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參與教育改革實踐前提及發(fā)展路徑
本文關鍵詞: 民眾參與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模式 民間組織 出處:《中國教育學刊》2013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民眾參與教育改革是我國社會成熟的典型標識,是民眾參與權的真實體現(xiàn)。這種參與重在實踐,其實踐前提是理解民眾參與教育改革是什么、為什么和需要什么。其實踐模式就是以什么方式來進行,具體包括以組織形式參與教育改革和以個人形式參與教育改革兩種模式。要充分發(fā)揮各模式作用,我國需對其進行分類管理,利用各種杠桿加以調節(jié),并形成民眾參與教育改革的制度規(guī)約。
[Abstract]:Popular participation in educational reform is a typical symbol of the maturity of our society and a true embodiment of the right of popular participation. What are the reasons and needs? what is the mode of its practice, including the two models of participation in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form of organ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form of individual, and the role of each model should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Our country should manage it classified, adjust it with various levers, and form the system statute of populace participating in educational reform.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1年度一般項目“公民社會建設進程中民眾參與教育改革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1YA880156)研究成果
【分類號】:G52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昕春;論公民政治參與的環(huán)境要素[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2 李月軍;近二十年來中國政治文化變遷與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3 俞小和,胡倩燕;小城鎮(zhèn)民眾政治參與狀況調查[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4 江子平;;論和諧城市社區(qū)進程中的居民參與[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5 蔣艷;對欠發(fā)達地區(qū)社區(qū)參與旅游發(fā)展的思考[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6 高楊;王丹;;政治文明視域中農民有序政治參與權保障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6期
7 張立進;;民主執(zhí)政: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要內容[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李小蘭;;協(xié)商民主與公共服務:互動與發(fā)展[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9 劉小青;任丙強;;“怒江”建壩決策中的公眾環(huán)境政治參與個案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10 吳繼平;;新中國第一次普選運動的宣傳動員——以北京市基層選舉為個案研究[J];北京黨史;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祝平燕;;受教育程度對婦女政治態(tài)度和政治參與行為的影響——基于第二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數(shù)據的分析[A];中國社會學會2007年會“社會建設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李強;;貴州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公民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路[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陳亞杰;;略論當代中國的群眾參與與階級斗爭擴大化[A];中國現(xiàn)代社會民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程樣國;李志;;公民參與的內涵、特征及其對我國的啟示[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袁文藝;胡熙華;;縣級政府機構改革:定位、原則與目標取向[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王錫鋅;;利益組織化、公眾參與和個體權利的保障[A];財產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張超;;政府信息公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選擇和必由之路[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8 畢雁英;;群體性事件的性質及其根源分析[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張南;;公民參與視角下我國政務公開建設策略探析[A];第三屆珞珈國是論壇論文集[C];2009年
10 邱素琴;;浦東社會管理大區(qū)域制構想及模式選擇[A];政府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國際大都市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國際大都市區(qū)域發(fā)展與政府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迎春;論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政治功能[D];蘇州大學;2010年
2 錢玉英;制度建設與中國地方政府決策機制優(yōu)化[D];蘇州大學;2010年
3 劉穎;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李勛華;水電工程移民權益保障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5 朱孟才;中國行政決策聽證制度優(yōu)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黃晶梅;中國政府公務員行政倫理失范治理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董石桃;公民參與和民主發(fā)展[D];浙江大學;2011年
8 王懷強;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績效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9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民主形態(tài)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10 陳華;互聯(lián)網社會動員的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黃明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社會資本培育中的政府行為分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繆仲妮;政府環(huán)境責任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郭偉偉;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梅學霞;論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6 孫歡;政治參與的倫理維度[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劉燁華;社會資本視域下政府公共危機治理提升途徑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余友前;我國政府決策制定過程中的公眾參與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邢艷;網絡公共領域建構:障礙與路徑[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彭艷;村民參與村務治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D];湘潭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揚波;宋代鄉(xiāng)約的推行狀況[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2 王勁穎;;發(fā)揮民間組織的載體作用[J];社會工作;2005年10期
3 鄧偉志;陸春萍;;合作主義模式下民間組織的培育和發(fā)展[J];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11期
4 陸明遠;;中國城市管理中的民間組織功能研究[J];學會;2006年12期
5 謝岳;葛陽;;市場化、民間組織與公共治理[J];學習與探索;2006年06期
6 馬立;;從組織生態(tài)學視角看民間組織及其社會政策[J];天府新論;2007年02期
7 吳光蕓;;論民間組織的發(fā)展與社會信任的建構[J];學會;2007年03期
8 卜蓮玉;;河南省民間組織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各界文論;2007年04期
9 北京市民間組織研究課題組;梅松;李明利;滕仲日;;北京市民間組織調查與培育對策研究[J];新視野;2007年03期
10 戴鵬;;發(fā)揮民間組織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海平;;略論民間組織在完善中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參與[A];民間組織理論探索——廣西民間組織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盤名德;;關于加快培育發(fā)展民間組織若干問題的思考[A];民間組織理論探索——廣西民間組織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黃少雄;;民間組織績效評估及方法研究[A];民間組織理論探索——廣西民間組織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張勝;;民間組織績效評價及其方法[A];民間組織理論探索——廣西民間組織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吳宗勛;;論民間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A];民間組織理論探索——廣西民間組織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李東民;;當前民間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7 何艷玲;;“有限合作模式”——治理背景下的民間組織與政府[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梁林;李國肇;徐仁計;;試論民間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A];民間組織理論探索——廣西民間組織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王驊;;試論民間組織發(fā)展的障礙與對策[A];民間組織理論探索——廣西民間組織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王名;;對民間組織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建議[A];2005年度中國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行業(yè)年報[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吳冬艷;強化我省民間組織管理[N];遼寧日報;2001年
2 記者 王敏 實習生 李營營;我市民間組織健康蓬勃發(fā)展[N];安陽日報;2009年
3 張夢薇;中國民間組織:須“善治”更求扶持[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4 記者 徐恬 通訊員 馬宏;民間組織可上網登記[N];深圳商報;2004年
5 記者 龍瑩 通訊員 楊俊 范永歡;我州民間組織機構實行星級管理[N];團結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葉娟娟;流浪動物民間救助之路[N];河北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申劍麗;非公募基金會新定位:孵化中國民間組織[N];21世紀經濟報道;2010年
8 尤春艷 陳飛 王良峰;射陽規(guī)范整頓民間組織[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4年
9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 黃浩明;民間組織在統(tǒng)籌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N];東莞日報;2011年
10 蔣文娟 戴蓓 陳貴紅;民政廳長談民間組織管理[N];中國社會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震乾;民間組織的法治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2 康宗基;我國民間組織的發(fā)展及其與政府的互動關系研究[D];華僑大學;2011年
3 吳永忱;中國市民社會發(fā)展中的政府自覺[D];蘇州大學;2013年
4 譚磊;中國城鎮(zhèn)社會福利事業(yè)社會化轉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5 閆東;中國共產黨與民間組織關系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6 李茂平;民間組織的道德整合功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譚景玉;宋代鄉(xiāng)村行政組織及其運轉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8 邱夢華;社會變遷中的農民合作與村莊秩序[D];上海大學;2008年
9 謝冰雪;擴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傳統(tǒng)民間組織沙尼調查[D];蘭州大學;2011年
10 汪流;我國體育社團改革與發(fā)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麗丹;上海地區(qū)民間組織對外活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2 徐敏宇;我國民間組織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3 楊鋒;執(zhí)政黨與民間組織關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4 朱慧;我國民間組織法律政策環(huán)境的分析和對策[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5 薛文熹;我國政府對民間組織治理方略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6 段立章;憲政視角下的民間組織規(guī)制初探[D];山東大學;2008年
7 肖芳偉;民間組織參與我國農村公共危機管理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8 李潔;以企業(yè)力量推動民間組織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9 蒙有華;民間組織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7年
10 崔峻;民間組織對延邊經濟發(fā)展的作用[D];延邊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5423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542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