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面向”引領下學校發(fā)展的新思路——以北京景山學校為例
本文選題:鄧小平 切入點:三個面向 出處:《中國教育學刊》2013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1983年,鄧小平同志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短短16個字的題詞不僅為國家宏觀教育改革政策的制訂提供了核心理念,也在具體教育實踐和研究領域產(chǎn)生了巨大反響。在這一思想指引下,北京景山學校堅持開放辦學,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yǎng)了眾多現(xiàn)代化人才。同時,北京景山學校從學制、教材編寫、教師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改革,有效落實了"三個面向"思想。在新的歷史時期,北京景山學校賦予"三個面向"新的理解,探索出新的發(fā)展道路。
[Abstract]:In 1983, Comrade Deng Xiaoping wrote a inscription for Jingshan School in Beijing: "Education should be oriented towards modernization, facing the world and facing the future." this short, 16-word inscription not only provided the core idea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national macro-education reform polic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thought, Jingshan School in Beijing has persisted in opening its schools, facing the world, facing the future, and cultivating many modern talents. At the same time, Jingshan School in Beijing has started from the school system.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Jingshan School in Beijing has given "three faces"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explored a new way of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北京景山學校;
【分類號】:G5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積萍;;鄧小平教育思想初探[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2 李蓓;;論鄧小平教育思想的開放性[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3 尹家明,陳啟躍;堅持“三個面向”,迎接知識經(jīng)濟的挑戰(zhàn)[J];鎮(zhèn)江市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年03期
4 朱子進;“三個面向”的哲學底蘊[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1年04期
5 道小琴,申勤儉,蒼桂華,曹國圣;試論鄧小平“三個面向”教育思想的指導意義[J];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6 沈秀東;鄧小平關于教育要“三個面向”思想淺析[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7 張聯(lián)英;論鄧小平的素質(zhì)教育原則與素質(zhì)標準[J];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2期
8 苗作斌;兩大潮流和三個面向──學習鄧小平教育思想[J];北京社會科學;1994年04期
9 林東陽;“三個面向”和素質(zhì)教育[J];勝利油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1年03期
10 王澤林;鄧小平“三個面向”思想與教育現(xiàn)代化[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妍;;鄧小平教育思想初探[A];最珍貴的精神財富——黑龍江省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4年
2 楊子權;;增強學校發(fā)展力 實現(xiàn)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3 高群;;民辦學校發(fā)展的自我瓶頸[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4 薛寶庫;;民辦學校發(fā)展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和對策[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5 傅正泰;;教育是城市發(fā)展的火車頭[A];城市科學論集[C];2004年
6 寧耀;黃玉鑫;梁全進;;鄧小平教育發(fā)展觀探析[A];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4年
7 儲朝暉;;返本開新實現(xiàn)學校持續(xù)提升[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5)——中國學校史志[C];2009年
8 張素明;;加強校本教研促進學校發(fā)展[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黃家慶;;論鄧小平教育思想中的辯證法與現(xiàn)實思考[A];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4年
10 蘇貴昌;;論教育在懲防體系中的基礎作用——重溫鄧小平教育防治腐敗理論[A];反腐倡廉理論與實踐——海南省監(jiān)察學會理論研討會論文選[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黎攀;“廣西能涌現(xiàn)出更多的‘八桂名師’,教育改革發(fā)展事業(yè)就更有希望”[N];廣西日報;2010年
2 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原教育參贊 包同曾;提高教師國際化視野 加快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N];中國教育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俞瑩;譜寫貴陽教育改革發(fā)展新篇章[N];貴陽日報;2009年
4 苗家平;大姚縣加快教育改革發(fā)展步伐[N];楚雄日報(漢);2010年
5 記者 秦志勇;特區(qū)教育要體現(xiàn)特區(qū)特色[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6 通訊員 鐘良紅;嵐皋縣“十一五”教育改革發(fā)展成績喜人[N];安康日報;2011年
7 熊杰 本報記者 譚南周;立足新起點高水平高要求發(fā)展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1年
8 黃龍錫;全面推進延邊教育改革與發(fā)展[N];延邊日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羅霞 李沙青;2009云南教育改革發(fā)展回眸[N];云南日報;2010年
10 云南省委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 羅崇敏;全面謀劃云南教育改革發(fā)展新藍圖[N];中國教育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麗昕;教育信訪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金瑛;基于學校發(fā)展的教師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娜;基礎教育產(chǎn)權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平;學校變革視野下校長領導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全印;學校文化建設:組織文化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立新;當代我國學校內(nèi)部組織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肖玉敏;校長的技術領導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易麗;學校轉型中的新文化生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田莉;校本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李興洲;重構學校精神[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建坤;鄧小平“三個面向”教育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2 劉桂琴;全面質(zhì)量管理思想下非行政性組織的創(chuàng)建與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奇;論學校品牌形象塑造[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4 馬菁菁;學校組織變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5 葉巧選;復雜理論視角下的學校發(fā)展[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6 馬新;培育文化特質(zhì),推動學校發(fā)展的研究[D];廣州大學;2012年
7 童康;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劉建宏;簡論鄧小平的教育哲學觀及其當代價值[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章?lián)P安;學校發(fā)展的要素及其優(yōu)化的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10 陳枚珠;論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240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24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