇上信息技術[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陳蘇;;淺談藝術設計教育的幾個問題[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3 張方洪;王振林;;力學師資隊伍培訓工作的探索與實踐[A];海峽兩岸力學教學—教學經(jīng)驗與教學改革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4 林光江;;獨生子女政策與兒童觀的變遷[A];慶賀黃淑娉教授從教50周年暨人類學理論與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趙新桂;;論教育觀念的轉(zhuǎn)變與實施素質(zhì)教育[A];跨世紀園丁工程論叢[C];2000年
6 范紅剛;;淺談電氣工程實踐教學改革[A];第6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7 李尚寧;;試論“多元智能”觀念下的師德修養(yǎng)[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8 林崇德;辛濤;申繼亮;;教師教學監(jiān)控能力與其教育觀念的關系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9 李永平;;教學與更新教育觀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C];2007年
10 李萍;;轉(zhuǎn)變教育觀念 推進素質(zhì)教育[A];都市型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童欣;中國少兒學習生活狀況[N];中國婦女報;2001年
2 本報記者 夏娜;大西:不讓一個山蘇孩子輟學[N];玉溪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余小喬;3個城里孩子的“沉重賬單”[N];蚌埠日報;2010年
4 張曉晶;升學任務必須建立在育人基礎上[N];中國改革報;2008年
5 泉州兒童發(fā)展職業(yè)學院副院長 陳雅芳;教育觀念更新與教師角色轉(zhuǎn)換[N];中國教育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文亮;進一步創(chuàng)新職業(yè)的教育觀念[N];巴音郭楞日報;2008年
7 無錫市錫山教師進修學校 嚴育洪;真心做學生的“孩子王”[N];江蘇教育報;2010年
8 劉玉江;教育觀念必須革新[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安康經(jīng)貿(mào)管理學院 劉茂明;塑造職業(yè)學校教師的人格魅力[N];安康日報;2006年
10 ;秦華:用愛心播種[N];長治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傳坤;荊棘路上的光榮[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褚洪啟;教育觀念的變革[D];北京師范大學;1994年
3 王黎君;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的兒童視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陳惠虹;論蒙臺梭利體系之感覺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趙準勝;呼喚和諧的兒童本位觀—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D];吉林大學;2007年
6 王黎君;兒童的發(fā)現(xiàn)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D];復旦大學;2004年
7 陸克儉;發(fā)現(xiàn)與解放[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賀文榮;中國古代書法教育的結(jié)構(gòu)與形態(tài)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9 周貴禮;論當代教師思維方式變革[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仲建維;沉重的主體[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輝;幼兒教師兒童觀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華希穎;中國現(xiàn)代文學童話中的兒童觀[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玉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觀念的變遷[D];聊城大學;2010年
4 楊朝軍;人性論視角下的兒童觀與兒童教育[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周紅安;中西兒童觀的歷史演進及其在教育維度中的比較[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6 劉曉紅;家庭教育中的兒童賞識教育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7 于愛江;對廣州市幼兒教師三個基本教育觀念的調(diào)查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李雪晗;幼兒教師教育行為中的兒童觀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周冬;發(fā)現(xiàn)兒童與教育兒童[D];吉林大學;2007年
10 胡術恒;兒童觀及其對教育觀的制約與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078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0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