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規(guī)約下教育政策績效評估框架的建構
本文選題:教育政策績效評估 切入點:制度分析框架 出處:《當代教育科學》2013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我國教育政策績效評估的低效能很大程度是因為其過程缺少制度性保障框架,建構合理的保障框架是進行教育政策績效評估的制度分析的重要手段。制度分類理論為教育政策績效評估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框架,教育政策績效評估制度分析框架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兩個范疇組成,其中包含六個維度,教育法律制度、教育組織制度和教育運行機制是其正式制度;非權力影響、人際關系和教育信念是其非正式制度。應用此分析框架研究教育政策活動,才能形成完善的教育政策績效評估的制度規(guī)約體系,保障教育政策績效評估的效能。
[Abstract]:Educational policy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 energy efficiency is largely due to the lack of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to construct a reasonable framework of security framework,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policy evaluation performance system. The system classification theory provides an analysis tool and framework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policy, education polic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alysis framework by formal system and the informal system of two categories, including six dimensions, education, legal system, education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education is the formal institution; non power influenc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educational beliefs is the informal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policy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form a system of statute system of educational policy evaluation and perfect performance the security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policy performance efficiency.
【作者單位】: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經(jīng)濟與管理研究所;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制度規(guī)約下教育政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編號:DFA100231)研究成果
【分類號】:G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李江源;論教育制度的局限與完善路徑[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年03期
2 劉復興;公共教育權力的變遷與教育政策的有效性[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3 孫綿濤;康翠萍;;教育機制理論的新詮釋[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4 鄧旭;;教育政策執(zhí)行的制度分析框架[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0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儲龍霞;王仕虎;;論體育活動與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2 劉幼昕,沈民;我國當代高等教育辦學體制分析[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3 劉復興;論我國教育政策范式的轉變[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4 張振華;市場經(jīng)濟對公共體育的影響與變遷[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7期
5 劉旭剛;徐杏元;;建構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探討[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李敏;鄧澤軍;;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體制機制研究文獻綜述[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年07期
7 陳秋蘭;;略論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的激勵機制[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12期
8 陳英;;我國高等教育制度與組織變遷的基本邏輯[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0年12期
9 張亞斌;;遠程教育合作文化模式的創(chuàng)新:從體制到機制[J];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05期
10 陳琳;陳琪;王瑜;;新時期高等教育之“反哺”培育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孫綿濤;;我國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的體制改革與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A];2010年農村教育高端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翠萍;我國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的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娣;職業(yè)型高等教育混合提供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年
3 亓俊國;利益博弈:對我國職業(yè)教育政策執(zhí)行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4 劉鐵;中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5 徐文;教育產(chǎn)權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6 郭朝紅;影響教師政策的中介組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視角[D];吉林大學;2005年
8 龍獻忠;從統(tǒng)治到治理[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9 孫陽春;教育制序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吳文俊;高等教育制度功能的經(jīng)濟學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楠;高等教育省級統(tǒng)籌權力結構優(yōu)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代妮;論高校社團文化對大學生成長的作用[D];江南大學;2010年
3 張贛萍;我國中小學生“減負”政策的限度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4 王陽;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保障機制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趙佩;構建政府執(zhí)行力文化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6 牛瑞鵬;農村中職免費政策實施效果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范敏;學校變革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吳海潮;國家級貧困縣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陳志力;高校社團文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1年
10 張玲艷;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政府規(guī)制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春成;;重筑信仰與擁抱憲政[J];讀書;2009年03期
2 李江源;論教育制度的局限與完善路徑[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年03期
3 孫綿濤,康翠萍;論教育管理學的研究對象[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7年03期
4 青木昌彥,周黎安,王珊珊;什么是制度?我們如何理解制度?[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00年06期
5 孫綿濤;教育體制理論的新詮釋[J];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6 孫綿濤;康翠萍;;教育機制理論的新詮釋[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7 郭道暉;權力的多元化與社會化[J];法學研究;2001年01期
8 丁煌;我國現(xiàn)階段政策執(zhí)行阻滯及其防治對策的制度分析[J];政治學研究;2002年01期
9 劉復興;教育政策的邊界與價值向度[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10 孫立平;“關系”、社會關系與社會結構[J];社會學研究;1996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智剛;;學校非正式制度探微[J];基礎教育參考;2009年01期
2 盛冰;;現(xiàn)代學校制度的危機:下降的制度社會資本[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年02期
3 王玉學;;制度互動與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年22期
4 張?zhí)煅?朱智剛;;非正式制度規(guī)約下教師流動實證分析——以桐廬縣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09年04期
5 李政濤;學校管理中的制度分析[J];教育評論;1998年06期
6 鄧旭;;制度規(guī)約下的我國教育政策執(zhí)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01期
7 朱智剛;;學校非正式制度探微[J];教學與管理;2009年22期
8 朱智剛;;非正式制度在學校管理中的影響[J];教育導刊;2007年10期
9 郭凱;;新制度經(jīng)濟學視野下的教師管理變革[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年02期
10 王潔;;當前校本教研制度建設的現(xiàn)狀與問題的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國艷;制度分析視野中的學校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吳玉倫;清末實業(yè)教育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馬愛榮;農村義務教育發(fā)展中的制度缺失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軍宣;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制度分析[D];廈門大學;2006年
3 陳海燕;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的個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培;成都市溫江區(qū)和中江縣城鄉(xiāng)義務教育教師流動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5 支慧;新制度主義視野下學校委托管理的實施[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6144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14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