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課堂中屏的設計——基于交互的視角
本文關鍵詞: 未來課堂 多屏顯示 設計 交互視角 出處:《遠程教育雜志》2013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未來課堂是一個高互動的智慧學習空間,其顯著特征之一就是多屏顯示。未來課堂中屏的選擇、屏的數(shù)量、屏的應用等都直接影響未來課堂中的交互水平,進而影響課堂主體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效果,影響群體心流的形成。選擇合適的屏并進行組合設計將有助于未來課堂中主體交互,主體間交互,進而實現(xiàn)課堂中人的回歸和社會性回歸,促進主體的學習與發(fā)展這一未來課堂的目標,也能體現(xiàn)未來課堂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設計理念。
[Abstract]:The future classroom is a highly interactive intelligent learning space. One of its remarkable features is multi-screen display. The selection of screens, the number of scree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creens directly affect the level of interaction in the future classroom. Then it will affect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effect of the classroom subject and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group flow.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screen and designing the combination will be helpful to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bjects in the classroom in the future. Thu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eturn of people and social regression in the classroom, the promotion of the subject'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the goal of the future classroom, can also reflect the learner-centered design concept of the future classroom.
【作者單位】: 蘇州科技學院新媒體交互設計與應用研究所;蘇州大學教育學院;溫州大學教育技術系;
【基金】: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課題“未來課堂環(huán)境下的教與學的方式研究”(項目編號:D/2011/01/103)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0青年基金項目“基于未來課堂的課堂互動研究”(項目編號:10YJC880015) 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項目 江蘇省博士后科研資助項目(1202116C)課題 浙江省教育廳2011年重點課題“學習環(huán)境因素對思維影響的腦機制研究”項目(Z201120999)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從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提倡并組織實施班級授課制以來,課堂(教室)一直是學校教學、學生學習發(fā)生的重要場所、主陣地。隨著以電子技術、信息通訊技術等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及人類對于教學、學習過程認識的不斷提升,課堂也正在經(jīng)歷著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再到未來的變革。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衛(wèi)東;張際平;;未來課堂的定位與特性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2 陳衛(wèi)東;葉新東;張際平;;未來課堂的互動形式與特性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3 葉新東;陳衛(wèi)東;;多屏顯示創(chuàng)建教學的心流空間[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4 張際平;陳衛(wèi)東;;教學之主陣地:未來課堂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0年10期
5 余勝泉;程罡;董京峰;;e-Learning新解:網(wǎng)絡教學范式的轉(zhuǎn)換[J];遠程教育雜志;2009年03期
6 陳衛(wèi)東;張際平;;未來課堂設計與應用研究——教育技術研究的一個新領域[J];遠程教育雜志;2010年04期
7 葉新東;陳衛(wèi)東;許亞鋒;;未來課堂研究的轉(zhuǎn)變:社會性回歸和人的回歸[J];遠程教育雜志;2012年03期
8 陳向東;高山;金文;;多顯示學習空間的開發(fā)與應用[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0年06期
9 陳向東;蔣中望;;現(xiàn)代教室的空間架構[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1年04期
10 高丹丹;陳向東;張際平;;未來課堂的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09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衛(wèi)東;教育技術學視野下的未來課堂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侯元麗;課堂有效互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英豪;梅耶多媒體學習研究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胡娟娟;多屏學習空間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靜悅;;基于“對話”理論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探討[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3期
2 盧鳳榮;;對話理論在文學欣賞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3 殷娜娜;任欣;;初中體育教師對成功體育教學內(nèi)容及特征認知狀況研究[J];搏擊(體育論壇);2012年02期
4 王勇安;郝捷;;關于基礎教育出版話語權博弈的思考[J];編輯之友;2010年11期
5 楊國富;建構主義理論對閱讀對話教學的啟示[J];保山師專學報;2004年06期
6 胡波;高師物理教學法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濱州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7 陳慶曉;;論對話教學內(nèi)涵、基本類型及特征[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5期
8 楊業(yè)玲;;對話德育情境教學及其意義[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9期
9 李力;姜洪;;教師語言特征的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06年11期
10 黃旭;矯媛;;醫(yī)學類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與實踐[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運武;田小山;;對在中學化學教學活動中引入對話教學理論,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幾點思考[A];湖北省中學化學“兩學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文件和論文集[C];2007年
2 肖一明;;高一化學思維教學模式探究[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喬暉;語文教科書中學習活動的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姝;論教師的文化覺醒及其教學實現(xiàn)[D];西南大學;2011年
4 李傳英;幼兒園課程知識的文化哲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賴彥;新聞話語對話性的文本分析與闡釋[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菊;關聯(lián)主義學習理論及其視角下的教與學組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魏薇;教師課堂教學決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蓋立春;復雜性科學視野下的化學課堂“教學行為組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辛繼湘;體驗教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邵光華;數(shù)學樣例學習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登科;非線性學習策略下基于ASP.NET教學平臺的設計和開發(fā)[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趙靜超;中小學教師自主專業(yè)發(fā)展網(wǎng)絡教研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齊娜;語文教學中哲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竹慧;初中學生信息技術學科自學能力培養(yǎng)策略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王志宏;小學數(shù)學對話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方斌;在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中開展生命型對話探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張鋒;閱讀教學中“對話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陳維銘;對話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D];蘇州大學;2010年
9 劉慶敖;對話性高中歷史課堂構建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吳丹;協(xié)同學習系統(tǒng)中思維工具集的設計與開發(f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久建;;課堂互動活動有效性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陳琦,張建偉;信息時代的整合性學習模型——信息技術整合于教學的生態(tài)觀詮釋[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3期
3 楊開城;對我國教育技術研究領域發(fā)展現(xiàn)狀的反思[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4 劉儒德;趙妍;柴松針;徐娟;;多媒體學習的認知機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5 牟峰;褚俊潔;;基于用戶體驗體系的產(chǎn)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08年03期
6 肖維娜;互動式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7 陳旭遠;關于交往與教學交往的哲學認識[J];東北師大學報;1998年05期
8 毛向輝;學習的互聯(lián)法則[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22期
9 陳麗;遠程學習的教學交互模型和教學交互層次塔[J];中國遠程教育;2004年05期
10 余勝泉;陳莉;;構建和諧“信息生態(tài)” 突圍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國遠程教育;2006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謝偉凱;智能空間關鍵支撐技術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3年
3 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曙婷;適應素質(zhì)教育的小學校建筑空間及環(huán)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新麗;信息技術與中學數(shù)學課程整合的案例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2 潘光文;課堂的生態(tài)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湯銘;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的思維導圖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4 程瑞芬;網(wǎng)絡條件下高中語文“問題—探究”型教學模式的初步實驗[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茜;以用戶為中心的情感互動設計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6 王義全;生成性課堂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7 尹鉑;展示設計中的互動性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8 侯元麗;課堂有效互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王英豪;梅耶多媒體學習研究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段麗英;基于課堂的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衛(wèi)東;張際平;;未來課堂設計與應用研究——教育技術研究的一個新領域[J];遠程教育雜志;2010年04期
2 姜奕;夏欣;;課堂互動與外語教學[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金宏偉;郭賢海;章美仁;;我校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J];臺州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王蕊;李燕臨;;動畫在中學物理多媒體課件中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年06期
5 張雨;;“光構成”在現(xiàn)代設計中應用問題的探討[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6 郜亞麗;;基于流媒體的同步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應用[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7 張敏;游斌;;空調(diào)消聲器的優(yōu)化設計與應用[J];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8 陳梅芹;陳英;吳景雄;;《環(huán)保設備設計與應用》教材分析與課程建設小議[J];化工高等教育;2009年01期
9 趙蓓;;煤礦井下人員管理系統(tǒng)設計與應用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10 王學優(yōu);;電子學檔:構建信息化教育時代的學習護照——讀《電子學檔的設計與應用研究》[J];中國信息界;201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盛克蘇;王新武;李鳳霞;姚麗萍;;人工挖孔樁的設計和應用研究[A];第八屆全國結(jié)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1999年
2 高士臣;于潔;龔純喜;王偉;;包鋼中煤自動稱量及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A];2001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下卷)[C];2001年
3 柯軍;程宗科;劉秋新;楊二平;高春雪;;對地源熱泵空調(diào)系統(tǒng)設計中幾個問題的探討[A];全國暖通空調(diào)制冷2008年學術年會資料集[C];2008年
4 趙愛琳;;門診靜脈注射治療環(huán)節(jié)流程的設計與應用[A];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5 李迎;;井下透水事故報警系統(tǒng)設計與應用[A];魯冀晉瓊粵川六省金屬學會第十四屆礦山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6 曾俊;程勤;王莉;岳蕤;;手術室護士術前訪視、術后隨訪單的設計與應用[A];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7 朱英浩;孫利剛;;配料系統(tǒng)微機自動控制的設計與應用[A];工業(yè)自動化應用實踐——全國(第五屆)煉鋼、連鑄和軋鋼自動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8 楊小鳳;;體溫計保護夾在危重癥病人的設計與應用[A];第7屆全國重癥監(jiān)護專科護理新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9 沈瑞虹;;河豚魚中毒標準護理計劃的設計與應用[A];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10 林英庭;;無公害肉雞飼料的設計與應用[A];家禽研究最新進展——第十一次全國家禽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曉春;包裝紙的設計與應用[N];中國包裝報;2003年
2 記者 張瑋煒;“以學習者為中心”服務學生就業(yè)[N];大連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李愛銘 陳曉春;課堂互動要摒棄形式主義[N];解放日報;2008年
4 浩建德武都區(qū)柏林學區(qū)指甲山小學教師;教師如何改進課堂互動[N];隴南日報;2008年
5 畢節(jié)市岔河鎮(zhèn)中心校 羅麗章;課堂互動在教學中的作用[N];畢節(jié)日報;2010年
6 省校院法學教研部副教授 馮錦彩;“2+1”課堂互動教學應把握三個要點[N];山西黨校報;2011年
7 ;構建社會保險的強力后盾[N];網(wǎng)絡世界;2001年
8 張曉梅 劉后啟 齊欣;立窯電除塵器的設計與應用[N];中國建材報;2001年
9 郭琦;無盤多媒體教學網(wǎng)絡的設計與應用[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
10 特約記者 徐少亞;催生先進陶瓷膜產(chǎn)業(yè)[N];中國化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衛(wèi)東;教育技術學視野下的未來課堂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王春慧;課堂互動與情感聯(lián)系的建立在大學外語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3 張臻;西南季節(jié)性干旱區(qū)農(nóng)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要素數(shù)據(jù)庫設計與應用[D];西南大學;2011年
4 江衛(wèi)華;協(xié)同學習理念指導下的課堂互動設計、分析與評價[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韓琴;課堂互動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問題提出能力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顏紅金;眼睛動態(tài)檢測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7 陳迪;互動媒體支撐下的課堂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劉劍鋒;基于戰(zhàn)爭設計工程的戰(zhàn)法設計與應用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9 高瑛;社會文化視域下的中國英語課堂師生協(xié)商話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衛(wèi)星;面向中藥水提液體系的陶瓷膜設計與應用[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文北;教育公平視野下的中學英語課堂互動研究[D];廣州大學;2010年
2 文世榮;關于大學英語課堂互動和大學生自我效能感關系的實證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3 晏興琳;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因素對課堂互動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劉靈靈;大學英語教師反饋對課堂互動影響的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5 宋梅;促進高中英語課堂互動的“有效課堂提問”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6 吳丹;Leary課堂互動模型與新任教師教學適應的相關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萬建魁;高中英語課堂互動及其調(diào)控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8 何欣;關于課堂互動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9 劉程程;基于科學探究教學的化學課堂互動分析工具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峰;英語課堂互動的話語分析[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4681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68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