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遠程教育論文 >

財政分權與公共教育投入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1-27 08:44

  本文關鍵詞: 財政分權 教育投資 新政治經濟學 出處:《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文章利用省級面板數據研究了財政分權與教育財政投入之間的關系。研究發(fā)現,財政支出分權有利于擴大地方政府預算內和預算外教育支出,而收入分權不利于地方政府預算內教育支出,但有利于預算外教育支出,尤其是對于經濟落后地區(qū)更是如此。文章從新政治經濟學角度進行闡釋,收入分權反映了地方政府的自利性,支出分權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利他性,而收入分權升高會刺激落后地區(qū)地方政府的自利性,支出分權會增強落后地區(qū)的利他性。另外,落后地區(qū)地方政府可以從預算外支出中獲得更多的私利,因此財政分權會導致預算外教育支出增加。提高地方政府教育支出需要從財政分權和激勵兩個方面著手。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provincial panel data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It is found that fiscal expenditure decentralizat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expansion of local government budget and extra-budgetary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Income decentraliz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budget education expenditure, but is conducive to extra-budgetary education expenditure, especially for economically backward area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political economy to explain.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income reflects the self-interes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expenditure reflects the altruism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income will stimulate the self-interes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backward areas. Decentralization of expenditure will enhance the altruism of backward areas. In addition, local governments in backward areas can gain more private benefits from extra-budgetary expenditure. Therefore,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will lead to an increase in extra-budgetary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To improve loc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art from two aspects: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incentive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1YJC7902296)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2YJC790033)
【分類號】:G526.7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從1978年到2010年,全國GDP年均增長10%。雖然1985年以來我國預算內教育支出規(guī)模不斷增加,但是直到2010年,我國預算內教育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只有2.87%,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只有12.79%,這兩項指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平新喬;白潔;;中國財政分權與地方公共品的供給[J];財貿經濟;2006年02期

2 盧洪友;李凌;;財政分權視角下中國農村義務教育落后的原因分析[J];財貿經濟;2006年12期

3 周業(yè)安;王曦;;中國的財政分權與教育發(fā)展[J];財政研究;2008年11期

4 傅勇;張晏;;中國式分權與財政支出結構偏向:為增長而競爭的代價[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5 鄭磊;;財政分權、政府競爭與公共支出結構——政府教育支出比重的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科學;2008年01期

6 喬寶云;范劍勇;馮興元;;中國的財政分權與小學義務教育[J];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7 鄒俊偉;楊中全;段謀娟;;財政分權、轉移支付與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努力[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方;朱軍;;地方政府間財政支出競爭與民生財政的主動性——基于公共教育支出的實證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徐鍵;;強制性支出責任與地方財政自主權[J];北方法學;2011年02期

3 房志偉;;財政分權對地方公共支出結構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北方經濟;2011年10期

4 李晟;;轉型中國的中央與地方分權[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7年02期

5 孫志軍;杜育紅;李婷婷;;義務教育財政改革:增量效果與分配效果[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年01期

6 成剛;蕭今;;政府間轉移支付對縣域基礎教育供給的影響——基于江西省的證據[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年02期

7 黃瀟;楊俊;;中國地區(qū)間教育不平等的分解及治理[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8 程永林;;財政分權、經濟增長與強制性制度變遷[J];商業(yè)研究;2011年02期

9 胡鋒;賀晉兵;;我國財政風險形成原因的實證研究[J];保險研究;2010年05期

10 張晏;王永欽;章元;陳釗;陸銘;;China's Development Modeli: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he Decentralization Approach to Transition[J];China Economist;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欣;李建軍;;地方財政健康與財政分權——基于湖北省縣級數據的實證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李尚蒲;羅必良;;中央與地方博弈:來自1999-2009年土地審批與違法用地的證據[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3 周杰;;中央控制與地方過渡供給:一類公共物品提供決定的政治經濟學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4 褚宏啟;;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體系重構與制度創(chuàng)新——中國教育二元結構及其破解[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尹恒;;中國縣級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孫柳媚;王爭;;轉型時期的稅收競爭、地方公共服務與經濟表現[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C];2008年

7 王箐;;財政分權,政府競爭與非經濟性公共物品提供:以人均政府衛(wèi)生支出為例[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8 魏建;王安;;地方政治結構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9 趙永亮;張捷;;民主參與機制下的公共品支出偏差研究[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10 雷艷紅;;改革開放以來中央與地方關系研究綜述[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底偃鵬;發(fā)展中國家財政分權對減貧的作用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尚海濤;陜西省地方財政風險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3 江依妮;中國式財政分權下的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唐志軍;地方政府競爭下中國之“謎”的若干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5 湯向俊;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投資消費結構轉變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6 劉光俊;財政分權體制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1年

7 李杰偉;中國地方政府治理中市場增強型行為及績效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姜文仙;區(qū)域協調發(fā)展的動力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9 邵寧;身份與排斥:中美非主流社會群體比較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10 彭濤;轉軌中的中央控制者與制度變遷的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燕飛;中國式財政分權體制下地方政府對基礎教育供給行為的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劉劍;總體規(guī)劃制定中城市政府行為的政策分析[D];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2010年

3 張宇馳;作為制度要素的地方政府與產業(yè)績效關聯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4 高偉華;省對縣義務教育因素法轉移支付模式的設計與模擬[D];浙江財經學院;2011年

5 劉承毅;我國流域水污染問題的政府管制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1年

6 張冰瑩;基于公共服務均等化理念的政府投資作用及問題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0年

7 李苗清;中國財政資源向上聚集的自我實施機制[D];浙江大學;2011年

8 蘇暢;中國地方政府由“經營企業(yè)”轉向“經營轄區(qū)”的原因分析[D];浙江大學;2011年

9 文國慶;地方財政支出對地方經濟發(fā)展影響[D];浙江大學;2011年

10 王向;分稅制下地方政府投資沖動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體富;;中國轉移支付制度:現狀·問題·改革建議[J];財政研究;2007年01期

2 李軍杰,鐘君;中國地方政府經濟行為分析——基于公共選擇視角[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4年04期

3 范劍勇,朱國林;中國地區(qū)差距演變及其結構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4 周業(yè)安,趙曉男;地方政府競爭模式研究——構建地方政府間良性競爭秩序的理論和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12期

5 袁志剛,范劍勇;1978年以來中國的工業(yè)化進程及其地區(qū)差異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6 范劍勇,王立軍,沈林潔;產業(yè)集聚與農村勞動力的跨區(qū)域流動[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7 喬寶云;范劍勇;彭驥鳴;;政府間轉移支付與地方財政努力[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8 傅勇;張晏;;中國式分權與財政支出結構偏向:為增長而競爭的代價[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9 楊瑞龍,楊其靜;階梯式的漸進制度變遷模型——再論地方政府在我國制度變遷中的作用[J];經濟研究;2000年03期

10 周黎安;晉升博弈中政府官員的激勵與合作——兼論我國地方保護主義和重復建設問題長期存在的原因[J];經濟研究;2004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宗曉華;;多任務代理、財政外溢與地方公共服務提供——以教育為例[J];地方財政研究;2009年08期

2 賈勸寶;;教育投資經濟效果芻議[J];固原師專學報;1983年01期

3 杜時濤 ,許馭;從十年教育投資的增長看淮陰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J];教育與經濟;1991年04期

4 于登祥;淺論教育投資的屬性[J];沈陽大學學報;1994年01期

5 楊震;教育投資收益芻議[J];天津商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6 管明;知識經濟條件下優(yōu)化教育投資論略[J];教書育人;2003年08期

7 付廷臣;;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7年15期

8 陳文真;張真學;;基于人力資本視角的全國教育與經濟增長關系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8年20期

9 周蕓;;我國教育投資中政府調控行為[J];企業(yè)導報;2009年10期

10 閻春金;;增加教育投資 發(fā)展教育事業(yè)是國家首要的基本建設[J];遼寧教育研究;198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阮藝華;;財政分權、教育投資與經濟增長:一個文獻綜述[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段鋼;;知識經濟時代的教育投資戰(zhàn)略[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0年年會暨“知識經濟與政府管理”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譚曉曙;;教育投資與教育素質[A];全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1年

4 王玉];;中國教育經濟學研究20年[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5 李桂榮;;中國教育經濟學話語發(fā)展二十年回顧[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6 牛征;;天津教育投資改革研究[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7 潘勤華;高健;;論我國收入不平等與教育不平等的相關性[A];2005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8 宗曉華;;多任務代理、財政外溢與地方公共服務提供——以教育為例[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盧珂;;“十五”時期我國地方教育投資充足性研究[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田麗娟;;70-90年代末中(國)印(度)教育投資效率效益的分析比較[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鐵玲 通訊員 邢偉;中央和自治區(qū)累計向地區(qū)教育投資14億[N];阿克蘇日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蔡煒;教育投資畸形趨勢令人憂[N];新華日報;2006年

3 昆寶軍;大都市上演教育投資潮[N];大眾科技報;2004年

4 記者 沈雅屏;教育投資要講效益[N];新疆日報(漢);2004年

5 文新華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教育投資需有“適度區(qū)間”[N];商務時報;2007年

6 記者 馬翠蓮;教育投資“錢”途幾何?[N];上海金融報;2004年

7 高春頎;教育投資要看成長性[N];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

8 ;教育投資亦喜亦憂[N];工人日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曲靜;教育投資分流海外[N];黑龍江日報;2000年

10 經濟視點報記者 劉金松;培訓需求加大 民辦教育投資引關注[N];經濟視點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仿松;財政教育投資及其績效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2 景光儀;我國經濟轉型期教育投資的就業(yè)效應[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3 江依妮;中國式財政分權下的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羅偉卿;財政分權對于我國公共教育供給數量與區(qū)域差異的影響[D];清華大學;2011年

5 徐清祥;教育投資與政府調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王丹中;轉型期中國教育投資制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梁國超;教育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劉偉;我國教育投資與經濟增長的互動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9 唐斌;教育多元籌資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袁衛(wèi)華;農民子女教育投資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妍;試論我國教育投資主體多元化[D];東北財經大學;2005年

2 趙顯洲;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治理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3 張君毅;安徽教育投資對人力資本提升的評價和對策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4 何建新;人均受教育年限及其對經濟影響的模型[D];浙江大學;2005年

5 陳豪好;教育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6 張雙娜;我國教育投資及其與結構性失業(yè)關系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7 安悅;財政分權視閾中的農村義務教育供給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田麗娟;中印教育投資問題的國際比較與思考[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9 吳芳蕾;廣西西林縣教育投資有效使用個案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郭濤;教育投資在山東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分析[D];青島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146808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6808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3c7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