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基于行動學習的教師知識觀發(fā)展的新取向
本文關鍵詞: 行動學習 教師知識觀 發(fā)展取向 出處:《教育研究與實驗》2013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教師知識觀是教師主體性建構和教師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認識論基礎。傳統(tǒng)的教師知識觀強調教師知識的普遍性、程序性以及知識過程的傳承性,但是對教師知識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反思性和實踐性認識不足。重構新的教師知識觀,引領教師實踐的變革,成為時代主題;谛袆訉W習的基本理念,論文從教師對知識本質、價值和獲得過程的認識以及教師知識的文化建構等視角,闡述了當前教師知識觀發(fā)展的新取向。
[Abstract]:Teachers' view of knowledge is the epistemological basis of teachers' subjective construction and teachers' creative activities.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teachers' knowledge emphasizes the universality of teachers' knowledge, the procedure and the inheritance of knowledge process. However, the subjectivity, creativity, refle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ers' knowledge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Reconstructing the new teachers' knowledge view and leading teachers' practice reform has become the basic theme of the times and based on action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value and acquisition process of knowledge and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knowledg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w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view of knowledge.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西南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分類號】:G45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石中英;波蘭尼的知識理論及其教育意義[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2期
2 馬超;;群體知識觀視域下的教師專業(yè)社群[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3 周燕;;從知識的外在意義到知識的內在意義——知識觀轉型對教育的影響[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4期
4 鐘啟泉;;知識建構與教學創(chuàng)新——社會建構主義知識論及其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8期
5 張鼎昆;行動學習:一種革命性的學習理念與方法[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5年03期
6 陳佑清;論知識在教育中的價值與地位[J];江西教育科研;1998年03期
7 石中英;;知識增長方式的轉變與教育變革[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旭輝;張振華;;論我國學校體育新課改的超越與缺失[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2 查有梁;;三論新課程改革的“軟著陸”[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陳莉;;教學中師生時空阻隔的消除策略[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4 程志超,張敏;基于知識的溝通方式有效性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畢紅星;試論體育教師個體主觀教學觀念的轉變[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6 阮永福;楊勇杰;;對“緘默知識”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運用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09期
7 張曉春;;基于邊界理論剖析體育教學決策權[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8 余志芳;;論高中語文隱性知識教學[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03期
9 趙成蓉;;基于后現(xiàn)代主義研究的后現(xiàn)代課程觀理論依據(jù)初探[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22期
10 王月玲;;從默會知識視角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成功(教育);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郭春霞;張啟良;;隱性知識與軍校學報編輯能力的提升[A];中國高校學術出版(Ⅳ)——中國高?萍计诳芯繒15次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丹;幼兒教師實踐性知識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汪麗梅;知識觀視域中的教學方法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莉;內隱知識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周貴禮;論當代教師思維方式變革[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可興;生成性體育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立忠;課堂教學視域下的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周進;大學理念的知識審視與社會建構[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9 靖國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10 王亞杰;基于集成的學位質量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莊鳳;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智慧基本問題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慧玲;新學習共同體的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于江;科學知識觀的轉型及其對科學教學的意義[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4 姜洪鵬;英國?怂固卮髮W初等PGCE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齊麗娟;小學教師課堂管理中的實踐性知識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方艷;農村小學教師專業(yè)生活狀態(tài)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黎文芳;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價值[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郝大偉;中學隱性德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魯婉玉;高職教育中“現(xiàn)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大連大學;2011年
10 周寒冰;數(shù)理—邏輯概念發(fā)生過程中訓練的有效性[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鐘啟泉;概念重建與我國課程創(chuàng)新——與《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1期
2 肖川;;知識觀與教學[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5年11期
3 鐘啟泉;;社會建構主義:在對話與合作中學習[J];上海教育;2001年07期
4 于偉,韓麗穎;中美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建設若干問題比較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慧英;;“行動學習式”培訓案例與實施策略[J];網(wǎng)絡科技時代;2008年06期
2 張慧英;顧通達;;“行動學習式”培訓案例與實施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8年22期
3 支愛玲;;行動學習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新視界[J];寧夏教育;2009年04期
4 秦旭芳;以體驗式學習循環(huán)建立幼兒教師培訓新模式——行動學習法的引入[J];遼寧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平智煒;;多聽、多思是教師學習的有效手段[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年02期
6 邱相彬;;淺析社會建構主義對網(wǎng)絡學習共同體的啟示[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楊宇平;武敬杰;李艷秋;劉紅彥;劉海涌;;發(fā)展取向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論[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8 楊宇平;呂赫;王輝;;發(fā)展取向和問題取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較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9 鄭曉梅;吳娟;黃曉峗;;關于教師反映實踐能力的思考——行動學習的視角[J];繼續(xù)教育;2010年10期
10 任其平;;論中小學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構[J];中國教育學刊;2006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思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南昌大學為例[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師保國;申繼亮;許晶晶;;智力、知識、父母和教師教育行為對初中生創(chuàng)造力觀念流暢性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鄭曉邊;李曉風;;大學心理輔導的整合與困境——大陸與香港兩位學者深入訪談資料節(jié)錄[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朱桃英 山東省青島市教科所副研究員;圖譜評量:繪出個人發(fā)展路線圖[N];中國教育報;2009年
2 記者 尹鴻祝、鄔煥慶;教育支出已成為我國城市居民第二大支出[N];光明日報;2003年
3 記者 尹鴻祝 鄔煥慶;城市居民,,教育已成第二大支出[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4 張兆芹 深圳大學師范學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哲學博士;你在組織中的角色是什么[N];中國教育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顧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馬川;中小學女生性別同一性發(fā)展特點及其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艷;后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下教師個體專業(yè)化的發(fā)展取向[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5年
2 王緒紅;行動學習及其在校本培訓中的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3 徐勇;基于行動學習的高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張浩;教師信息化專業(yè)知能圖譜評量系統(tǒng)設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孟繁勝;國際視野下教師人性及其發(fā)展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趙_g;道德思維發(fā)展取向的說理[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姜靈芝;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鄧偉忠;廣州市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狀況調查[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9年
9 刁培培;天極網(wǎng)校網(wǎng)絡營銷體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10 韓雪涼;“世界咖啡”匯談方法及其在企業(yè)教育培訓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4931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9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