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的物質資源配置形態(tài)探索
本文選題:資源配置 + 義務教育; 參考:《教育財會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從教育經濟學范疇來看,優(yōu)化資源配置是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核心問題。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以同步配備人力、財力、物力的機制創(chuàng)新成為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實踐支撐,不僅體現(xiàn)著國家和省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政策的狀況,也反映了教育投資之于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基礎功能。本文對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基礎之一——物質資源配置進行整體分析,對"時機"選擇、"域"的確定、制約關系、原則定位、制度運營及推進特點進行多維探討,轉變優(yōu)化資源配置機制的支撐點,更加注重理念認同、特色建設及內涵提升,推動建成總量充足、配置均衡、體系現(xiàn)代的資源配置體系。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conomics,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s the core problem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The standardiz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onditions has become the practical support for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y synchronizing the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manpower,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which not only reflects the state of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polic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promoted by the state and the provinces and cities.It also reflects the basic function of educational investment in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This paper makes an overall analysis of the allocation of material resources, which is one of the bases of ensur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probes into the selection of "opportunity", the determination of "domain", the relationship of restriction, the orientation of princip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 operation and promotion.To change and optimize the supporting point of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cept identity,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and connotation promotion, promote the resources allocation system with sufficient total amount, balanced allocation and modern system.
【作者單位】: 濟南市教育局;
【基金】:山東省教育會計學會規(guī)劃課題“區(qū)域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與效益評價研究”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52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啟亮;;底線均衡: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的解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惠林;;簡論農村教育財政的基本任務與供給主體[J];大學教育;2012年07期
2 張潔;呂天甫;周志海;;創(chuàng)造優(yōu)質育人環(huán)境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fā)展——云南永仁宜就農村寄宿制小學個案調查[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3 馮建軍;;走向優(yōu)質均衡:基礎教育發(fā)展主題的轉換[J];江蘇教育研究;2010年22期
4 孫向陽;;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訴求中的學校文化創(chuàng)生[J];江蘇教育研究;2010年24期
5 張婷;;關于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研究綜述[J];江蘇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6 王彥明;;精神均衡: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應然追求[J];教育導刊;2010年11期
7 李生濱;傅維利;劉偉;;從“追求均衡”到“鼓勵差異”——對后均衡化時代義務教育發(fā)展的思考[J];教育科學;2012年01期
8 本刊編輯部;;2010中國教育研究前沿與熱點問題年度報告[J];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9 楊啟亮;;轉向“兜底”: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的重心[J];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10 王惠穎;;特色發(fā)展:基礎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的根本[J];教育科學研究;2012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洪華;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中的利益博弈[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曲樂;我國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2 許傳軍;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資源均衡配置的制度保障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蒲鄭;農村特色學校建設的問題與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4 李坤;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5 王維秋;江蘇省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6 肖浩宇;區(qū)域推進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的多路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7 李仲宇;民族地區(qū)以特色促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實踐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8 梁淑麗;義務教育推進優(yōu)質均衡背景下名校集團化辦學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9 張海晶;石河子學區(qū)集團化管理現(xiàn)狀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袁方成;;農村義務教育均等化:現(xiàn)狀與改革[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澤碧;;關于實現(xiàn)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6年02期
2 段曉芳;;均衡發(fā)展視域下的義務教育資源配置[J];基礎教育;2009年01期
3 李燕燕;;教育督導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范式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1年02期
4 韓明;;關于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幾點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5 沈有祿;譙欣怡;;論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6 夏茂林;馮文全;;城鄉(xiāng)基礎教育差距與資源配置問題探討——基于川北南充市的調查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8期
7 黃麗;;中國西部地區(qū)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及其對策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年25期
8 鮑傳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內涵和原則[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9 施媛媛;鄭友訓;;回顧與反思: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近十年之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9期
10 肖月;吳瓊;王學忠;;安徽新農村建設中的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問題與對策[J];理論建設;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玉紅;;關于應對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非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南京市鼓樓區(qū)為例[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彥伯;;動態(tài)均衡:城鄉(xiāng)義務教育教師資源的可持續(xù)配置[A];第三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翟靜麗;;城市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中政府行為失當?shù)乃伎糩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李亞君;高長波;;我省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問題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學術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5 張紅;;性別視野中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對策研究[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吳亞林;雷萬鵬;;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十年來的政策回顧與思考[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朱鳳強;;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皟擅庖谎a”狀況的實證分析[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劉美玲;;我國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政策實施背景及問題[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楊玉瓊;;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資源配置均衡狀況研究[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張德祥;;關于義務教育區(qū)域內均衡發(fā)展的思考[A];第五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農工黨鞍山市委:義務教育要均衡發(fā)展[N];友報;2009年
2 記者 安耀武;界首 均衡發(fā)展義務教育[N];安徽日報;2009年
3 記者 陳小艷;推進義務教育高水平均衡發(fā)展[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董康;“三名一優(yōu)”:助推泗陽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N];江蘇教育報;2010年
5 課程教材研究所 舜熙;義務教育怎樣均衡發(fā)展[N];光明日報;2010年
6 記者沈雪梅;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要在六個方面下功夫[N];南通日報;2011年
7 記者 焦玉;促進義務教育高水平均衡發(fā)展[N];天津教育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金姝;義務教育:向均衡發(fā)展迅跑[N];吉林日報;2011年
9 宋乃潤 張克記 王智;泗洪推進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成效初顯[N];江蘇教育報;2011年
10 何會澤;冀州義務教育實現(xiàn)均衡發(fā)展[N];衡水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坤;廣東省義務教育信息資源優(yōu)化配置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令平;西北地區(qū)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進程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郭雅嫻;中國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尚倫;建國以來我國義務教育教科書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5 孫艷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于發(fā)友;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張學敏;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宗希云;黑龍江省農村教育發(fā)展與改革的策略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7年
10 吳亮奎;文化變遷中的課程與教學[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志艷;城市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馮佳娟;哈爾濱市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劉斯如;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4 楊承麗;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及其地方政策選擇[D];山東大學;2010年
5 吳海潮;國家級貧困縣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姜延文;臨清市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朱靈娥;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8 劉銳;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中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9 吳華明;廣州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謝銘;江陽區(qū)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512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5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